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在《脾胃论》里头明摆着,生是没热处理的家伙事儿,分两类:一类天生不用煮熟的,像苹果梨子那些水果,脆生生咬一口汁水直流;另一类本该烫过的却偷懒没烫的,比如生鱼片蘸酱油滑溜下肚,或者凉拌沙拉,菜叶裹着酱汁脆脆的。
冷呢,又分两层:一层是温度低的,冷饮冰镇饮料,入口牙齿发颤;另一层是本性寒凉的食物,就算煮了也透着股子清寒劲儿,比如苦瓜切丝炒了还是凉,冬瓜汤里头那股子渗人凉意,热锅一翻,凉性只退几分,不会变热辣。
他在书里直白点,生的多半带冷,冷的不一定生,但俩都有一手损脾胃的绝活儿。现代中医书上也这么分,参考《中医基础理论》,生冷入体,脾胃首当其冲。

根儿上说,俩都耗阳气。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里头引《内经》,阳气如太阳,温煦脏腑,推动新陈代谢,防外邪。脾胃阳虚了,运化水谷就打蔫,气血生化慢,百病从这儿起。生冷进肚,凉意直钻中焦,阳气被克,胃就冷,肠就乱,轻的腹胀拉肚子,重的胃疼慢性病找上门。
他举例,服药时忌冷水寒凉淡渗物及诸果,怕阳气生旺不了。补土派三代师徒,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全盯着这点,调脾土不是简单补,而是升提阳气,恢复正气。
现代医学也点头,研究显示,冷食让胃肠温度降

到30度以下,消化酶活性掉一半,血流减缓,血管收缩,肠道痉挛。
北京卫健委的科普里头讲,空腹吃冰饮,胃黏膜防护弱,酸分泌乱,容易反酸嗳气。夏天街头小贩卖的凉拌菜,细菌藏着呢,一凉胃动力就慢,消化不良拉肚子常见。尤其秋冬,脾胃本就娇,北方干燥风大,吃这些等于火上浇油。
当然,吃生冷不是一刀切,全看体质。

阳气这玩意儿,中医讲平衡,盛了是火,虚了是寒。
李东垣的书里头,气有余便是火,壮实人阳旺,适当泄泄无妨。谁爱吃?小孩儿纯阳体,容易上火,抓把凉黄瓜当零嘴,正好降降燥。北方汉子,肉食多,体格粗,冰西瓜解腻常见。海边渔民,日晒长,阳气外散,喝凉井水配生蚝,平衡阴阳。
研究证实,这些群体,脾胃健旺,吃点生冷,消化负担小,反倒助清热。反之,体虚老人、南方细皮嫩肉的,少沾为妙。
医生劝忌,是为虚弱的护航,对阳盛的,偶尔尝尝也行。关键量体裁衣,别一竿子打翻船。

怎么吃才对路?李东垣的脾胃论,给出实招:顺时令。
夏天热燥,吃瓜果抗暑,秋冬寒凉,靠温补御寒。《脾胃论》里头,季节变,脾胃喜好变,什么时候产啥吃啥,顺天时。凉物热吃是窍门,凉菜拌蒜辣,冬瓜苦瓜煎煮,加姜葱压寒性。现代营养学点头,热处理减凉意,姜蒜促循环。
秋冬多吃三样:蛋白质高,牛羊肉热效应强,吃涮羊肉出汗暖身,高血压的悠着点;钙足,乳制品抗寒,缺钙产热降,动物实验证;香辛料,辣椒花椒葱姜蒜,促消化液分泌,血流热乎。

邓铁涛老先生讲座里头,讲李东垣临床,用升阳汤补虚,四君子汤和胃,普济饮消毒,全是这些方子变着花样来。日常呢,荤素配,别偏嗜油腻辣咸,刺激黏膜。服药期更严,生冷辛辣油腻,影响吸收,浓茶酒混药,堵塞通道。
现代人节奏快,冰箱一开全凉货,胃闹腾了才后悔。护脾胃不是苦行,是小聪明:体虚多热食,阳盛适泄火,顺四季调口味。
下顿饭少点冰饮,多碗热粥,肠胃舒坦了,日子也亮堂。
参考资料
中医常说的“忌生冷”,到底指的是什么? 红网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