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圈顶流到黯然离场,甲骨文的故事比过山车还刺激。
当年靠数据库技术横着走,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却因傲慢排挤中国员工、刁难中国企业,最终被奋起的中国企业掀翻了桌子。
这出“霸总翻车记”,藏着技术迭代的硬道理,更写满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硬气。
当年的甲骨文,那可是科技圈顶流前辈,拽得不行却没人敢吱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技术浪潮里,别家还在摸索,它已靠硬核数据库技术成了行业扛把子。
1983年的ORACLE第三版,用C语言编写堪称神操作,直接在数据库圈掀起革命。
性能能打、兼容性还强,各种计算机系统都能稳住,企业客户抢着要。
也为甲骨文公司赢得了众多企业客户的青睐。
1986年纳斯达克上市后,甲骨文借着资本东风全球扩张。
当时全球企业搞信息化,跟现在年轻人追网红似的疯狂,甲骨文的数据库就成了“硬通货”。
银行算账得用它,电信计费离不了它,连政府部门的系统都得看它脸色。
1989年,甲骨文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那排场简直像好莱坞大片首映。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信息化缺技术。
甲骨文公司的到来,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它的Oracle数据库凭借其稳定的性能、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迅速赢得了中国企业的信任。
短短几年时间,甲骨文公司几乎包揽了中国所有重要的数据库项目。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核心交易系统,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计费系统,都依赖于甲骨文的数据库技术。
甲骨文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赚得盆满钵满。
谁能想到,这“老大哥”后来会栽在互联网浪潮里。
就像当年诺基亚没看懂智能手机,甲骨文也没瞧上云计算。
曾经的谦逊合作变成了傲慢偏见,甲骨文把中国当成“提款机”。
对中国员工和中国企业表现出了极度的不尊重。
在对待中国员工,甲骨文公司的歧视性政策令人心寒
2010年,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在内部会议上宣称“不用培养中国工程师,会操作就行。”
这句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时,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拥有800多名员工,他们每天都在为公司的发展辛勤付出。
可在公司高层的眼中,他们却只是一群没有创造力、只配做底层工作的“操作工”。
在实际工作中,中国员工也遭受了诸多不公平待遇。
即使中国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很难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晋升机会。
每当华人员工申请晋升时得到的回复都是“华人不适合管理岗位”。
这种不公平的对待,严重打击了中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许多优秀的中国员工开始对公司感到失望,纷纷选择离开。
甲骨文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态度同样傲慢无礼。
2006年,中国联通系统升级没找它指定团队,就被开了4000万天价罚单。
美国总部只给“交钱或停系统”的冰冷选项,联通只能无奈买单。
2012年,国家电网计划将部分非核心数据迁移到国产服务器上。
这一正常的业务调整却遭到了甲骨文公司的强烈反对。
甲骨文公司得知后,立刻暴跳如雷,直接暂停了对国家电网的技术支持,导致部分变电站的监控系统瘫痪,严重影响了国家电网的正常运营。
国家电网被迫派团队赴美国“道歉”,才换回系统重新启动。
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彻底刺痛了中国企业的自尊心,让中国企业深刻认识到了过度依赖外国技术的风险。
甲骨文公司的傲慢与偏见,终于引发了中国企业的强烈反击。
随着中国科技进步,企业不再依赖外国技术,转而自主研发以打破垄断。
2008年,阿里巴巴集团面临着甲骨文公司的涨价威胁。
那会儿淘宝用户刚破1亿,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甲骨文突然要求将年度服务费从800万涨到2000万,否则就停止服务。
这种近乎敲诈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阿里巴巴的管理层。
马云果断决定,另起炉灶,自己研发数据库。
于是,王坚博士带领着一支不到100人的飞天团队,在阿里总部的地下室里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攻关。
他们不仅要克服技术上的难题,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甲骨文中国区高管还在酒会上嘲笑:“中国人搞数据库?再等十年吧。”
然而,飞天团队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和质疑所吓倒,他们日夜奋战,不断优化算法,改进系统架构。
两年后,OceanBase数据库横空出世。
就像武侠小说里突然冒出的黑马,没人敢信这玩意儿能跟甲骨文叫板。
2013年双11,淘宝决定将核心交易系统从甲骨文迁移到OceanBase。
这次尝试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赌博。
要知道那会儿双11已经是全民狂欢,万一系统崩了,全国剁手党能把阿里总部淹了。
结果呢?OceanBase稳如老狗,处理速度还比甲骨文快了20%!
OceanBase一战成名,彻底打破了甲骨文不可战胜的神话,
也为中国数据库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甲骨文的工程师只能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
阿里的成功带动华为、腾讯等入局。
华为的GaussDB跟通信技术一结合,银行、电信这些对安全挑剔到极致的行业都成了回头客
腾讯的TDSQL更绝,分布式架构玩得溜,互联网企业抢着要。
且价格只要甲骨文的十分之一,谁还当冤大头啊?
政策也添助力,2016年国家倡导“自主可控”。
2017年央行要求银行2021年前完成核心系统国产化。
工行、招行等纷纷弃甲骨文转投国产,甲骨文这下彻底懵了。
双重冲击下,甲骨文中国市场份额从垄断跌至2024年的5%。
2019年,中国研发中心裁员900多人,同年淘宝彻底移除其数据库,等于当众宣布:“您老可以退休了。”
这一象征性的举动,标志着甲骨文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彻底出局。
从风光无限到黯然离场,甲骨文的经历印证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既显技术垄断之弊,更彰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力量与决心。
在未来的科技发展道路上,中国企业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章/花开富贵
江瀚:裁员千人被用户颠覆 掉队的甲骨文公司做错了什么?
那个看不起中国市场的科技巨头,掉队了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