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赫鲁晓夫对彭真说:你们要斯大林,可以把尸体搬到北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受美国和苏联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中美、中苏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变化着。整体来说,在美苏对峙期间,因为国家体制相似的原因,中国还是要更亲近苏联的。

可中苏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斯大林下台之后,赫鲁晓夫执政期间,逐渐恶化起来。1960年,赫鲁晓夫甚至直接对彭真说出过:“你们要斯大林,可以把尸体运回北京”的震撼之语。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斯大林与赫鲁晓夫的交接

不管是斯大林还是赫鲁晓夫,都可以说是苏联的风云人物了。列宁和斯大林是苏联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响当当的人物。他们不仅领导苏联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还带领苏联逐步发展起来。

斯大林逐渐掌握苏联大权基本是在1924年列宁逝世之后。相比较来说,斯大林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政治方面,手段都是比较强硬的。但效果也算是显著的,他执政期间,领导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在斯大林的带领下,苏联当时成为了唯一的实力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的国家。同时,斯大林时期,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也是很不错的。苏联可以说是一直以老大哥的姿态帮助着刚成立的新中国。

斯大林的一生都在为苏联殚精竭虑着,直到突发脑溢血去世之后,由赫鲁晓夫开始担任。军人出身的赫鲁晓夫,在管理国家方面比起斯大林有着更为强劲的手段和态度。虽然他依旧坚持社会主义,但同时也不妨碍他去斯大林化。

赫鲁晓夫甫一上任,就对斯大林的很多政策进行了改革。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苏联确实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革变化。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禁猜测,赫鲁晓夫的这一些列做法之中是否又掺杂着一些个人恩怨呢?

更让人惊讶的是,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中苏之间的关系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赫鲁晓夫上台之初,中苏之间还是“蜜里调油”,那么越到后期两国就越要接近于“分崩离析”了。

如果说,赫鲁晓夫对于斯大林的敌对、对于中国的敌对,之前一直是我们的猜测。那么直到赫鲁晓夫对彭清说出“把斯大林的尸体运回北京”这句话时,这一猜测基本就被落实了。

那么为什么赫鲁晓夫会说出这样的话呢?苏联这两位领导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呢?

把尸体运回北京?

“你们要斯大林,可以把尸体搬到北京”,这句话由赫鲁晓夫说出,难免有些气急败坏的意味。事实也确实如此。赫鲁晓夫上台后不久,对中国的态度就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一个是在中印边境问题冲突方面。赫鲁晓夫罔顾合理性和人情性,一味地谴责中国。把问题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中国,但事实上明明是印度挑衅在先。

另一方面,赫鲁晓夫还多次在公开场合批判阿尔巴尼亚。表面上看,赫鲁晓夫是对阿尔巴尼亚不满,但实际上,这是其针对中国发出的批判。

赫鲁晓夫这样的举动当然引发了不少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的不满。作为回击或者说是提醒,中国选择在天安门高高悬挂斯大林的画像。企图以此唤醒赫鲁晓夫对于中苏两国之间曾经的美好回忆。

但没想到的是,这却取得了相反的效果,两国之间的矛盾在1960年的罗马尼亚第3次代表大会上加剧了。会上,赫鲁晓夫带动其他国家参会人员鼓励批判中国,并指责中国不应该悬挂一个政策有错误的斯大林的头像。

可以说,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几乎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否定。面对赫鲁晓夫这样的言论,中方的彭清代表出言反对。他指出,不管是对于苏联的政治经济发展还是对于社会主义体制的的建设,斯大林都是功不可没的,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他的错误和成绩。

听到彭清对斯大林如此维护后,赫鲁晓夫彻底急了,他直接说出:你们要斯大林,可以把尸体搬到北京”。毫无疑问,我们能够感觉出,赫鲁晓夫是极其讨厌斯大林的。他为什么会对斯大林有着如此强烈的敌对情绪呢?

