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需要记住这个教训,俄乌战争经验表明,有一招对我国打击最大​

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打响,到现在三年多过去,留下的教训真不少,尤其是对咱们国家来说,得好好琢磨琢磨。欧洲那边因为天然气管道出事,工业链条直接乱套,这事儿提醒咱们,能源这东西可不能全靠外头,得自己抓牢。

战火余波,能源断供

俄乌开打没多久,欧洲就尝到苦头了。2022年9月26日,北溪管道在波罗的海海底出事,三条管线破损,天然气大量泄漏出去。这直接切断了俄罗斯对欧洲的廉价能源供应,本来欧洲工厂用气成本低,现在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德国那些化工企业,电价从每度0.1欧元蹿到0.5欧元,生产链条全受影响。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工厂,只能减产或者关门,几百家中小企业撑不住,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汽车制造业也跟着遭殃,订单减少,供应链从东欧到西欧全线紧张。整个欧洲经济增速从2%掉到负值,这可不是小事,制造业基础都动摇了。

其实,这事不光是管道爆炸那么简单,背后是能源安全的弱点暴露无遗。俄罗斯天然气本来占欧洲总进口的40%,一断供,美国液化气就顶上,但价格高出三倍不止。荷兰港口忙着卸货,油轮从大西洋过来,运费和关税层层加码,企业主们只能咬牙扛着。

意大利纺织业勉强维持,但规模缩水不少。欧洲本来在机械和军工上不输美国,现在因为能源成本高企,很多产业外迁或者停摆,几千家工厂关张大吉。失业率攀升,街头抗议不断,这对大国来说是实打实的打击。

转到咱们这儿,类似风险也不能小瞧。中国石油进口占总消费的70%以上,一旦供应出问题,制造业就得停摆。2024年全球油价波动大,中东那边以色列和伊朗冲突升级,2025年6月13日到25日,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美国也参与打击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地方。

油价一度从65美元跳到80美元一桶,霍尔木兹海峡流量占全球石油贸易的五分之一,要是真出事,全球能源价格得乱套。中国炼厂库存得紧盯着,供应链延误数周,成本增20%。马六甲海峡每天过千艘船,四分之一石油经此,要是封锁,80%进口油就卡壳。

巴拿马运河延误也能拉长到一个月,红海袭击已让航线绕行好望角。俄罗斯陆路管道是备选,但美俄在伊朗问题上立场接近,管道供应可能不稳。这招能源卡脖子,对中国制造业冲击巨大,工厂电费涨,原材料全线提价,出口竞争力瞬间弱下去。

欧洲教训摆在那儿,能源中断连锁反应太猛。原材料从钢材到塑料全涨,企业只能迁出或关门。德国巴斯夫化工厂管道冷却,法国米其林轮胎厂模具闲置,整个大陆经济倒退。奢侈品业勉强剩点,但整体工业根基伤了元气。美国借机扩大出口,欧洲损失惨重。这事儿告诉咱们,能源安全是核心,得提前防着点。

美国算计,全球博弈

美国在中东动作频频,看起来像故技重施。2025年6月21日,美国战机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代号“午夜之锤”,直接把地区局势推向高潮。

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开会,秘书长呼吁各方克制,但油价还是波动起来。布伦特原油一度逼近80美元,WTI在65美元晃荡。伊朗通过封闭霍尔木兹海峡的提议一出,市场更紧张了,虽然最后6月25日停火,但风险没完全消。

这不光是军事事,还牵扯能源控制。霍尔木兹海峡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流量占全球海运石油贸易的四分之一,要是真关了,全球石油消费五分之一受影响。中国作为最大进口国,感受最深。

马六甲海峡年处理12万吨货物,全球首要贸易航道,要是出点事,石油需求四分之一就悬了。美国舰队在中东集结,两艘航母群前往,轰炸胡塞武装,红海航线已绕道,成本涨20%。巴拿马运河闸门问题也能让延误加剧,能源到港时间拉长。

俄罗斯天然气转向亚洲后,美国似乎想切断这后路。2025年9月,美俄在伊朗问题上趋近,俄罗斯表态不支援伊朗,这让中俄能源通道有点不确定。

美国能源战打得溜,俄乌冲突中欧洲中招,现在中东搅局,油价从70美元可能冲高,虽然没到300,但波动已让全球产业警觉。中国企业已感受到压力,炼油成本升,制造业前端全受累。

全球能源命脉承压,关键航道多重风险。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是咽喉,要是封锁,石油买不到,产业重创。美国加速在中东发动行动,给出的选择就俩:签协议或开打。核心就是中东能源,一旦价格飙涨,全球产业向美国迁移,对中国是巨大打击。

中国布局,安全保障

中国没坐等,早就在能源上多管齐下。清洁能源发展快,2024年非化石能源占消费比重升1.8个百分点,煤炭降到53.2%。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5万亿千瓦时,清洁发电快速增长。

水电装机4.38亿千瓦,风电5.3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9亿千瓦,总可再生能源装机19.66亿千瓦,占总装机57.3%。内蒙古风涡轮转动,西北太阳能板铺开,核电站稳步推进,到2025年底核电运行装机65吉瓦。这些减了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储能技术突破,电池厂产能跃升。

通道多元化也推进中。中缅油气管道日输20万吨,绕过马六甲直达昆明。海军发展快,护航能力强。瓜达尔港连接中东油源到西部陆路。2025年9月2日,中俄蒙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备忘录,年输气500亿立方米,过境蒙古,管道2600公里,确保供应量增至1000亿立方米。这让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多元化,避开欧洲制裁。

国际上,中国供80%太阳能板、60%风涡轮,投资8180亿美元在能源转型,超美国欧盟英国之和。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超10.5万亿千瓦时,电力投资建设稳。外交层面,与俄罗斯深化协议,确保在恶劣情况下能源运进。联合国会议上,中国强调合作共赢,避免第三方干预。

这些举措织成网,能源更可靠。面对外部压力,中国保持警惕,优化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发展,推动复兴。话说回来,西方亡我之心不死,得居安思危,早准备才能加速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我国   教训   战争   经验   美国   欧洲   能源   伊朗   中东   俄罗斯   霍尔   中国   管道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