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东北绺子里胡子吃什么伙食:平时窝头咸菜,砸窑后当场解大馋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信息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鱼儿

编辑|小鱼儿

《——【·前言·】——》

说到东北的“胡子”,大家都会联想到那些横行山野的大汉,但真要走进绺子窝,才知道他们的生活并不如表面那么潇洒。

平时的伙食简单到只剩窝头咸菜,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可一旦砸了窑,顿时变了模样,火炉一开,山野中的豪华大餐立马摆上桌。

可这顿解馋,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玄机呢?

一顿窝头咸菜

你以为山寨里天天杀猪宰羊、大鱼大肉?别做梦了。

1923年秋天,陈二贵那会儿还是个纸匠学徒,跟着师傅到吉林敦化以西三十里的四方台送货。

没成想,他们被一伙胡子劫了。胡子头子刘快腿把他们带到山寨里,陈二贵才看清了胡子们的真实生活。

山寨里的早饭,就是一块玉米面窝头,大得跟拳头似的,干硬得像石头。配上一点腌了七天的酸菜,泡在大酱水里,味道冲得很。

一帮大老爷们围着大锅,每人分一块窝头,一撮咸菜,连个像样的碗都没有,全用搪瓷缸子。

胡子们分等级吃饭。头目能吃两个窝头,巡山的能吃一个半,底层的小喽啰只有一块窝头配点咸菜。

平时能吃上点炒大豆,焦了蘸点盐,就算是改善生活了。有时候能炖点白菜粉条,那都是难得的"好日子"。

"山寨里的胡子比城里讨饭的还寒碜呢!"陈二贵说,"他们把抢来的好粮食大部分都卖了换钱买子弹,自己舍不得吃。"

人在"胡子"在

为啥这么多人当胡子?清末民国时期的东北,那叫一个乱啊。"黑三白七",意思是黑道横行,白道只能装样子。

官府腐败,百姓活不下去,饥荒年年有,走投无路的农民,有的就上山当了胡子。

胡子分两种:一种是"散户型",就是饿疯了的农民,抢点东西填饱肚子;另一种是"职业型",组织起来专门干这行的。

不管哪种,都不是为了过好日子,就是为了活下去。

刘快腿手下有几十号人,大部分都是逃荒的农民。他们在山上搭窝棚住,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

山寨没有仓库,囤不了粮食,只能靠抢。这帮人有自己的规矩:不抢红白喜事的车辆,不碰庙观和僧道,这是他们的底线。

"那时候一斤白面能卖三块大洋,一个窝头能换三颗子弹。"陈二贵说,"胡子们宁愿自己饿着,也要攒钱买枪子儿。没枪没弹,就没命活。"

"砸窑"之后的疯狂

胡子们日子最好过的时候,就是"砸窑"(抢劫)成功后的几天。1925年秋,海龙绺子的百来号胡子突袭了海阳县西侧的孙家大院。

孙家是当地大户,家里有粮有钱。胡子们攻进去后,立马杀鸡宰猪,大锅炖肉,拉面煮饺子。

"那场面,跟饿狼抢食似的。"当时在孙家做工的一个老人后来讲,"筷子都成了武器,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热汤滚肠也往肚里灌。"

胡子们三天没合眼,就顾着吃,顾着喝,顾着搜刮值钱的东西。

可好景不长。第四天,官府的防军来了,把整个大院围得水泄不通。

胡子们粮食没搬完,弹药没带够,被围在院子里。最后,整个海龙绺子,一百多号人,全部被歼灭。

"吃得太好,警惕性就下降了。"陈二贵说,"胡子们最怕的就是'砸窑'后的三天,那时候最容易被官府逮住。"

山上的规矩与无奈的选择

别以为胡子们就是一群没人性的强盗。在那个年代,当胡子也是没办法的选择。

陈二贵说,他在山寨里见过一个年轻的胡子,晚上偷偷哭,说是想家里的老母亲,但又没脸回去。

胡子们虽然日子苦,但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不抢穷人,主要对付大户和商队。

有些胡子甚至会把抢来的一部分钱财分给山下的穷人,赢得民心。这样,官府来缉拿时,乡亲们就会打掩护。

山寨里有规矩:不准欺负妇女,不准杀无辜的人,违反了会被处死。当然,并不是所有胡子都遵守这些规矩,有些胡子确实凶残成性,无恶不作。

"胡子也分三六九等。"陈二贵说,"有些是被逼无奈,有些是天生凶恶。但大多数,只是想活下去罢了。"

胡子们的最终归宿

胡子们的结局大多很惨。有的死在官府的围剿中,有的死在同伙的背叛下,有的死于饥饿和疾病。

到了日本侵占东北后,情况更复杂了。一部分胡子投靠了日本人,成了汉奸,帮着日本人欺压自己的同胞。

另一部分胡子则加入了抗日联军,在山林中与日军周旋,成了民族英雄。还有一部分胡子,趁乱逃回了家乡,重新做了普通人。

"我后来听说,刘快腿和他的手下大部分都死在了一次官府的围剿中。"陈二贵说,"只有几个人逃了出来,有的去了关内,有的投了日本人,有的加入了抗联。"

胡子们的命运,就像那个动荡的年代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无奈。他们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在历史的夹缝中挣扎求生。

《——【·结语·】——》

东北胡子的真实生活不是快意恩仇,而是窝头咸菜度日,为了一口饱饭冒着生命危险。他们不是天生的强盗,而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了解这段历史,不是为了美化或丑化他们,而是为了理解那个年代普通人在生存压力下的抉择。

毕竟,当一个人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道德和法律,对他来说,又有多大的约束力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参考

《东北近代史》、《民国奉天省志》、《吉林历史口述实录》、《关东往事:东北民俗考》、《东北抗日联军史料汇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美食   窝头   咸菜   伙食   旧时   胡子   平时   山寨   官府   规矩   日本人   海龙   大锅   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