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巴士’开到哪里,哪里就是演播室。”本期节目“营商巴士”前往海南省文昌市,聚焦糟粕醋品牌化升级的三大难题,文化故事挖掘不深、品牌传播力不足、地理标志申报遇阻,看政企民携手,如何讲好一碗醋的中国故事。

32岁的潘在贵大学毕业于环境设计专业,当父辈们讨论振兴这项传统手艺时,让这个在岛外创业7年的他毅然返乡投身家族糟粕醋事业。经过2024年一整年的忙碌,两条生产线日产量4吨,“铺前陈妈”成为海南糟粕醋品牌中的年轻力量。但潘在贵坦言,目前品牌文化故事讲述不够全面,他认为一个品牌需要有底蕴和完整故事来增强亲和力。

铺前陈符林糟粕醋品牌创始人孟洋,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到来到海南,2018年建厂并创立品牌。从产品到品牌的转变,孟洋认为要做好品牌定位、确保产品质量并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她希望随着品牌走出海南,让更多人记住糟粕醋来自海南的街头巷角。

伴随着糟粕醋独特风味的传扬与市场潜力的不断释放,这道传统小吃正站在从“巷间美味”迈向“全民滋味”的产业新起点上。如何让地方风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步步为营》节目组继续走进糟粕醋的起源地——文昌铺前,为这碗醋谋划征程。

海南省文联一级巡视员、海南省作协原主席梅国云认为,糟粕醋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价值,海南渔民在海上漂泊,品尝糟粕醋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对安全回家的期盼。数百年前,铺前渔民将酿酒酒糟二次发酵,酿出这道融合多种香味的琼岛至味,“东走西走,不如铺前与海口”这句俗语,藏着海岛人对故土的眷恋和独特记忆。

目前,糟粕醋生产技艺已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今年评定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5年7月10日,海南省政府专题会议为糟粕醋产业品牌建设指明方向,提出打好“区域公共品牌+地理标志商标+企业品牌”组合拳。


文昌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副局长 林畅
“关于文昌糟粕醋品牌建设情况我们是多部门联动,一是通过展销会、美食节来展示糟粕醋产品,二是打好‘侨牌’,三是通过电商来推广糟粕醋产品的知名度。”

文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级主任科员 邢海东
“政府在加强推进‘铺前糟粕醋’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保护地方品牌权益,但因‘铺前’作为调味品被广东企业注册,正在协调收集证据申请终止。”

文昌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 蒙飞宇
“我们依托’信用+‘场景建设,对糟粕醋商家进行筛选跟推荐,依靠’政府+群众‘共同监管的模式,对经营主体进行信用画像,结合诚信商户挂牌,形成共享共建共治新格局,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当下,糟粕醋展现出强大市场爆发力,店面从海南开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产品出口至多个国家。在上海美食街区,糟粕醋火锅店前排起长队,在北京商超,便携装糟粕醋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海南省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 叶茂
“品牌建设要分三步走,先创品牌,再维护品牌,最后才是传播,品质是维护品牌的核心内容。还得要扩大视野,糟粕醋应该提升为海南糟粕醋,在自贸港背景下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海南大学教授谭晓东建议建设糟粕醋博物馆,挖掘历史文化故事以实现国际化。

海南大学教授
国家文化产业专家库专家 谭晓东
“我们团队正在做铺前的特色小镇建设方案和产业规划。‘文化为魂、产业为基、文旅为翼’,通过创新设计与传播,将糟粕醋从地方小吃打造成自贸港的文化名片,为乡村振兴和自贸港建设做出‘铺前样板’。”
海南糟粕醋产业从传统工艺到标准建立,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政企民的合力共为。相信这碗承载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的酸汤,必在时代浪潮中绽放光彩,成为海南的一张靓丽名片。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晚播出的《步步为营》。


《步步为营》
糟粕醋升级记(下)
11月21日(周五) 19:30
来源 | 海南卫视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