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开盘即售罄的明星产品,如今去化率持续走低,郑州四代宅正经历从神坛跌落的市场阵痛。
2025年初,四代住宅在郑州楼市闪亮登场,以高得房率、空中庭院和创新设计迅速成为市场焦点。开发商们纷纷押宝这一新产品,期待它能激活沉寂的楼市。#本地人写本地事#
然而大半年过去,四代宅的销售热度并未如预期般持续。曾经风光无限的产品,现在面临着去化率持续走低的困境。
数据不会说谎。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郑州7月新规住宅平均去化率已出现回调,较6月有所下降。
这一变化揭示了四代宅在市场中的真实处境——早期热度过后,销售阻力逐渐显现。
回顾上半年,以四代宅为代表的新规项目确实对郑州楼市起到了“托举”作用。中海地产凭借四代宅等项目,以21.27亿元销售额领跑郑州市场。
但转折点出现在下半年。随着项目集中入市,客户分流现象日益严重,单个项目的去化速度明显放缓。
曾经备受追捧的四代宅,如今也不得不面对市场回归理性的现实。
四代宅销售遇冷,直接原因是市场供应急剧增加。#本地人写本地事#
据统计,2025年下半年郑州计划入市的新盘多达20余个,其中大部分为四代宅产品。这些项目遍布金水区、管城区、高铁站商务区等多个区域,产品同质化严重。
管城区在近一年土地市场沉寂后,近期挂出的住宅用地明确要求打造四代宅产品。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新盘集中入市,导致客户资源被严重分流。重庆的例子尤为典型——随着四代宅项目在5-6月集中入市,到7月份部分项目去化率已不足3成。
郑州市场正面临同样的考验。四代宅从“一枝独秀”沦为了“红海竞争”。
四代宅销售受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本地人写本地事#
观察郑州在售及待售的四代宅项目,面积普遍偏大。西美招商云启规划了103-175平方米产品,九樾云著最大户型达289平方米,高铁站商务区中海项目更是主打140-260平方米大平层。
大面积意味着高总价。在成都,7月新规住宅开盘去化不足城市平均的项目,单价均超过3万元/平方米,且以大面积改善产品为主。
郑州市场同样面临高端购买力疲软的问题。
经历上半年集中消化后,改善需求已被大量抽取,剩下的购房者对高价四代宅的接受度有限。
四代宅不仅面临同类型产品的竞争,还要应对传统住宅降价带来的挤压。
当前郑州楼市,特价房风暴正在席卷各个区域。碧桂园时代城、亚星嵩南文苑等项目推出单价不足8000元特价房,电建洺悦融园、万科民安云河锦上等热门项目也加入特价行列。
与此同时,四代宅对传统改善盘的冲击已经开始。
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惠济区。万科民安江山府作为区域改善标杆,2023年均价维持在2万元以上,但随着同区四代宅项目招商嵩云序入市,该小区惊现15000元/平方米的抛售房源。
正弘府、融创御湖宸院等曾经的改善标杆也遭遇类似命运,价格普遍回落10%-15%。
这种“降价置换”的循环,进一步抽干了本已贫瘠的改善购买力。
除了外部因素,四代宅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最常见的质疑包括:“超大露台影响室内采光”、“上下层隐私难以保障”、“居住体验受噪音干扰”。#本地人写本地事#
这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四代宅的大露台确实像“给楼下房间戴了顶棒球帽”,会遮挡阳光进入室内。
开放式露台也导致声音直接传递入户,楼上邻居在露台活动的声音易传入室内,刮风下雨还可能因结构共振放大噪声。
虽然一些项目通过技术创新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如增加楼板厚度、使用隔声减震阻尼垫,但消费者仍存有顾虑。
另外,四代宅的空中庭院在实际使用中面临维护难题,且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在郑州这样的北方城市,其实用性更受限制。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购房者变得更加理性,不再被单一的高得房率所迷惑。
当前市场,若新规产品亮点仅停留在得房率提升上,难以打动客户。购房者会综合考量项目区位、配套、价格等多个因素。
武汉一个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某板块唯一准四代宅项目,虽具备得房率高、价格最低等优势,但因配套未落实、板块规划兑现慢,开盘去化率仅为18%。
郑州购房者也越来越谨慎。市场转型期,盲目跟风可能成为洗牌的牺牲品。
真正的价值挖掘,需要实地考察施工进度,仔细核实每个数据的真实含金量。
市场分化仍在持续。一些真正优质的四代宅项目依然热销,但那些同质化严重、定位模糊的项目正面临严峻挑战。
郑州房产档案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楼市纠纷中,45%源于购房者冲动签约后反悔。
未来的四代住宅,必须从“概念炒作”回归“产品本质”,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