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关税风暴再次席卷全球。而这场风暴的风眼,正是那个曾经以“交易大师”自居、如今依然搅动全球贸易神经的现任总统特朗普。
他在距离关税暂缓期仅剩数日的关键时刻,突然宣布将有一系列贸易协议即将达成。与此同时,高盛集团一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发布预警,称美国经济或将迎来一场真正的“大考”。
这一连串突如其来的动作和言论,仿佛一出精心编排、节奏紧凑的大戏,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剧烈波动,也让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愈发扑朔迷离。
回到时间的起点,2025年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突然发布一纸裁决,认定特朗普政府早前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的全球关税行为“属于越权”,并要求在10日内全面暂停执行。
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瞬间点燃全球金融市场的热情——纳指期货飙升1.5%,中国A股三大指数集体翻红,成交额突破1.18万亿元。
欧盟官员暗自欢呼,菲律宾匿名外交官更是直言:“各国不用急着屈服了。”这场“法律逆袭”一度被视为特朗普政策的“死刑宣判”。
仅仅过了一天,局势又急转直下——5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接受了特朗普政府的紧急上诉请求,裁定暂缓执行此前的禁令,关税政策得以“续命”。
这一来一回,仿佛过山车般的剧情反转,不仅反映出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下的制度博弈,更揭示了白宫在全球贸易战中力图保住“最后底牌”的决心。
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随即高调宣布:“特朗普的关税议程依然健在。”但法律专家则直言,这不过是一场暂时性的胜利,最终的定局仍需最高法院拍板。
这场司法混战的同时,另一家联邦法院也裁定特朗普对两家玩具公司的征税构成“违法行为”,虽然影响范围有限,但却如同在反关税阵营的防线上凿开一道裂缝。
总统权力是否拥有“无限关税裁量权”,成为美国法律界争议的焦点。国际贸易法院认为总统征税需得到国会授权,而司法部却坚称,国家安全领域应赋予总统更大的裁量空间。
法律战场同步推进的,是白宫对全球贸易伙伴施加的最后通牒。白宫要求各国在6月5日前提交“最佳贸易方案”,否则将于7月8日全面恢复高额对等关税。
这一威胁信函被路透社曝光后引发轩然大波,白宫发言人却淡然回应称这只是“友好提醒”。
英美之间的协议成为这场博弈中最早落地的成果。5月8日,双方达成协议,美国暂时豁免英国钢铝产品所面临的50%新关税,作为交换,英国同意向美国开放7亿美元的玉米乙醇市场,并取消19%的乙醇燃料关税。
这场表面上的“双赢”交易背后,却是英国汽车行业的连番重创。根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数据,5月汽车产量暴跌至49810辆,同比下降32.8%,创下1949年以来最低水平。
欧盟与美国的汽车出口分别下降22.5%与55.4%。即便美国后来将每年前10万辆英国汽车的进口关税降低到10%,但此前造成的冲击已难以挽回。这一事实表明,即使表面上达成协议,只要关税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经济创伤依旧难以愈合。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中美谈判也悄然推进。6月26日,特朗普在一场白宫活动中“突然宣布”已与中国达成“非常棒的贸易协议”。令人震惊的是,面对现场记者的追问,这位一向高调炫耀的总统却选择保持沉默,仅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此番“官宣”在全球市场掀起了不小波澜,而中国方面却保持沉默,不置可否。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随后透露,这份协议并非全面贸易协定,而是基于日内瓦谈判达成的框架性共识。
他的核心内容是:若中国向美国民用企业供应稀土,美方将放松对华芯片、飞机发动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
这是一场资源与技术的交换,更是一次精密的地缘政治交易。稀土,这一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早已成为中美博弈的核心筹码。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中重稀土加工能力,而美国F-35战机的发动机中有85%的稀土元件依赖中国供应。
五角大楼多次发出警告,一旦中国切断稀土出口,美国军工产业将陷入瘫痪。正因如此,中方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协议规定,中国将向美国民用企业发放为期6个月的稀土出口许可,但军用稀土仍严格限制。
美方虽未承诺稀土不得转作军用,但中方在协议中埋下“对等反制”条款,一旦美方违约,稀土出口随时中止。
国内的经济警报却愈发刺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6月3日发布报告,将全球增长预期下调至2.9%,美国2025年GDP增速预期从2.8%大幅砍至1.6%。
高盛集团更是在6月30日发出警告,称即将到来的美股财报季将首次面临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直接考验。
企业每股盈利增速可能降至2.6%,为两年来最小增幅。部分企业如通用磨坊已预警关税推高成本,而耐克等则通过转嫁成本方式缓解压力。
高盛集团在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美国提升生产率应靠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等创新技术,而非依赖关税壁垒。
报告称,关税对制造业回流的激励作用极其有限,一方面,美国制造成本远高于他国,另一方面,美国AI工业应用率仅为46%,远低于中国的77%。
随着这些现实数据,连高盛CEO所罗门也公开表达担忧。他多次强调,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正在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
他指出,如果政策不能确立清晰的方向和预期,将导致市场信心流失,进而影响投资、就业和消费行为。
美联储内部,关于是否降息的争论也愈演愈烈。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和理事沃勒认为,关税影响属“短期性”,只要谈判取得突破,美国经济将迅速回归正轨,甚至在2025年内具备降息条件。
鹰派代表如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则警告,关税正通过供应链推高中间品价格,或将引发长期通胀。他们主张“数据优先”,甚至不排除加息可能。
4月间,美股七大科技巨头总市值一度暴跌1.49万亿美元,苹果、亚马逊、Fluence Energy等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在4月单周暴涨50个基点,创下2001年以来最大升幅。
正当全球市场对特朗普政策的“反复无常”逐渐脱敏之时,加拿大也在最后一刻做出让步。6月29日,加拿大财政部宣布取消原定于6月30日生效的数字服务税,旨在推动与美国恢复贸易谈判。
该税主要针对美国科技巨头,引发美方强烈反弹,特朗普甚至一度终止美加贸易磋商。现在,这一撤销决定被视为加拿大向美方释放诚意,希望在7月21日前达成协议。
至此,英、美、加、印、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纷纷在最后关头参与谈判,特朗普的“关税核弹”似乎再次奏效。
印度方面也释放积极信号,延长在美谈判时间,尽管双方在转基因作物市场开放等问题上仍存分歧,但达成协议的希望已然浮现。
法国财政部长也透露,欧盟有望在期限前与美国达成协议,可能通过增加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来避免关税上调。
这场全球范围的关税博弈,不只是国家间的谈判,更是对政策智慧、战略定力和谈判技巧的全面考验。
中国,始终保持冷静与克制,坚持以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则参与博弈,不但没有屈服于压力,反而在稀土等关键领域牢牢把握主动权。
面对特朗普的“最后冲刺”,中国谨慎应对、步步为营,依靠强大的制造能力与技术韧性,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与全球供应链稳定。
这场关税风云,看似特朗普赚大了,实则胜负未分。而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个始终坚持战略定力、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国家——中国。
信息来源:
[1]美股财报季前夕 高盛提前警告:准备迎接关税的首次“大考” 财联社
[2]印度财长:希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但有两条“非常大的红线” 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