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强 “扛责” 与宫鲁鸣 “诿过” :篮协态度真的有点“厚此薄彼”

随着中国男篮战胜韩国队挺进亚洲杯四强,关于主教练郭士强的赞美声接连不断,同时作为女篮的主教练宫鲁鸣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而这两位主教练的执教表现及所受待遇却形成鲜明对比。而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临场指挥和球队成绩上,同时也反映出篮协在管理方式、对不同队伍支持力度等方面的问题。

一、篮协态度:明显的 “厚此薄彼”

在笔者看来,篮协对两位主教练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

宫鲁鸣执教中国女篮期间,拥有极高自主权:可随意裁撤人员,即便主力李梦缺席也无人过多干涉;选择热身对手时,篮协放任不管,导致与日本女篮的两场热身赛中,球队情况被对方主教练盖恩斯摸得一清二楚。最终,全主力阵容的中国女篮在主场仅获铜牌,篮协却表示 “很满意”,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而郭士强执教男篮时境遇截然不同:周琦、曾凡博因伤缺阵,杨瀚森不打更是让他和观众一样通过新闻才知晓。即便如此,他带领并非最强的阵容,不仅拿到沙特男篮亚洲杯 C 组第一,还淘汰韩国男篮进入四强,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二、担当精神:天壤之别的责任意识

两位主教练的担当精神,在笔者看来有着天壤之别。

郭士强在亚洲杯期间常向球员表示,“人员选择、战术布置”等所有事情都由他做主,让球员只需证明他的选择没错。这背后是 “输了算我的” 的担当,与蒋兴权等老前辈的精神一脉相承,能极大减轻球员压力,让他们在场上毫无顾虑地拼搏。

反观宫鲁鸣,无论是亚洲杯赛后发布会还是篮协总结大会,都一味强调球员问题,对自身错误避而不谈。这种缺乏担当的态度,难以让球员真正信服,也不利于球队凝聚力的形成。

三、激发斗志:赛场边的情绪感染力

在激发球员斗志方面,两人表现大相径庭。

郭士强在场边指挥时,总是手舞足蹈、不停提醒球员,用自己的热血与激情感染每一位队员,让球队始终保持高昂士气,这一点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而宫鲁鸣则常常稳坐钓鱼台,双手抱胸冷眼旁观,如同局外人一般,难以给球员带来积极的情绪带动。篮球比赛中,士气与斗志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主教练的激情无疑能为球队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四、阵容与结果:执教能力的直观体现

从阵容与结果的对比来看,更能凸显两人执教能力的差异。

郭士强选择的球员并非中国男篮最强,甚至只能算第二梯队,但球队依然打进亚洲杯四强;宫鲁鸣执教的中国女篮几乎是最强阵容,且作为东道主,最终也只是进入四强。

此外,在使用战术板、赛前是否喊话对手主教练等细节行为上,两人也存在明显不同,这些细节恰恰反映出他们执教理念和风格的差异。

五、用人智慧:“刺头” 变干将的管理艺术

赵睿曾被视为 “刺头”,但在郭士强手下却能发挥重要作用,这体现了郭士强在用人方面的智慧与魄力。他懂得如何因材施教,发挥每位球员的优势,而不是被固有的标签所束缚。

反观宫鲁鸣,在用人决策上却展现出令人费解的短视与固执。李梦作为国内女篮最具天赋与实力的球员之一,无论进攻火力还是关键球处理能力都堪称顶级,却因某些无端的偏见与陈旧观念,被排除在阵容之外。这种放弃并非基于战术需求,而是对球员的刻板印象作祟,不仅浪费了人才,更暴露出其执教理念的狭隘与落后,错失了让球队实力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宫鲁鸣与郭士强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执教风格和担当精神的不同,也与篮协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中国篮球的发展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更需要敢于担当、充满激情、善于用人的主教练。篮协也应反思自身的管理方式,以更公正、合理的态度对待每一支队伍和每一位教练,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篮球整体水平的提升。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体育   厚此薄彼   篮协   态度   郭士强   鲁鸣   球员   亚洲杯   主教练   女篮   球队   精神   用人   阵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