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示、音乐剧暖心!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传递精神障碍者康复希望

张宇星在活动现场分享他的康复历程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他曾经反复住院15次、64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还因强力镇静剂的严重不良反应,经历过40天的紧急抢救,甚至收到过医院的病危通知书……他是张宇星,一名曾就职于外企的工程师,一名与精神疾病抗争了16年的精神障碍康复者。

10月10日是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张宇星在中国残联举办的主题宣传活动现场的分享格外触动人心。如今,经过康复的他已完成身份的蜕变,不仅成为香河园街道柳芳北里社区的残疾人专干,还加入了朝阳区精协,完成了从“患者”到“服务者”的转变。

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胡向阳出席活动并强调,各级残联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卫生健康和精神残疾预防的重视;切实维护精神残疾人平等权益,大力倡导“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理念,积极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精神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据记者了解,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节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中央政法委、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阿里巴巴集团负责人,中国精协、精神障碍康复者和亲友代表、有关专家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代表等参加活动。

精神障碍康复者、家属、志愿者等同台演唱《同伴》

当前,我国精神疾病呈现高患病率、低龄化、治疗可及性不足三大特征。青少年受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等影响,抑郁、焦虑等问题高发,而专业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虽在社区康复、医保报销等方面有所改善,但整体治疗率仍远低于理想水平,病耻感和社会偏见仍是阻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意义不仅在于唤起公众关注,更在于推动政策落地、资源下沉和服务优化,让每位患者都能获得及时、可及、高质量的精神卫生服务,实现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的双赢。

活动现场的艺术展示

活动现场,精神障碍康复者展示了非遗盘扣、茶点制作等才艺和绘画作品,分享了康复经历与感受;有关专家宣讲了精神卫生知识。出席人员共同观看了由苏州市残联指导的反映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生活的心理音乐剧《花开河西巷》。

38岁的杨振是王四营地区同伴支持小组辅导员,16岁时被确诊为精神障碍者,在现场,他精心地进行着奶茶的制作。

杨振在为参会的观众制作奶茶

“经过多年的康复训练,我现在已经可以很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奶茶技艺是一份温暖的事业,它可以帮助我稳定情绪、重塑社会角色,用一杯奶茶传递生活甜度。”杨振高兴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每周都会在社区为大家做一次奶茶。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效地工作,并能够为所在的社区作出贡献。世界精神卫生日为政府领导人、民间社会组织和许多其他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讨论为支持精神卫生目标已经采取和打算采取的步骤,从而让人人享有精神卫生保健成为现实。

据记者了解,我国有近470万精神障碍者,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的目光,而是平等的机会。当每个精神障碍者家庭都能获得专业支持,当每位监护人都懂得科学照护,当整个社会构筑起包容的网络,他们定能回报社会最美的微笑以惊人的能量。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育儿   音乐剧   精神障碍   精神   世界   卫生   残联   奶茶   社区   社会   患者   残疾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