“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我们进入了经济大省的行列,也相应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9月28日上午,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安徽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开启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内外冲击、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总体符合预期,重大战略任务全面落地见效,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幅跃升,取得了一系列极为不易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重点包括6个方面:
第一,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台阶,冲刺第一方阵底气更足
安徽始终保持“往前赶”的奋进姿态,主要指标在全国位次前移。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3.87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06万亿元,连续跨越了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预计五年增量达到1.4万亿元。
区域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对外投资、境内上市公司数等稳居全国前10位、均居中部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市场经营主体数、人民币贷款余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年均增速位居长三角第1位。
可以说,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我们进入了经济大省的行列,也相应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充分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链接长三角和中西部的战略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抢抓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将交通优势转变为区位优势。
安九、昌景黄等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高铁运营里程稳居全国前3位、长三角第1位。
高速公路新增1250公里、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实现从“县县通”到“县城通”。
江淮运河世纪工程全线贯通,累计通行船只超10万艘次。
合肥新桥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达到12万吨,芜宣机场全面开启国际货运功能。
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建设,累计开行超过5200列。
各类开放通道通达25个国家地区、180个站点城市。
综合交通条件大幅改善,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二,科技创新进军全球竞争前沿,科技自立自强信心更足
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强化服务保障,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重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区域汇聚了国家许多“压箱底”的战略科技力量,其中不少在安徽。
我们坚持把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国家队”摆在突出位置,合肥国家实验室“总平台”、“总链长”地位不断夯实,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成和在建大科学装置数量翻番,五大研究院组建运营,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加快推进,未来大科学城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全国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获批,这些都有力提升了安徽省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位势。
始终聚焦“四个面向”开展技术攻关,一批世界级原创成果加速涌现。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动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许多领域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本源悟空”刷新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东方超环”创造“亿度千秒”新的世界纪录,“天都”双星实现绕月编队飞行,这些都能代表国家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掰手腕”。
始终突出“企业主体”优化创新生态,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深入人心。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和紧迫性。安徽省委省政府高规格举办“日新:江淮科创沙龙”,更好地促进信息共享、思路碰撞、前沿洞察。
与“十三五”末相比,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7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长7.6倍,超八成的研发经费和科技攻坚项目、超九成的省产业创新研究院都由企业牵头。
创新成果在江淮大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正在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第三,现代化产业体系迭代升级,攀升价值链高端势能更足
突出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
26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提质扩量,基地产值从“十三五”末的7500亿元提高至2024年的1.35万亿元。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秀率居全国第3位。
特别是汽车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从1968年江淮汽车打造出“皖产第一车”,到“十四五”安徽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双双由全国第8位和第4位跃升至第1位,奇瑞集团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并成功上市,多年来的接续奋斗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新兴产业集群、基地的有力支撑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1%,2024年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3.6%,新兴产业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突出前瞻布局、创新策源,推动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
未来产业决定着产业的未来。安徽超前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布局建设合肥量子科技、芜湖低空经济等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围绕细分赛道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新星企业”。
量子产业集聚相关企业100余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全国首个可训练万亿级参数规模的国产化算力集群建成运营。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获批建设,低空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突出数智赋能、绿色转型,推动传统产业不断焕发生机。
加快推动煤电、钢铁、有色等领域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步伐,培育全球“灯塔工厂”5个,建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创建国家绿色工厂311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传统产业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突出融合集聚、扩容提档,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合肥经开区、阳光电源等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深入推进,芜湖港口型等8家国家物流枢纽、宿州砀山等5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获批建设,中国声谷、中安创谷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省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突破1.1万家、较“十三五”末翻了近一番。服务业增长潜能正在加速释放。
第四,要素资源顺畅流动高效配置,一流营商环境活力更足
聚焦首创性差异化改革、释放发展新活力。
敢为天下先是安徽发展的宝贵基因。过去五年,零基预算改革、新一轮林长制、省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成为全国样板,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获评全国优秀信用案例,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举措获国务院综合督查通报推广,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列入国家十大试点之一,安徽改革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创优“四化”营商环境、塑造竞争新优势。
在全国率先发布企业开办“六个一”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率先推出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平台,全面推行极简极速极便审批,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市场环境第三方评估得分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4位,江淮大地日益成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创业兴业福地。
建强双循环战略链接、拓展开放新格局。
与沪苏浙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向联合创新、产业协作、民生共享“软协同”迈进,沪苏浙来皖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年近万亿元、占比稳定在60%以上,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世界制造业大会、“海客圆桌会”等开放平台影响力大幅提升,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皖设立外资企业超过5000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年均增长27.7%。
在各项举措有力推动下,安徽正在由内陆腹地加速迈向开放高地。
第五,绿色成为最靓发展底色,生态文明安徽样板魅力更足
大力推广低碳清洁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52.9%、历史性超过煤电。全省80%的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合肥、芜湖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增长近3倍。绿色低碳产业正在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成为时尚。
全省充换电服务“一张网”加快构建,充电桩实现高速服务区、乡镇全覆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130余万辆、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倍,“车轮上的减碳”蔚然成风。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深入人心,“以竹代塑”加快推广应用,全社会节能降碳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加快构建和谐共生生态格局,绿色家园更加美丽。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全省PM2.5平均浓度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劣Ⅴ类断面连续4年清零,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家、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长江流域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水平,野生江豚频跃江面,东方白鹳展翅巢湖,成为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靓丽风景。
第六,民生福祉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成果共享成色更足
千方百计夯实就业增收民生之基,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
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保持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37:1下降至2.2:1,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居全国第3位。
用心用情办好公共服务民生实事,人民群众幸福感更足。
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民生指标大幅提升、历史性赶上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加快提升,“开窗见绿、出门赏景”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标配。省辖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全覆盖,全国道德模范达到25人、位居全国首位。
坚定不移兜牢安危冷暖民生底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牢。
全省2万余公里城市燃气、污水、供水、排水管网启动更新改造,皖北地区3000多万城乡居民喝上优质引调水、一举告别千百年来“水咸水苦”历史。食品安全考核连续5年、质量工作考核连续3年获得国家A级等次。在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历次考核中保持优秀等次,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群众用能得到可靠保障。
回顾这五年,安徽全省上下攻坚克难、顶压前行,付出了艰辛汗水,拼出了骄人业绩,必将在安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结果。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指引下,安徽充满信心,“十五五”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
编辑:王牧寅
审核:纪海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