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奢面包”被销毁背后,商家是真矫情?还是另有隐情?

最近,一个关于“扔面包”的视频火了。

上海某高端商场里的网红面包店,因为 直接销毁当天未售出的面包,引发了网友热议。

视频中,几个店员将一筐筐售价不菲的面包丢进垃圾袋,有些甚至还被喷上消毒水,防止被人捡走。

也不是所有人都站在批评商家的立场上。

有人说,商家这么做是为了 维护“只卖当天”的品牌形象,也有业内人士透露,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销售策略,背后还有经济学道理。

商家的算盘:浪费的成本能赚回来

从表面上看,商家把没卖完的面包直接扔掉,实在是浪费。

但换个角度想,这样做对商家真的“亏”吗?

这就是商家为何宁可多备货、甚至接受部分食品被浪费,也要维持“货架永远充足”的原因。

对他们来说,通过维持品牌形象带来的销售额增长,完全可以覆盖浪费的成本

此外,商家对“高端”产品的溢价策略也很谨慎。

如果在临近关门时打折销售,可能让一部分顾客习惯于“卡点捡漏”,从而影响品牌的整体定位。

法律怎么看?“随便扔”可不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第十二条,食品经营者必须对临期食品进行分类管理,并设置特别标识或集中陈列出售。

对于那些直接丢弃临期食品的商家,市场监管部门完全有理由介入

换句话说,商家不能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就随便浪费食物,更不能直接扔掉还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国外怎么做?引导捐赠是条路

再看看国外的经验。

比如,美国佛蒙特州推行了一项《通用回收法案》,要求商家将符合安全标准但临期的食品捐赠给“食物银行”,分发给低收入人群或无家可归者。

数据显示,这项政策实施后,2015-2016年间食物捐赠量增长了40%

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还在起步阶段。

近几年,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建设类似“食物银行”的机构,鼓励商家和超市将临期食品捐赠出去。

这样的做法不仅减少了浪费,还能帮助弱势群体,直接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浪费,不止在餐桌上

其实,食品浪费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在餐饮环节。

从种植收获到加工运输,再到零售和消费,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浪费。

以美国为例,当地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田间地头、生产加工、运输和零售环节的浪费,占了食物浪费总量的40%。

也就是说,浪费的食物,有很大一部分根本没到消费者手里。

和美国相比,我国的反食品浪费法起步较晚,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吸取前人的经验,尽早避免走上食物浪费大国的老路。

小结:
食品浪费问题不只是商家的账本问题,而是涉及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大事。

从减少浪费到促进捐赠,各界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这次的“扔面包”事件,或许能成为推动改变的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美食   隐情   矫情   面包   商家   食品   食物   美国   环节   社会福利   佛蒙特州   当天   随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