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诉你,那种在田间地头、沿海滩涂静静转动的“大风车”,其实是一种“垃圾电力”,你信吗?
近些年来,欧美多个国家都在陆陆续续拆除风机,而中国却似乎铆足了劲铺开风电建设,现在风电机组在国内已经十分普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风电这玩意儿,究竟是环保能源,还是被过度吹捧?
你也许听说过“光伏进村”,但现在,“风电进村”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2021年,118个城市联手600多家风电企业推出“风电伙伴行动”,目标是“十四五”期间在5000个村装上1万台风机。很多人一听就笑了,这恐怕不是说起来好听,结果落实起来又十分困难吧?
其实早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靠风车提水、磨面,助力农业发展,如今风力发电技术越来越成熟,带着高科技重新“进村”,继续为人们服务。
就连像河南这种风速不高的地区,装两台5兆瓦风机,一年保守也能发电2500万度,按河南的电价算,一年净赚三百多万元不是梦。对全国还有近一半村庄年收入低于五万元的现实来说,这简直是白送钱,而且风电产业链长,还能带动周边就业,怎么看都不像亏本买卖。
风电另一个优点就是不跟人抢地,一个机位加基础,实际占地不到一百平方米,田间地头、荒坡滩涂都能用,完全不耽误种地,不像有些项目动不动就占用耕地、影响生态,初步估算,全国农村还有大量零散地块可用于风电建设,潜力巨大。
也正因如此,风电被视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它既解决了部分用电问题,又优化了能源结构,还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但话说回来,风机毕竟不是真的种庄稼,说干就干,这玩意儿又高又有噪音,不是每个村都乐意接。
风电虽有诸多好处,但在欧美却并不受重视,甚至还被贴上了“垃圾电力”的标签,有人说它是“鸟类杀手”,有人说它加剧气候变暖,更有人直言风电根本“不划算”。
美欧国家评估,称全球每年约有十万只鸟因风机丧命,风力发电机在运转中还会散发大量热量,可能改变局地风场和温度。
这样听起来这风电还真有点“垃圾”,但其实这些说法也未必站得住脚。
相比每年因撞上高楼而死亡的鸟类,风机对鸟类的危害其实并不突出,而地球变暖的主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风机运行的那点热量,根本不足以撼动大气候。
欧美之所以抓着风力发电的这些“罪名”不放,某种程度上是在转移视线,真正让他们打退堂鼓的,其实是越来越高的成本和时不时“翻车”的设备质量。
2023年,欧美多个海上风电项目纷纷停摆,瑞典直接叫停英国诺福克的海上风电计划,理由是成本涨了四成,西门子能源更惨,旗下风机被曝存在系统性的质量缺陷,一口气亏了数十亿欧元。
美国也没好到哪去,开发商会因成本问题选择退出或重新议价,导致多个海上风电项目被取消或暂停。
不难看出,欧美风电正陷入一个怪圈:既想摆脱中国供应链,自身又没足够能力承接大规模开发。过去欧美风电公司长期依赖中国供应链控制成本,如今又在政治压力下强推“去中国化”,结果就是项目推进困难、财务风险陡增。
再加上政策反复,特朗普一上台就叫停海上风电,拜登支持、特朗普又拆台,企业根本没法做长期规划。风电本是一项好技术,但如果脱离实际盲目推进,再好的蓝图也可能沦为“空中楼阁”。
中国风电似乎并没有被西方的退堂鼓影响,近几年装机量一路高歌,截至2022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高达约3.95亿千瓦,差不多是美国的2倍多,稳居世界第一,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中国风电能如此强势,并不是光靠政策推动那么简单,在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中国企业确实做出了突破。
低风速风电技术的成熟,让哪怕在内陆乡村,风机也能稳定发电,而强大的产业链优势,使得中国风机的造价远低于欧美产品,有的甚至便宜一半。
2023年,中国首台16兆瓦海上风机成功并网发电,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机组,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6兆瓦级超大型海上风机也已在山东完成吊装。这些“大国重器”不光体量大,更象征着中国已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领跑。
哪怕在欧美略显挣扎的浮式风电领域,中国也并未缺席,“三峡引领号”作为亚洲首台商业化漂浮式风电平台,已屹立于广东阳江海域。它标志着中国已具备进军深海风能的能力,为未来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可以看出,中国风电走的是一条双驱动路径。既不盲目扩张,也不因外界杂音停滞。务实的技术积累和完整的供应链,让中国有底气在面对国际波动时仍能保持定力。但问题是,这种模式能否持续?未来的风电,究竟是一场能源革命,还是只是一阵风?
风电本身到底有没有价值?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全球风能资源约1000亿千瓦,是水能的10倍,每年风力发出来的电,相当于烧煤发电量的十分之一,还不排放二氧化碳。
有人说风机会导致全球变暖、伤害鸟类,但数据表明,真正对鸟类威胁大的是高楼和猫咪,风机造成的鸟类死亡占比极小。更何况,新一代风机转速更慢、噪音更小,还在不断优化。
中国如今已是全球风电装机第一大国,容量是第二名美国的两倍还多,同时技术也在不断突破,2023年,国产16兆瓦海上风机成功并网,叶片123米、重54吨,全是世界之最。从前只有欧美造得出来,现在中国也站上了金字塔尖。
更关键的是,风电拉动的是一条长产业链,从钢铁、复合材料、智能控制到电网输送,带动作业、带活企业。
风电不只是一种电,更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源安全甚至国际话语权的象征。中国之所以拼命发展风电,不是因为“人傻钱多”,而是看准了这是一条必须走通的路。
风电,从来就不是什么“垃圾电力”,它就像任何能源形式一样,有利也有弊,欧美之所以出现“拆机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项目收益不及预期、设备质量存在隐患、产业链出现断层。而中国之所以能大力推广,靠的不是盲目乐观,是实打实的技术进步、成本控制与政策协同。
也许将来风电技术还会有新的突破,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那些今天还被视为难题的环保、安全、并网问题,也会一一被破解。而中国,显然已经在这场长跑中占据了有利身位,风电是不是“垃圾”,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欧美风电项目受挫,曾推“去中国化”——海外网2023-08-10
特朗普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打击!拟撤销马里兰州60亿美元风电项目——财联社2025-08-26
风力发电危害有多大?为何发达国家纷纷拆除,我国却大力发展——人民资讯2021-12-11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