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之外,咖啡之城


贵阳,这座山清水秀的城市,正被重新定义: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里聚集了华为、苹果、腾讯等超大型数据中心,是“中国数谷”。与此同时,贵阳坐拥3000多家咖啡馆、是中国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孕育了多名咖啡界的国际和国内赛事冠军。我们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地贵阳,品尝用数据与咖啡调配出的独特风味。


手冲咖啡的数据哲学


视频加载中...

郭东旭的咖啡品鉴,始于一场“祛魅”。


备战高考的深夜,速溶咖啡的模糊苦涩是提神的药水,在香港读大学时邂逅咖啡馆,那一口香醇才真正点亮味觉,“原来咖啡是这个味。”


如今,他冲泡咖啡的手稳得像运行一段精密代码:水流匀速落下,咖啡粉在滤杯中均匀膨胀,释放出坚果与焦糖的香气。


这一刻,他不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平台运营经理,只是一个专注的咖啡师。


“冲泡咖啡和数据清洗很像,都要精准控制每一个变量。”他说。水温92度,研磨度4.5,萃取时间2分30秒——这些参数和他每天打交道的交易规则一样,需要极度精确。



相较于数据存储、计算或算法建模,郭东旭和同事们是要让数据变为可交易、可流通的价值资产,帮助构建起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基础设施。


“数据交易关系到数字经济时代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我们要让数据像电力、水资源一样,我们要让数据像电力、水资源一样,实现在合规安全的前提下标准化流通、公允定价与信任赋能,成为真正可依赖的基础性资源。当然,这关乎制度设计、技术实现与生态培育等等,没那么容易。”他笑着说。


2015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成为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平台。几年后,郭东旭结束在上海的工作回到贵阳。“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从一线城市回到西南。”



但他看到了机会。十年过去,交易所入驻数据商超过1000家,上架数据产品近3000个,累计完成交易超5000笔。


“最难忘的是个人数据交易试点项目,当时,个人数据交易在国内仍属于高度敏感、几近空白的领域。”那些深夜,他与团队反复推敲数据授权机制,每个细节都关乎千万人的隐私安全。“就像冲泡一杯精品咖啡,差一度水温,就会毁掉全部风味。”


项目上线那天,他特意冲了一壶瑰夏咖啡。当首笔交易顺利完成时,他体会到数据工作中少有的温情:“我们证明了数据可以在保护权利的前提下产生价值。”


如今,他习惯用咖啡拉近与数据交易伙伴的距离。“一杯咖啡的时间,往往能比正式会议聊出更多内容。这是贵阳特有的工作方式,在大数据的快节奏中,保留着咖啡般的温存与人情味。”他笑着说。



算法专家的咖啡方程式



余竞捷仍然记得在美国喝的那杯咖啡。


那是2018年的一天下午,他在咖啡馆对着笔记本电脑调试代码,周围坐着创业者和程序员,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创意的味道。


“那时我想,什么时候中国的城市也能有这样的创新氛围?”


在贵阳,他似乎找到了这样炽热的创新激情,尽管方式不尽相同。


余竞捷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学习统计学与数据科学方向。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毕业北漂几年后,他回到了贵阳。



“在国外学习期间,我接触的是全球前沿的建模方法与人工智能理论,但当时更多停留在学术研究和小规模数据集验证层面。当我回到国内,选择扎根贵阳,我惊讶地发现,这里正以惊人的速度将‘数据’从概念变为生产力。”


作为贵州数据宝公司的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员,余竞捷每天面对的是支撑人工智能训练的海量数据,需要从中找出规律,建立模型。


“我们汇集企业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外部行业通识数据,加工形成企业专属高质量AI语料体系,提供行业专家服务搭建企业“数据本体”,推动AI大模型与企业业务场景深度耦合。”


咖啡是他进入“心流状态”的开关。他有着全套手冲设备,磨豆机旁边摆着《深度学习》和《咖啡品鉴大全》。“磨豆18克,水温91度,注水30秒——这些参数和调模型一样,需要反复试验。”



在美国时,他喜欢美国咖啡馆的自由氛围;在贵阳,他更欣赏这里务实创新的精神。“美国的咖啡喝的是情怀,贵阳的咖啡喝的是实干。”


在他所在公司的周边,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集群正在扩建。起重机在空中划出弧线,新的算力基地拔地而起。这里已成为全球集聚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承载了全国各地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


余竞捷轻轻搅动咖啡,液面泛起细微的漩涡,如同这座城市的数据流,平静之下蕴藏着巨大能量。



超算中心的“风味调配师”



端着咖啡,坐在电脑前。这是李悲鸿早晨上班前雷打不动的自选动作。


“早年间做大数据研究,经常要对着海量数据熬通宵。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图表,很容易让人陷入疲惫。一杯热咖啡就是我的提神利器,一口下去,咖啡因唤醒神经的瞬间,思路好像也跟着清晰起来。”



但后来慢慢发现,咖啡远不止是“功能性饮品”。他开始琢磨不同产地的豆子、烘焙程度的深浅、冲泡水温的细微差别,“每一步调整都能带来截然不同的风味”。


时间久了他发现,这种“在细节里找变化、在探索中得惊喜”的过程,和做大数据太像了——都是从看似杂乱的“原料”里,通过精准的“加工”,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


他有三个固定的“咖啡时间”,像是给生活和工作定的“小坐标”。早上到办公室的第一杯黑咖啡,是“启动键”;下午做深度思考时的手冲咖啡,帮助集中思路;最有意思的是和团队交流时的咖啡时光。


“我们坐在吧台前,大家会围着冲壶聊工作,一杯咖啡递过去,氛围一下子就轻松了。咖啡是我们团队的‘创意催化剂’。”


这些年,他所在的贵安超算中心经历了巨大转型:超算中心刚建成时,算力在全国排倒数,只做基础存储和运算,根本没有竞争力。


“我天天琢磨,怎么才能让超算中心‘活’起来?”



转机来自一次深圳的考察。看到当地企业用算力渲染电影特效,他眼前一亮——“影视行业对算力需求大,而且能让普通人直观感受到算力的价值,这不就是我们的机会吗?”


回来后他马上组织团队对接,并与深圳一家企业达成合作。截至目前,《流浪地球2》《哪吒2》等160多部著名影视作品的部分渲染工作都来自贵安超算中心。


“当电影上映时,看到银幕上那些震撼的画面,想到背后有贵安超算中心的算力支撑,那种自豪难以形容。”


对于未来,这位超算中心的“风味调配师”想要拓展更多“口味”:继续把算力赋能到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让更多产业享受到大数据的红利。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 贵阳广播电视台

编辑/吴芸 责编/陈萌 审核/虎俞均 终审/谢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美食   咖啡   数据   贵阳   风味   水温   中心   咖啡馆   工作   企业   人工智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