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吹上天的越南,是如何迎来至暗时刻的?东南亚新格局逐渐形成

越南,这个曾经被吹上天的东南亚明星国家,过去几十年里从一个战后贫穷的国家摇身一变成了经济奇迹的代名词。可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它的辉煌时,它却迎来了所谓的“至暗时刻”。这篇文章要聊聊越南是怎么崛起的,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困境,以及这对东南亚的格局带来了啥新变化。

要说越南的崛起,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讲起。那时候,越南刚从战争的阴影里走出来,经济基本是靠计划体制撑着,日子过得紧巴巴。1986年,越南政府推出了“革新开放”(Đổi Mới)政策,算是正式跟过去告别,拥抱市场经济。这一步迈得挺大胆,从封闭转向开放,允许外资进来,还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效果呢?可以用“立竿见影”来形容。从1990年到2010年,越南的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5%左右,这速度在全球新兴经济体里都算亮眼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几千万人的生活水平蹭蹭往上涨。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93年越南的贫困率高达58%,到2010年已经降到14.5%,这进步真不是盖的。

越南能火起来,靠的是几大支柱产业。首先是制造业,尤其是纺织和电子行业。它的劳动力年轻又便宜,外加地理位置好,离中国近,港口也方便,外国公司一看就觉得这是块宝地。比如,三星把越南当成了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2019年时,三星在越南的产值占了越南出口总额的20%以上。英特尔、LG这些大厂也纷纷在这儿建厂。

出口是另一个大功臣。越南抓住了全球化的大潮,靠着低成本和高效率,成了“世界工厂”的新宠。2019年,越南出口总额达到2640亿美元,美国成了它最大的买家,占出口的40%左右。手机、服装、鞋子这些东西,基本上哪儿都能看到“Made in Vietnam”的标签。

政策也给力。政府签了一堆自由贸易协定,像《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让越南的商品更容易打进国际市场。外资呢?更是蜂拥而至,2010到2020这十年,外国直接投资(FDI)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制造业和服务业占了大头。

那时候的越南,真是风光无限,被媒体和专家捧得老高,说它是“亚洲新虎”,甚至有人拿它跟当年的中国比。确实,数据摆在那儿,日子也越过越好,谁能想到这光景会变呢?

可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到了2020年以后,越南开始露出疲态,经济增速放缓,各种问题接踵而至。2022年,GDP增长率跌到2.58%,这可是几十年来的最低点。金融系统摇摇欲坠,房地产市场一片狼藉,很多人开始用“至暗时刻”来形容这局面。到底咋回事儿?咱们一条条捋。

要说越南摔得这么狠,腐败绝对是头号“功臣”。这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但2022年的那场大案算是彻底把脓包捅破了。主角叫张美兰(Trương Mỹ Lan),一个房地产大佬,手里控制着西贡商业银行(SCB)。她被抓的时候,罪名是贪污和行贿,涉案金额高达125亿美元——这数字在东南亚历史上都找不到第二个。

张美兰是怎么干的?她通过假贷款和空壳公司,把银行的钱掏空。据调查,她在2012到2022年间,用几百个皮包公司从SCB“借”走了304万亿越南盾(约合125亿美元),这笔钱相当于越南GDP的3%。结果呢?银行资不抵债,老百姓挤兑,金融市场一片恐慌。这案子不光暴露了腐败,还让人看清了监管的漏洞有多大。

这事儿的影响可不小。外资一看,信心没了,觉得越南的营商环境不靠谱。国内呢,老百姓对政府的不满也越来越多,毕竟谁愿意看着自己的存款打了水漂?

