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贵,人们就不会与预制菜作对


当下的情形,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消费者吃饭,基本上都是在体验差的情况下才归罪到预制菜头上的。

看看罗永浩吐槽西贝的微博,他对预制菜的意见的三部曲:

他是充满了期待、乘兴而去——“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

体验不好——“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为什么如此——“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


争论的实质,是餐厅、消费者和有关部门对预制菜的定义都存在分歧。

当然,有关部门的定义应该是最规范的,目前就是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的那个文件。

预制菜的定义,五大核心要素:

原料为食用农产品,

不添加防腐剂,

经工业化预加工,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

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预包装。


在餐饮业者方面,由中央厨房预制的菜品不是预制菜。

而在消费者的认识里,只要不是在后厨现做、只要是用了部分成品、半成品就是预制菜。所以,才会有了在西贝开放后厨后有人看到了保质期两年的冷冻西兰花,就极其主观地说西贝用陈年保存的食材,丝毫不顾那是保质期,而在保质期内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何况,那是食材、不是预制菜。

所以,舆论很快把关注点投射到了消费者知情权上。餐馆是否有告知义务,现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餐馆主动告知,是餐馆的一种获客、或者吸引回头客的手段,

是情分、不是本分。

关键问题,是消费者的体验——好吃、不贵,满意了,就是好餐馆;又不好吃、又贵,或者好吃但价格贵,自己不满意了,就说餐厅用了预制菜。

真正应了那句:顺我者就是好、逆我者就得死。

人的自私是本性。

END

提示:

* 本文为“食材界”原创,欢迎业内外媒体转载。

* 关注“食材界”头条号,“今日头条”搜索“食材界”。

* 本文同步“食材界”微信公众号(ID:ShicaiWorld)。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食   好吃   消费者   餐馆   定义   保质期   本文   餐厅   发现   情分   关注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