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把关税当成武器,试图压制中国发展,结果却把全球经济搅得天翻地覆。英国专家马丁·雅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背后反映出的,并非美国的强硬,反而暴露出特朗普战略上的短视。面对一个正在稳步崛起的中国,特朗普的做法真能奏效吗?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就没停过。那场危机像是压垮旧秩序的最后一根稻草,把西方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全球话语体系打了个措手不及。
尤其是美国,陷入了自信心的动摇。中国在这场全球性的动荡中稳扎稳打,不仅挺过了风暴,还一步步站上了全球舞台的中央。
马丁·雅克的判断很明确,这不是短期的趋势,而是历史性的权力转移。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从2016年起发生了明显变化,遏制成为关键词。但问题是,遏制并没有改变大势。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从本质上说,是对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对内部压力的回应。
他选择了割裂全球化,把盟友推远,把对手推强。试图通过重建“北美堡垒”来保住领导力,结果却越来越像在筑一道围墙,把自己困在里面。
历史上类似的局势并不陌生,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祭出关税壁垒、货币联盟,结果是全球经济更加分裂。
现在的美国似乎正在重演这出老戏,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国不再是那个被动承受的国家,而是在变局中主动发声、主动布局的新力量。
中方从主动扩大自贸区谈判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用实际行动说明,合作才是出路,而不是对抗。
特朗普强推的关税政策,被很多经济学者认为是损人不利己。
特朗普似乎认为,只要把对中国的出口设限,美国的制造业就能复苏,但现实并不配合。工厂没回来,企业成本却涨了,全球市场一片混乱。
马丁·雅克指出,这种行为看似强硬,其实是战略上的短视,反映的是美国整体战略思维的退化。靠单边手段打压对手,不仅没能改变中国的发展节奏,反而让美国失去了国际社会的信任。
关税政策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美国与盟友之间的离心力加剧。传统欧洲盟友在贸易、气候、人工智能等多个全球议题上与美国分歧越来越大。
而中国则在这些领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更具包容性的合作倡议,成为多边机制中的关键力量。
更要命的是,美国国内的政治极化已经成了制度性障碍。白宫和国会之间频繁拉锯,导致政策频繁变脸。
美国民众抗议特朗普政府
今天的承诺明天就可能推翻,这种政策不确定性使得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国际社会开始寻找新的领导者,而中国恰恰在这个节点上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选项。
美国背负着巨额债务,财政赤字连年攀升,美债市场压力巨大。财政部数据显示,美国政府利息支出已成为预算增长最快的部分,势必会压缩其他公共支出空间。
这种状况下,美国越来越无力承担全球“老大哥”的角色,民意也开始倾向于“顾家”。超过六成美国人希望政府减少海外事务投入,把注意力拉回国内。
换句话说,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并没有让美国变得强大,反而让它在国际体系中变得越来越边缘化。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表现恰恰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几年,中国脚踏实地悄悄做事获得成就,令世界惊艳。制造业依然是中国最硬的底牌,占了全球制造业产值的近三成。
这不是靠补贴堆出来的,而是靠完整的产业链、强大的基础设施和不断提升的科技能力。尤其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中国不仅没有被“卡脖子”,反而越走越稳。
在关键原材料领域,中国的全球话语权更是牢不可破。像镍、钴、重稀土这些对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的资源,中国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加工能力世界领先。
全球新能源车、风电、军工、航空这些行业,无一不依赖这些原料的稳定供应。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加工厂,而是不可替代的中枢。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没有把这些优势变成“垄断工具”,而是在通过开放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技术普惠。
相比之下,美国的科技巨头一向以专利封锁和技术壁垒著称,这种不对等的技术传播方式,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转向中国。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打压,中国并没有陷入对抗情绪,而是选择了对等反制、稳步前行。
一方面通过多元化出口市场减少对美依赖,另一方面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项目落地。
这种稳中求进的策略,不仅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也给国际社会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不是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布局。
美国商会近期的一份报告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尽管审批周期拉长,但对华出口的批准数量正在逐步恢复。这说明,哪怕是在美国国内,也无法忽视与中国合作的现实利益。
特朗普四处挥舞关税大棒,打的是一场没有目标、没有底线的“经济战”,而中国用实际行动强调合作与共赢。这种思路上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在全球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权力重心的东移也不是哪个国家说停就能停的。中国的稳定、开放、负责任的态度,正在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
马丁·雅克的评论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只是因为他说了特朗普的短视,更因为他点中了一个关键问题:在一个结构性变化的世界里,只靠喊口号和打压对手,是没有前途的。
特朗普一再强调“让美国再次伟大”,但现实却是,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声音正在变小。而中国,用一贯的稳健和清醒,正在一步步赢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权力的转移不是冲突的结果,而是选择的积累。谁能看得更远,谁就能走得更稳。特朗普可以继续喊口号,但他已经不是中国的对手。
信息来源:
马丁·雅克:“缺乏长远眼光的特朗普,很难是中国的对手”2025-10-17 08:24观察者网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中国正以非常正确的方式应对当前世界乱局2025-10-19 19:26:44 来源:第一财经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