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城市GDP数据发布之后,城市之间的竞争格局开始显现出来,上海凭借26222.15亿元的GDP排在第一位,北京紧随其后,以25029.2亿元的GDP占据第二位,深圳、重庆、广州依次排在第三到第五位,在此次排名当中,济南凭借着6673.96亿元排在了第十七位,与去年相比提升了三位,成为北方地区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福建漳州以3485.74亿元排在第49位,四川绵阳则是以微小差距首次跻身前八十个位置当中,排在第七十八位。
济南市,山东省省会,位于山东中西部,北接京津冀经济区,南连长三角城市群,东濒山东半岛城市群,西靠中原经济区,处在多个国家发展战略的交汇处,是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济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全市共辖10个区、2个县,总面积达102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940万。
2025年上半年,济南地区生产总值为6673.96亿元,同比增长8.62%,增速位于全国主要城市前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精品钢和先进材料这四大主导产业引领,数字经济占比超47%,济南高新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成效显著,重汽集团、齐鲁制药、浪潮集团等龙头齐聚,高新技术企业超6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在全国名列前茅,金融服务逐步完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超2.5万亿元,经济密度和产出效率不断增长。
济南的交通网络发达,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在铁路交通上,济南站,济南西站,济南东站形成“一城三站”格局,京沪高铁,济郑高铁,石济客专等高铁线路在济南交汇,每日高铁班次超600列,高速公路网密度全国领先,济广,京台,青银等国家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200多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800万人次,城市交通不断改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4公里,二期建设规划正加快推动,济南还有“四港合一”的内陆港,通过铁海联运与沿海港口实现无缝对接。
济南高等教育资源很丰富,有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43所高等院校,山东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有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软件园校区等8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超7万人,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济南大学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为特色学科,约3.5万人在校生,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发展较好,全市高校在校生总数超50万人,每年毕业约12万人,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人力资源。
济南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山、泉、湖、河、城”等独特景观,趵突泉公园被称为“天下第一泉”,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黑虎泉、五龙潭等百处泉群构成独特的泉水景观,护城河环城公园是全球唯一的泉水河公园,历史文化遗迹众多,龙山文化遗址、孝堂山汉画像石墓、四门塔等30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代旅游项目也在提升,方特东方神画、融创文旅城等主题公园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60亿元。
漳州市在福建省东南部,跟厦门市相接,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市区到厦门机场大约50公里,到厦门港大约60公里,处在厦门湾南岸中心位置,全市陆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15公里,有漳州湾,东山湾等天然良港,下辖4个区,7个县,常住人口约510万。
2025年上半年,漳州地区生产总值达3485.74亿元,同比增长7.2%‚现代农业在国家级层面居领先‚花卉、蘑菇、水产等为特色产业‚农产品出口额多年居地级市前列,工业形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古雷石化基地为两岸最大的石化产业合作园区‚已建成炼化一体化项目,电子信息产业提升迅速,立达信、科能等企业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全市拥有36家上市公司‚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家,海洋经济特色显著‚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前列‚水产养殖产量连续多年居地级市第一。
漳州交通条件持续改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公路方面,沈海高速,厦蓉高速,甬莞高速等线路贯穿全境,县县通高速,铁路方面,鹰厦铁路,厦深铁路,福厦高铁等线路经过,漳州站每日停靠动车超过100列,港口资源丰富,漳州港,古雷港,东山港组成港口群,古雷港区规划30万吨级航道,漳州东山通勤机场被列入国家规划,建成后将填补航空运输空白,城市内部交通不断优化,漳州城区公交线路达到68条,主城区全覆盖,漳州积极构建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捷通道,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漳州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完善,有厦门大学漳州校区、闽南师范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高等院校,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设嘉庚学院、国际学院,约1.8万在校生,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学科,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师范教育特色鲜明,设6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超2万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设56个专业,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5000余人,全市高校在校生超8万人,每年为当地输送各类专业人才2万余人。
漳州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南靖、华安土楼群)中,南靖土楼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东山岛是著名海滨旅游区,风动石景区和马銮湾海滩吸引大量游客,火山地质公园有2200万年前海底火山遗址,为国家地质公园,漳州古城保留明清历史街区,骑楼式建筑格局完整,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15%,成为经济增长亮点。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距成都约100公里,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范围内,全市幅员面积2.02万平方公里,辖3区5县1市,常住人口约480万,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涪江横贯全境,水资源丰富,作为国家科技城,绵阳肩负着国家赋予的科技创新使命。
2025年上半期,绵阳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0亿元,增长6.8%,依托工业基础良好的支持性,在大型企业如长虹,九洲的支持下,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比全省高于30%,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强大,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汇聚,军民融合产业收入破2000亿,高新产业快速成长,全市国高企业共650家,科技小企业超2000家,现代农业特征明显,粮油,生猪,中药材等产品产量位居全省靠前位置,服务业的分量一直在增大,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前进,首次杀入全国城市GDP前80名。
绵阳交通网络发达,是川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在铁路线路中,西成高铁和宝成铁路横贯全境,绵阳站每天有85列高铁列车停靠,最短40分钟可达成都,高速公路网密集,成绵高速、绵广高速、绵遂高速等形成“一环八射”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绵阳南郊机场开通50多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超400万人次,城市交通逐步改善,轨道交通1号线开工,公交线路达78条,涪江航道整治工程推进,将来能实现江海通达,绵阳还有西部重要的物流基地,年货物吞吐量超3000万吨。
绵阳拥有西南科技大学、 绵阳师范学院等11所高等院校中,西南科技大学是四川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学生规模3.5万人,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学科特色明显,绵阳师范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有55个专业,学生规模2万以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研究生规模800人左右,全市高校学生总数10万以上,年毕业生2.5万左右,职业教育同样发达,有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职业院校,年培养技能型人才1.8万左右。
绵阳拥有李白故居、 七曲山大庙、北川羌城旅游区是3个国家级4A景区,九皇山景区融合自然风光与羌族文化,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生态旅游特色鲜明,科技旅游亮点突出,科技馆、风洞群等设施对外开放,绵阳还有富乐山、仙海湖等城市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42.5%,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85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18%,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旅游特色逐渐形成。
城市竞争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就是退,济南的进步、漳州的发展、绵阳的飞跃,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在百强城市重新排座次的时候,你的家乡表现得怎么样,将来哪些城市会变成新的亮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