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一年半,再看宗庆后一大家子的处境,王健林的话,得到印证

文|轻岛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宗庆后去世一年半,三个自称“私生子”的人,突然带着 18 亿美元信托文件,要掀翻娃哈哈的“宗氏江山”。

他们要 200 亿股权,要追讨被转走的 110 万,甚至在香港、杭州两地同时起诉。

但诡异的是,这家企业该赚钱赚钱,该上新上新,一点没被“内斗”耽误。

这场风波撕开的,或许不是家族丑闻,而是宗庆后生前布下的那盘“大棋”!

顶层内斗不断,总体安如磐石

事件的起因,要从一次突如其来的公开,以及一笔糊涂账说起。

就在前几天,三名华裔美国人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突然出现在大众视野。

他们宣称自己是已故企业家宗庆后的“私生子”,并围绕着一笔18亿美元之巨的信托基金,向现在“娃哈哈”掌门人宗馥莉提起诉讼!

而诉讼的原因,是一笔110万美元的争议资金!

原告三人称,宗庆后生前曾承诺为三个孩子设立共21万的信托基金,其汇丰账户上目前已有18亿美元的余额,还差3亿美元。

只是这笔基金,却在宗馥莉的指挥下,频频向外转出款项。

截止到去年5月左右,已经转出了近110万美元之巨!

就这笔巨款流出,三位原告主张宗馥莉做出经济补偿。

当然,和他们真正的目的比起来,110万美元不过引人上钩的小把戏。

作为宗庆后的直系血脉,这三位“宗氏后代”还声称要平等继承“娃哈哈”的股权产业。

如按照集团内部现有股权结构,其要划走接近25%的股权,价值更是超过惊人的200亿人民币!

如此夸张的“财产诉求”,一时间让网友为之震惊。

相关文章节选

为了尽可能拉高胜诉可能,三人还别出心裁的选择了“双线作战”。

在香港与杭州,三人同时递上了诉状。

这不仅是利用“案件所辖地诉讼”,提高胜率,更是让宗馥莉拉长战线,疲于奔命。

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私生子”,宗馥莉也不甘示弱,首先将矛头对准信托基金。

她一面提交证据,主张这笔钱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娃哈哈在东南亚扩展业务。

另一方面她的律师也指出,所谓的信托基金并没有纸面文件,且不少证据真实性存疑!

一时间,双方从证据到血脉真实性,相互斗法,为社会上演了一出真实的“豪门继承战”!

可虽然只是看热闹,但明眼人已经看出,宗馥莉退无可退!

杭州输了,200亿人民币没了;香港输了,21亿美元没了。

无论哪般,对于现在的她与娃哈哈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这样复杂的情况,也让无数网友感叹:

高层内斗,娃哈哈这是要“凉”啊!

可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发现。

尽管上层你来我往,但娃哈哈却一副“风平浪静”。

要知道,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是常发生的事情。

但对于“娃哈哈”集团而言,系统性崩溃并未发生。

纠纷虽然影响了一些供销商,但从整体而言并没有多少损失!

这样奇怪的现象,自然引来了网友的好奇。

可当人们再次回顾,宗庆后为“娃哈哈”作出的种种决策之后,许多人这才恍然大悟!

为了企业的发展,他当真是布下了一局“大棋”!

不要快,但要稳

“我不做长远规划,但要让企业活到 100 岁。”

