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预制菜?从传统饮食文化解剖!

我们吃一顿饭到底要不要讲究?要不要苛求?要!

说得过分一点,你是什么人,很大程度上吃出来的。

不仅是你的身体,甚至还包括你的性格。

吃,是不能随意的。所以,我们那有一句老话:千事万事,吃饭大事。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提出饮食要“戒苟且”:

厨者偷安、吃者随便,皆饮食之大弊。

吃饭是人生大事,人的健康往往是吃出来的,当然疾病也是,所以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吃,以及会不会吃。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出膳食平衡,营养搭配,还看到一个关键:气味补精益气。

这点中了预制菜的死穴:没有气,也就是锅气。没有气,其实就缺少味,就像一个人感冒鼻塞,他是吃不出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

《吕氏春秋·本味篇》:伊尹说“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鼎就是锅,锅里面的变化很精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如果从传统文化角度,不仅是预制菜,现在城市里的灶台都不合格,更不用提电磁炉之类的,我们具体看下其中的精妙:

传统灶台,五行调和,土灶的土就是根基,锅和锅铲是金,烧的柴属于木,柴烧着了属火,洗菜、炒菜和煮菜用的水属水。

可以说,我们传统饮食中的柴火灶台是一个五行调和平台,做出来的菜自然是五味调和。

孔子在《论语·乡党》说: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也就是过期不吃,其实也是强调鲜活性,预制菜虽然有保质期,但是看上去就像“鱼馁而肉败”。

颜色看上去不对,不吃,因为颜色可以判断出是否变质,预制菜的颜色明显偏暗。

闻起来不对,不吃,气味气味,最重要的是气,这种气不仅是食材烹饪出来的气,还包括锅气,其实是我们前面说的五味调和之气。但预制菜明显没有锅气。

失饪,其实是说没有煮熟,以及过度烹饪,这两种情况都算失饪,那预制菜其实属于后者,就是过度了,熟了再加热,就像我们吃剩菜,再加热往往就没有原来的口味了。

不时,不食:不是当季的不吃,现在的大棚蔬菜,很多是反季节的。而预制菜也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连冬天都可以吃到小龙虾。

传统饮食文化,要不要让位于现实的商业环境?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吃饭可不仅仅是吃饱肚子,也不是说好吃就行。古代的圣人对吃是高度的重视,包括我们前面说的孔子、伊尹等人。

伊尹更厉害了,从厨师干到帝王之师。就像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当然,我们不能死守以前的规则,毕竟社会不一样了。现在不是人人都有条件和时间用柴火灶自己做饭,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种严格的要求。

所以,预制菜和中央厨房还是有存在的现实环境,这个现实环境一方面是快节奏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商家打造标准化品牌的需要。

如果都不预制,所有的调料、配菜、主菜都是现炒现做,那么很难做出标准化的口感,而这个是打造餐饮品牌的。

一个餐饮企业,如果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连锁经营,无论是自己直营还是直营兼加盟,就必须有中央厨房和预制。

因为做品牌最重要的是标准的口味,如果全部是个人手艺,很容易受厨师离职的影响,即便是同一个厨师做出来,每一天的口味也可能不一样。

还有重要的一点,统一采购和配送能够降低这些餐饮企业的成本。

但是,我们要清楚,或者说一定要告诉消费者,什么是预制的,什么是预制菜,什么是现炒现做。

比如,我的菜先切好,这个也算预制,是食材的预制,统一配送到各个门店,但关键你要说清这个菜是怎么保鲜的,时间有多久。

哪些是预制菜,有些是可以用预制菜的,比如一些熟牛肉,用来做拉面的,这个是没有问题。

再比如我们的菜干、咸菜,这些都是预制菜,加热一下就可以吃。

因为这些没有科技与狠活,不要说添加剂、防腐剂,我甚至都可以不放冰箱。

而一些面点之类的,比如饺子、包子、馒头,这个就要说明冷冻时间。

而有一些主菜,最好是现炒现做,比如蔬菜、鱼、肉、海鲜等,你可以预制,但要明确告诉消费者,而且每一类预制菜都要有严格的保质期,这需要食品专家和化学专家共同努力。

你可以冷冻食材,但不能超过一定时间,最好是不要超过24小时,不要单说什么赏味期,而应该再加一个营养健康期,尤其是针对小孩的餐饮企业。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最重要的是应用大数据技术,要准确评估每个店的用量,否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毕竟从商家角度而言,只要口味和安全,其他营养、健康,一切都不成问题。而从消费者角度,有些消费者确实只追求快捷、好吃和吃不死。

当然,也是这个快节奏社会,浮躁的物质年代,一种选择或无奈。

商业固然要牺牲一些东西,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必须有知情权。

从传统饮食文化,我们知道了烹饪的最高境界和下限,从商业角度而言,消费者追求快捷,商家追求品牌和利润,但要让人知道每一类成品的每一种食材,他们的预制程度以及储存时间。

理想的社会当然是大家都能好好吃饭,每一个家庭都有浓浓的烟火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美食   饮食文化   传统   消费者   灶台   气味   时间   精妙   口味   孔子   角度   厨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