内忧还没解决,外患又来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全球供应链乱了套,越南这种靠出口吃饭的国家首当其冲。工厂停工,订单减少,2021年下半年,胡志明市周边好多工业区都成了“空城”。虽然疫情后期恢复了些,但全球需求没那么旺了,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更麻烦的是中美贸易战。越南本来靠着“中国+1”战略赚了不少好处——美国企业为了避开对中国的高关税,把生产线挪到越南。可这也带来了副作用,美国开始怀疑越南在帮中国“洗货”,也就是把中国货贴上越南标签再卖出去。2021年,美国就对越南的汇率和贸易行为搞了调查,虽然没加关税,但这阴影让投资者心里打鼓。

越南的地缘位置本来是优势,可到了南海争端这事儿上,就成了双刃剑。中国在南海的动作越来越强硬,越南夹在中间,既要保主权,又得跟中国做生意,还得拉着美国当靠山。这平衡不好玩,稍有不慎就两头不讨好。

2020年代初,南海的紧张局势升级,越南的渔业和能源开发受影响不说,外资也开始犹豫。毕竟,谁也不想投个项目,最后被地缘冲突拖下水。经济学家分析,这不确定性直接拖累了越南的长期投资吸引力。

再说说国内。越南这几年发展太猛,城市化、工业化跑得飞快,但问题也堆起来了。环境污染严重,像河内和胡志明市的空气质量经常爆表。劳工罢工越来越多,因为工资没跟上物价涨的速度。社会不平等也在拉大,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让人咋舌。

政府想管,但官僚作风和利益集团拖后腿。好多政策要么执行不到位,要么被下面的人钻空子。比如房地产,炒得太热,泡沫一破,好多楼盘烂尾,开发商跑路,买房的人血本无归。

2022年,这堆问题集中爆发,越南的经济和金融算是彻底“凉”了一把。GDP增速掉到2.58%,出口增长从两位数跌到个位数。金融市场呢?银行坏账率飙升,西贡商业银行那事儿一出,流动性危机直接把好几家小银行拖垮了。

房地产更惨。胡志明市和河内的房价跌了20%-30%,好多项目停工,开发商欠债跑路。老百姓呢?存款被套牢的,投资房产亏本的,日子都不好过。街上甚至有人打趣说:“以前是越南梦,现在是越南醒。”

这“至暗时刻”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多年积弊加上外部冲击的结果。越南从被吹上天,到摔下来,也就几年的光景。

越南这一跤摔得不轻,整个东南亚的格局也在悄悄变。以前大家看越南是榜样,现在呢?各家都在重新盘算自己的路。

越南经济下滑,有些国家开始向中国靠拢,毕竟中国有钱有市场。比如老挝和柬埔寨,跟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绑得更紧了。但像菲律宾和印尼,又在加强跟美国的合作,想借着美国的“印太战略”分杯羹。越南自己呢?还在努力平衡,但明显底气不如以前。

越南的教训让邻居们意识到,光靠制造业和出口风险太大。印尼和马来西亚开始推科技和新能源,数字经济也成了香饽饽。比如印尼,2023年搞了个“数字经济2030计划”,想把电商和金融科技做大。泰国也在推“泰国4.0”,往高附加值产业转。

这场危机让东南亚国家明白,单打独斗不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正式生效后,大家都在加速整合市场,想靠集体力量抗风险。跨境贸易、基础设施合作这些项目,成了新热点。

张美兰那案子不光震了越南,也给东南亚敲了警钟。金融诈骗和网络犯罪这几年在地区内挺猖獗,尤其那些没银行账户的人最容易上当。好几个国家开始加强监管,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2023年就出台了新规,盯着金融科技公司和银行的漏洞。

越南这趟从巅峰到谷底的旅程,真挺让人唏嘘的。当年靠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吃到了红利,可没想到腐败、外压和内部问题会把它拖进“至暗时刻”。这不光是越南自己的事儿,也给东南亚上了一课。

现在,越南要想翻身,得好好治治腐败,把金融系统理顺,再找准自己的定位。东南亚呢?也在这个过程中摸索新路子,分散风险、抱团发展成了共识。未来咋样,谁也不敢打包票,但有一点清楚:光靠吹上天不行,脚踏实地才走得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2

标签:三星   越南   东南亚   胡志明市   印尼   美国   协定   中国   新格局   时刻   银行   经济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