这是宗庆后在面对HBR(哈佛商业评论)记者,曾说过的话。

事实上,这也正是他对“娃哈哈”经营理念的一种体现。

而无论是内部股东布局,还是产业链的扩展,都体现着他的这一原则。

自从“娃哈哈”驰名中外以来,不少高管都向宗庆后提议,希望通过上市等手段,促进集团发展。

但无论是谁提出,都被身为掌门人的宗庆后所否定。

诚然,对于一家大型企业来说,发行股票是最好的融资方式。

如果“娃哈哈”能吸纳了不少金融机构、股民的热钱,集团也有扩张的底气。

同时“娃哈哈”的名气与出色的销量、经营状况,也能保证股票只赚不赔。

可在宗庆后的眼中,股市并不只有“赢者通吃”。

正如他所言,他的目的是要让“娃哈哈”一直经久不衰。

在这个理念下,过于冒险与不受控的股市,绝非“娃哈哈”的最佳选择。

同时一旦公司内部出现什么问题,消息泄露,也必然会将上市的“娃哈哈”一下打入不可翻身的深渊。

这份危险,不是多少获益都能弥补的。

在宗庆后的坚持下,“娃哈哈”整体并没有进入股市之中。

其带来的最直观好处,便是内部统一、简单的股权架构。

因为没有公司外金融机构的干预,娃哈哈内部只有国资持股和职工个人持股。

也正是这样单一股权结构,让“娃哈哈”纵使顶层斗的不可开交,其集团本身也没有受到多少严重的损失。

同时,宗庆后“稳扎稳打”理念,还体现在他的产业扩张上。

现在的“娃哈哈”,在充足的现金流支撑下,已经成为了一家综合企业。

其不仅涵盖饮料、健康食品,更包括机器人、全智能工业链。

即便失去了饮料等业务,“娃哈哈”依旧能存活在中国的市场上。

可以说,正是因为宗庆后谨慎持重的“布局”,才能让内部风波不断的“娃哈哈”,依旧活跃在市场上。

可一个“稳”字,解决不了“娃哈哈”面临的所有考验。

备受争议的“宗后时代”

早年间,已经是地产大亨的王健林,面对记者曾说出过这样一句话:

“富贵险中求。”

而这句话,也是宗庆后,以及宗馥莉面临的问题。

曾经的“娃哈哈”,在宗庆后的指挥下,不断“冒险”。

他违背了现代企业“建立-上市”的常规逻辑;

即便顶着“现金流”有可能捉襟见肘的可能,也要选择“现金为王”的传统经营方式。

用一种“慢”,偏偏坐稳了如今中国市场不可撼动的地位。

但对于现在“娃哈哈”而言,宗庆后已经是过去式。

公司未来的走向,要看继任的“棋手”宗馥莉,如何继续下好这盘大棋!

而从宗馥莉履职以来的表现来看,她也一直在冒险。

自宗馥莉出任“娃哈哈”掌门人以来,她就不停地在推动“娃哈哈”内部改革。

裁撤工厂、转移商标、寻找代工……

她的每一步,都冒着极大的风险,寻找着企业的出路。

同时,她的一举一动,也使得“娃哈哈”备受大众关注与指责。

其中许多争议事件,更是让网友怀疑,宗馥莉行为背后的真实目的。

这对于“娃哈哈”这样的企业来说,并非好事一件。

一直以来,口碑都是“娃哈哈”除商品外的重要财富。

人们信赖它,是因为其稳定的经营,与出色的产品治疗量。

而当品牌双标被转移,原厂的水被替代成代工品,曾经的国有资产,变成了“个人财富”。

当消费者失去了对“娃哈哈”的信任与偏爱,“娃哈哈”这座商业大厦,也最终将失去它的根基。

在万众瞩目中,难逃一地狼藉的结局!

结语

宗庆后这辈子,总被说“太保守”;

别人追上市热潮,他攥着现金流说“不”;

别人砸钱搞互联网,他先给 65 万家小卖部装智能冰柜。

可正是这份“稳”,让娃哈哈在顶层动荡时,仍能靠生产线的轰鸣声稳住阵脚。

如今宗馥莉带着争议往前闯,关停旧厂、推新品牌,像在给父亲的棋盘落新子。

但从现今来看,她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棋子,却下出了和父亲不一样的棋局。

可无论谁来掌舵,只要守住“踏实做事”的根,这家企业就永远有下一个春天。



部分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告别宗庆后时代的娃哈哈寻找新方向:要不要上市?国资大股东会不会退出?

封面新闻:宗馥莉被三名“同父异母”弟妹起诉要求冻结18亿美元

中华网:900亿“娃哈哈”为何要转让 娃哈哈集团为何不收购

百度百科

图片源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财经   处境   宗庆   王健林   娃哈哈   美元   集团   企业   股权   基金   私生子   现金流   杭州   目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