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电器巨头营收对比:24年日本松下年营收4200亿,美的集团多少

科技改变生活,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家电。而松下作为日本的电器巨头,在中国市场上也占据一席之地,今年的2月份,松下突然传来“解散”消息,引起了不少的关注。

从更新的数据中也能看到,2024年松下营收达到了4200亿。美的作为家电行业的黑马近年来也成为国内市场数一数二的存在,和松下相比,美的的营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松下

松下,这个名字对于中国70后、80后来说,几乎是高端家电的代名词。谁家要是有台松下电视,尤其是90年代那款号称画王的机型,绝对是家境殷实的象征。

那个时候,松下就像今天的苹果,不仅产品过硬,品牌溢价也高得让人服气。从最初的一颗电灯泡起家,到后来做到涉及多个领域,松下几乎定义了二十世纪的家庭电气化生活方式。

尤其在2007年,松下电视销售额突破1万亿日元,合64亿美元,风头无两。可谁也没想到,巅峰之后,不是更高的山,而是漫长的下坡路。

其实早在2001年,松下就曾单季亏损387亿日元,创下集团百年历史中最难堪的一笔。但那个时候,很多人还觉得这只是偶然。

直到2025年2月,松下正式对外宣布解散原有公司架构、启动万人裁员计划,大家才真正意识到,这位电器之王,是真的遇到大麻烦了。

根据松下集团发布的2024财年报告,其年营收8.4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00亿元,同比微降0.5%;净利润则下跌17.5%,为3662亿日元。

尽管这个营收规模依然堪称世界级,但增长乏力、利润缩水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海外市场,松下的表现更是被形容为水土不服。

产品价格偏高、智能化落后于中国本土品牌,让它逐渐失去中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为扭转局面,松下决定启动结构性改革,包括总部重组、家电事业重整等,目标是通过人员优化和省本增效,实现1220亿日元的收益改善。

其中,光是裁员一项就预计能省下700亿日元。这次裁员总计1万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4.4%,主要集中在工业设备、影像产品和传统家电这些非增长领域。

看得出来,松下正在努力甩掉包袱,把资源聚焦在更有未来的赛道上。

一家企业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松下的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它的转身,也注定不会轻松。相比之下,美的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美的崛起之路

如果说松下代表的是二十世纪传统家电业的顶峰,那么美的,可能更属于二十一世纪。美的起步于1980年,靠做电风扇配件进入家电行业。

那个时候,没人能想到这家广东顺德的乡镇企业,有一天居然能跟松下这样的国际巨头放在同一张桌面上比较。

但美的偏偏就走出了这样一条路,不张扬、但扎实,不追求一夜爆红、但每一步都踩得准。

2024年,美的集团营业收入达到4071.50亿元,同比增长9.44%;净利润385.37亿元,增长14.29%。从数据上看,美的的营收规模已非常接近松下,而增速却明显跑赢后者。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的并没有只满足于“做家电”,而是很早就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科技领域。

2017年,美的斥资300亿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一度引发行业震动。当时很多人看不懂,一家做空调洗衣机的企业,为啥要去搞机器人?

但现在回头看,这一步棋下得极具前瞻性。如今美的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是白色家电的“销量王者”,更在智能制造、机器人等B端领域布局深远。

产品方面,美的也越来越聪明。针对电费焦虑推出的酷省电空调,一年就卖了115万套;超薄嵌入式洗衣机和冰箱,正好踩中了当下家装一体化的热点。

甚至连电饭煲、洗碗机这种传统品类,美的也能做到行业中高端销量榜首。不难看出,美的的成功,不只是价格便宜,更是在产品定义、用户洞察上做到了极致。

此外,美的在渠道运营上也玩得转。2023年,光是京东平台整体销售额就突破500亿,成为家电类目中最快达到这一体量的品牌。

通过跨品类套购、场景化推荐,美的不断拉高客单价和复购率,线上渠道越做越深。

从电风扇到机器人、从国内到全球、从单品到全屋智能,美的走过的路,看似顺风顺水,其实背后是一套紧扣消费变迁与技术革进的战略打法。而这条路径,恰恰与松下形成了有意思的对比。

双雄对决

松下与美的之间的对比,从来不只是两家公司的比拼,更可以看作是两种模式、两个时代的对话。松下代表的是硬件为王、技术驱动、品牌溢价式的传统制造模式。

在产品质量、工艺积累、全球供应链方面,松下依然有很强的基本盘。但问题出在,它太依赖于过去的成功路径,以至于在智能化、性价比、年轻化这几个新赛道上逐渐掉队。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他们要的不仅仅是牌子硬,更追求功能和性价比。反观美的,虽然起步晚,但没有历史包袱,反而更敢试错、更快调头。

它不像松下那样执着于全线自研,而是通过收购、合作、跨界布局,快速补齐生态短板。在响应本土需求方面,美的也明显更灵活。

敏锐的捕捉消费者的需求,能第一时间推出对应产品,而松下在这类细节创新上则显得有些迟缓。另一个关键差异,是两家企业对未来家电的理解。

松下似乎仍把家电视为功能性硬件,而美的早已把它看作家庭智能场景的一部分。后者意味着更强调互联体验、数据服务、生态整合,而这正是Z世代消费者所期待的。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美的就没有挑战。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原材料成本上涨、行业竞争加剧,都是摆在面前的实际困难。而松下虽然在收缩调整,但其技术底蕴和全球口碑仍在,如果转型成功,未必没有重回赛道的可能。

说到底,企业如人,要走得远,不仅要有肌肉,更要有脑子和应变力。在这个意义上,营收数字只是结果,真正的差距,其实早在战略选择的那一刻就已注定。

回过头来看,松下和美的的对比不只是数据的较量,更反映了两种企业模式和发展思维的碰撞。松下依靠品牌和技术积淀曾引领一个时代,却因应变不足而陷入瓶颈。

美的凭借对市场的敏锐反应和高效运营,实现了追赶甚至反超。它们的经历提醒我们,无论企业多大、多强,都不能停止创新和变革。

对中国制造业来说,美的的成功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证明我们不仅能做好产品,还能打造出世界级的品牌。而松下的转型也值得尊重与关注,毕竟它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与技术积累。

未来家电行业的竞争,一定会更聚焦于智能化、绿色节能与全球化运营。

无论结局如何,像这样高手过招,最终受益的总是消费者。相信只要坚持用户第一、持续创新,无论是松下还是美的,都还能写下更精彩的下一章。

主要信源

突破500亿!美的再次刷新京东家电行业销售纪录——新闻晨报2024-02-03

松下集团拟全球裁员上万人 家电业务在华“水土不服”——中国经营报2025-05-17

美的上半年营收2511亿:净利260亿现金分红38亿,方洪波分得5814万——蓝鲸新闻2025-09-01

美的集团2024年营收4071.50亿元同比增9.44%,净利润385.37亿元同比增14.29%,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1.10%——新浪财经2025-03-2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科技   日本   巨头   松下   中日   电器   家电   日元   品牌   全球   消费者   产品   企业   赛道   家电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