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科技,买红利,被左右打脸?

上周五市场骤变,大盘跳水,科技成长类基金也同步大跌,在留言里看到一些投资者亏的哇哇叫。


好在市场没有进一步杀跌,因为当晚海外中国资产表现较好,今天A村港村齐刷刷反弹大涨,科技成长又领涨了。


但内在问题仍要重视,也不是每次杀跌都能快速反弹。


1,卖科技买红利,会左右打脸吗?


说实话,对于久经风雨的老司机来说,类似跌幅不算啥。以往牛市也经常出现长阴线,远的不说,光近期这轮行情里,就有很多单日大跌的情形。


可不少投资者依然跌的很痛,吐槽说赚的赶不上赔的。


只能说,要么仓位搞的过重,要么大举追买处于风口的、估值高企的方向,比如当前的科技成长。


也高估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因此在后市投资时,要逐渐压降仓位、压低热门风口类的资产。同时,适当增配固收或价值红利。


不过,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个时候卖科技,买红利,会不会左右打脸?


比如今天,科技成长基金就再度领涨。


中短期而言,确实有这个风险。原因有三:


(1)类似牛市长阴看着可怕,其实修复很快。反而是慢跌、连跌更需注意,这属于钝刀子割肉,通常最后还会闪崩杀恐慌盘。

(2)目前科技领域交锋激烈,政策频出,人气和热度也很高。

(3)主流资金仍在科技成长里抱团,行情也必须靠资金推动,有资金才有行情。


但核心逻辑、核心方向是不变的:


第一,科技成长估值高企,个别细分科技市盈率已超过100倍市梦率,确实需要压降仓位。


第二,个人无法精准择时,我们做的也是中长期资产配置,而非过于聚焦短期行情。


回到实际投资,一是注意高低切,二是考虑惯性和趋势,掌握好节奏逐步切换,不是一下子全换。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几只主动型绩优红利基金。在价值、红利投资风格里,除了红利指数基金外,也有一些做的很好的主动基金,值得关注研究。


2,分享2只优质红利基金


首先盘下广发稳健策略混合。


以广发稳健策略混合A为例,现任基金经理杨冬在2024年1月初接棒,随后一改基金以往颓势,净值不断创新高,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10月17日


基金业绩之所以这么靓,是基于杨冬的红利+量化投资体系:以红利资产为基础,采用“主动+量化”的方式打造Smart Beta增强投资策略。


我将其投资体系分为3步走:


首先,基金高度分散投资,单一个股的仓位不到2%。和其他量化基金风格相似,不依赖单一个股。


其次,立足红利资产,采用红利因子策略精选红利资产。


目前杨冬所带领的基本面量化团队,已构建20来个红利因子策略,持续筛选被低估的红利类资产。


同时,在投资中加入基金经理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低估资产。


回顾历史持仓数据,广发稳健策略混合A曾在2024年初,挖掘和重仓公共事业,尤其是电力方向;今年则挖掘和参与了医药、创新药的机会。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6月30日;仅案例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其次盘下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混合。


原基金经理是价值大佬曹名长,后来由蓝小康参与管理、独立管理。不过,蓝小康已经独立管理了近5年(2021年2月初-至今),业绩表现也可圈可点,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10月17日


看起来净值不那么流畅?这是因为A村在2021年-2024年9月行情连续杀跌,基金净值能够稳住,没有大幅回撤调整,已经很难得了。


从投资体系来看,蓝小康长期和曹名长搭伙管理基金,坚守价值投资理念,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偏好现金流稳定、商业模式清晰的低估公司,强调通过合理估值挖掘被低估资产。


同时会积极主动避开高估值或高风险资产!


以中欧红利优享混合A为例,历史行业配置、持仓股中,很少参与极致抱团行情,也很少追逐市场热点行业板块,反而是耐心寻找洼地、持有为主。


基金也长期保持多行业均衡配置,不过于倚重单一行业,对单一个股的仓位控制比较谨慎。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6月30日;仅案例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总的来看,价值、红利和高股息等投资标签,本身就主打稳健。再叠加分散投资、低估值的保护,以及基金经理的主观能动性,中长期表现更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特别提醒,基金在封闭运作期间或特定持有期间存在无法赎回的流动性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好买财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本文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复制、发表、传播、改编、汇编或引用本文内容的任何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该将本文的内容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对于本文可能涉及的观点、报告、解读、推测、市场资讯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我公司观点,请务必审慎对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结合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财经   红利   科技   基金   资产   广发   风险   本文   价值   行情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