从政治角度来讲,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即使他已经是苏联的领导人,但是各项改革依旧非常难推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个时期苏联人民对于斯大林以及他制定的各项政策有着较为极端的个人崇拜。

改革的推行受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影响难以进行,是的赫鲁晓夫对于斯大林极端厌恶。所以,他试图通过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方式来降低人们对他的崇拜,从而进一步推动自己的改革。

除了政治因素的影响外,赫鲁晓夫与斯大林之间也确实是有一些私人恩怨的。在斯大林还是苏联领导人期间,赫鲁晓夫的儿子曾经在战场上被德国抓去过。成为俘虏后,赫鲁晓夫的儿子选择暂时归顺德国。

因此,即使后面又被苏联士兵就回国,也没有保住性命。而对他判处死刑的,正是斯大林。这件事,从此就在赫鲁晓夫心中埋下了对斯大林怨恨的种子。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排除赫鲁晓夫是在借助否定斯大林来树立自己在苏联的权威。否定斯大林,肯定自己,这无疑是在苏联人民心中树立高大形象一个好办法。

正因如此,赫鲁晓夫才会一切和斯大林反着来,包括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也因此,赫鲁晓夫才会在得知中国在天安门广场悬挂斯大林的画像之后变得如此恼羞成怒。

所以,中国真的运回斯大林的尸体了吗?这件事的后续又是如何?

友谊生变的得与失

这次会议之后,赫鲁晓夫把斯大林的尸体进行了迁移。自此,苏联两位伟大的领导人,列宁和斯大林彻底分开了。而也是这件事之后,苏联与中国交恶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苏联不仅把建设在中国的各类工厂撤销,还召回了很多技术方面的苏联专家。包括在一些核武器制造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苏联专家。要知道,作为唯二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苏联在这方面的专家是非常宝贵的。

一刹那之间,中国在外交方面失去了很重要的一个盟友,可以说是陷入到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困境中。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工业化、科技发展等等,都要中国自己来。

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走上独立自主道路的机会。失去苏联的中国并没有自暴自弃,相反,我们的科研人员在研究上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和功夫。

因为他们明白,失去了苏联这一大庇护,国家安全会有一个较为严重的威胁。只有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国家安全才能得到最根本的保证。

好在黄天不负有先人。在经过中国本土科学家们不分昼夜的努力之外,我们国家从零开始,相继成功研发出了氢弹、核武器等威力巨大的武器。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在与苏联的外交生变之后,初期的中国还是比较难捱的。但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之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取得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逐渐成为国际上不容小觑的存在。

失去苏联又如何,我们凭自己的实力在七十年代照样与美国等大国建立了深厚的外交关系。苏联的恼怒、赫鲁晓夫的恼怒,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是化为了泡影。

在与苏联关系发生变化的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失去的,也有得到的。而这段外交关系的变化,也反映了两个国家之间或许没有真正的友谊,只有利益之上的交往。

不管赫鲁晓夫当时那句让把斯大林的尸体运回中国是否是句玩笑话,可他却是把个人的情绪带入到了政治中。这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是坏处要大于好处的,更不应该是一位国家领导人应该有的想法。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果不能辩证的看待一位政治人物,又如何能辩证的看待国家的其他事物呢?国大于家的理念,赫鲁晓夫没有具备,也成为了他取得更大成就的限制因素。

结语

赫鲁晓夫一句让彭清把斯大林的尸体运回中国的话语,既是恼羞成怒与嘲讽,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斯大林的畏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与赫鲁晓夫决裂后,中国的发展、赫鲁晓夫时期中苏关系

今日头条:赫鲁晓夫为什么要否定斯大林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438550453602664975/?upstream_biz=toutiao_pc

网易新闻:因斯大林闹别扭,赫鲁晓夫说:中国若喜欢,可将他的尸体搬去北京

https://m.163.com/dy/article/EEG4G5EN0523VSHM.html

凤凰网:61年赫鲁晓夫为何称要在莫斯科红场悬挂彭德怀画像

http://inews.ifeng.com/inveno/47081809/news.shtml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愿自己好,也愿别人好”——毛泽东的国际战略与策略

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722/c443712-40282285.html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万能生活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赫鲁晓夫   斯大林   北京   尸体   苏联   中国   国家   中苏   核武器   领导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