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映芳华 | 毛泽东曾赞她“我党唯一女创始人” !今天,向警予诞辰130周年

向警予(1895年9月4日-192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第一位女中央委员,第一任中央妇女部部长。

请记住这个日子,2025年9月4日,向警予同志诞辰130周年。

她被毛泽东誉为“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这是对她为党的诞生与早期发展所作卓越贡献的历史定论。她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第一位女中央委员,第一任中央妇女部部长,为女性解放事业点亮了前路。她的故事至今让人热泪盈眶。

从“溆浦第一女学生”到“警予”:

她改名的那一刻,早已注定不凡


1895年,湖南省溆浦县迎来了一个女婴,她排行老九,乳名“九九”,便是后来的向警予。

彼时,她的父亲是溆浦县商会会长,思想开明又重视教育,在那个女子求学尚属罕见的年代,他力排众议,让向警予成为了全县第一个走进学堂的女学生,还为她取学名“俊贤”,寄寓着对女儿的殷切期许。

1910年,15岁的向警予离开家乡,考入常德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遇到了6位志同道合的女同学,结拜为姐妹。那一天,红烛高烧,檀香袅袅,七姐妹并肩而立,一字一句齐声立下誓言:“姐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教育救国之目的……”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冲破时代束缚的决心。

两年后,向警予凭借优异成绩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这份出色还引来了名家关注——杨昌济先生(毛泽东同志的老师)曾高度评价她:“昨至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赴其成绩展览会,见本班第二年生向俊贤之日记颇有抱负,可谓女教育界中之人才”。

真正的人生转折,发生在1914年,这一年,向警予转入了素有“女革命家的摇篮”之称的周南女校,也正是在这里,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学名“俊贤”改成“警予”。

“警予”,意为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历史使命,要用自己所学去救国救民。从这两个字开始,那个曾叫“九九”的溆浦女孩,正式踏上了为女界争光明、为民族谋出路的征程。

21岁返乡办学:

用“自治心、公共心”点亮女界希望

向警予亲自作词、谱曲的溆浦女校校歌和运动歌

1916年,怀揣着“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炽热抱负,21岁的向警予回到了家乡湖南溆浦——她要在这里创办一所不一样的学堂。

彼时的中国,女子读书堪称“天方夜谭”,向警予却偏要打破这层桎梏:她创办了第一所男女同校的新式学堂——溆浦女校,并亲自担任校长,一举开创了中国男女合校的先河。

办学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为了让更多女孩走进学堂,她提笔写下《请出令各区送女子就学文》,一次次找到县知事极力劝说,最终让这份文书贴遍全县的大街小巷;遇到偏远山区不愿送女儿上学的家长,她就独自翻山越岭上门劝学,握着家长的手苦口婆心解释:“女孩读书不是‘无用功’,有知识才能自己站得住脚!”

向警予提笔写下的《请出令各区送女子就学文》,并定下“自治心、公共心”的校训

在她的坚持下,溆浦女校渐渐有了模样。她定下“自治心、公共心”的校训,把学堂打理得井井有条,学生从最初一个班几十人,慢慢发展到八个班三百多个学生。课堂上,她不只教书本知识,更常给学生讲国家大事,把爱国主张融进每一堂课,鼓励大家“为国家发奋图强”;她还为学校写下校歌,那句“现在已是男女平等,天然淘汰,触目惊心!愿同学作好准备,为我女界呵,大放光明”,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受到冲破时代的力量。

溆浦女校部分教师合影

从长沙到巴黎:

向警予为建党播撒真理火种

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激荡全国,向警予毅然赶赴长沙,加入了毛泽东、蔡和森在湖南发起成立的新民学会,成为最早的女会员之一。她还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赴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开山人”。当年底,带着“谋振刷东方民族之精神”的初衷,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30余人远涉重洋,从上海赴法勤工俭学,开启了寻路救国的新旅程。

抵达法国后,1920年春,向警予一边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学习,一边在当地树胶厂、纺织厂、豆腐厂做工谋生。白天的辛劳挡不住她追求真理的脚步,夜晚她挑灯苦学法文,如饥似渴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短短几个月就啃完了法文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是在这片土地上,她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蜕变——从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向警予写给彭璜、毛泽东的信,及毛泽东写给向警予的回信

同年7月,向警予、蔡和森组织留法新民学会会员召开了“蒙达尼会议”。会上,围绕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问题出现了分歧。向警予、蔡和森等人旗帜鲜明地主张建立“中国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另有人主张无政府主义,实行温和的革命,以工会合作社为实行改造的方法。

关键时刻,向警予把自己抄好的《共产党宣言》贴在会议室墙上,向大家逐句逐段地分析解释,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众人。最终,大多数会员放弃了改良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会后,蔡和森接连写了两封长信给毛泽东。在8月的3000字长信中,蔡和森明确提出要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在9月的7000字长信中,他进一步阐发了共产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乃“世界大势所趋”,他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回信中称,“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鲜为人知的是,彼时向警予与蔡和森已结成“向蔡同盟”,两人经常一起探讨中国革命和建党的问题,“许多革命思想都是可以不分彼此,可以代表对方的”。因此,蔡和森的建党思想,也是向警予、蔡和森两个人思想的共同结晶。

不仅在思想上播撒火种,向警予更将革命主张落到实处。会后,她成功组织领导了“二·二八”运动、拒款运动和占领里昂中法大学斗争,表现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在法国的这段岁月里,向警予不仅完成了自我思想的升华,更深刻影响着留法勤工俭学的同志,也牵动着国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学会会员。她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仅是真理的追寻者,更是中国共产党创立之路的重要开拓者——在思想、组织、理论与实践层面,都为党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

从留法归来到“我党唯一女创始人”:

她的名字刻在建党丰碑上


1922年初,从法国归来的向警予抵达上海,刚踏上故土便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不久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向警予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这一身份有着特殊意义: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委员,更是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员,以女性力量在党的早期领导核心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记载

后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记载:1936年9月24日,毛泽东说,“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这十个字重若千钧。它意味着在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中,向警予并非旁观者或简单的参与者,而是核心的策划者、重要的推动者和勇敢的实践者。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坚韧与智慧,为襁褓中的中国共产党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她的名字,与中国共产党的起源紧紧相连,并永远地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今天,我们纪念向警予,不只是缅怀一位革命先驱,更是要传承她的精神——学习她追求真理、忠于理想的崇高信念,学习她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让这份力量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


向警予铜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历史   我党   芳华   诞辰   烽火   创始人   周年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溆浦   女子   女校   勤工俭学   中国   中央委员   溆浦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