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2024 年米其林指南首次登陆立陶宛。首版米其林指南便将最闪耀的星芒颁给 Demo,主厨 Tadas Eidukevičius 更是加冕米其林年轻厨师奖。而短短一年之后,仿佛是意犹未尽似的,象征着环保实践的绿星便也降临。只是这家吸足全立陶宛目光,最受米其林喜爱的餐厅 Demo,可不是什么富丽堂皇的高级餐厅……
这栋老建筑白天是咖啡馆,在夜晚则摇身一变,变成餐厅。它曾经是军用部件的微芯片制造厂,设计师将其改造成一家实践环保要领的咖啡馆。随后,Tadas Eidukevicius 加入了团队,这家餐厅由此诞生。秉承同样的理念,他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的方式运营着这个灵活的多功能空间,同时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餐厅内部由各种被拯救、修复并赋予新生命的物品组成。重新利用的设备、祖父母的古董餐具、工业废料、石材边角料,使得 Demo 成为一个不断变化,连接品味、事物和人的多功能空间。“Demo 的开张方式很有意思,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我们联系了店主,她问我是否想做快闪晚餐,我说我不做快闪晚餐,但可以看看能不能开一家餐厅。最初的两周,几乎没有任何设备,只用了宜家的家用炉灶和烤箱。之后的三个月,后厨伴随着经营逐渐建设。对我们来说,永远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但不要停下行动的决心。”
DEMO 源于一个梦想:将美食、人文和艺术的世界交织在一起。
日光渐缓,DEMO 迎来曼妙的转换,点亮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这片杂糅艺术的空间里,每个设计元素都承载着自己的故事,是对过去的叙述。渐变的橘橙灯箱,映射在落地窗上;影子是每个傍晚的伴侣,将时间慢下来,城市的喧嚣沉寂,把美妙的瞬间拉长。
“我们喜欢丰富的相处时光,敬佩日常时刻的魔力,珍惜每一次创造与欢乐的机会。对于餐厅的联想,不仅仅是优质的事物。这是交流、创造和呼吸的空间。”美学与非标准化的细节构筑整体,食客入座,沉溺在光影交织之中。
美食可以成为艺术,它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关乎创意,而不只是胡萝卜的烹饪时间。
厨师的工作,是一门手艺,还是一种创造力,一种艺术?Tadas Eidukevičius 十三岁便在专业厨房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后又学习了五年西班牙美食文化。“我希望来我们这里的人们不要期待白色的桌布和银器。在我的日常生活中,食物是促进沟通、制造舒适的机会。我们不想拘泥于礼节,力求于真实。”
晚餐时的 Tadas Eidukevičius,也不像个主厨,更像一个游走在餐桌旁的说书人。“我将美食与艺术对齐,试图启发并讨论。与用餐者对话,不仅是风味组合的惊喜,更应承载哲学信息,探讨社会问题。”他通过将具有象征意义的产品融入菜肴,让食客产生联想并思考。食物成为他说故事的媒介,不仅带来佳肴,还打开故事与思想。
在 Demo 拥有两套富有想象力的菜单。“Farmer's Table(农夫餐桌)”是他们与在立陶宛的田野、草地和森林,结出宝藏的约定。以食材的新鲜度和纯度为主的概念,每天收到产品后,灵活演变。“Author's Dinners(作家晚宴)”则透过料理传达各种创意,分析不同的社会文化建构。这场独特的烹饪之旅,每道料理都在叙述一个故事,反应消费、文化、传统、生态系统如何演变。
“工作十五年后,你已经知道哪些食材彼此完美搭配,更重要的是要认真思考每一种食材。胡萝卜需要草本青涩的芬芳还是坚果焦糖般烘烤后的滋味。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烹制菜肴,将每种风味融入不同的调色盘,需要思考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Demo 的厨房团队潜入森林与草地,把转瞬即逝的风味保留,带入到菜肴中。春冬之交,冬季的珍宝依然灿烂和优雅。而新生的野生草药开始迸发活力。野生大比目鱼搭配各类春季草药;微妙的松醋味,漂浮在浓郁的茴香、欧芹酱、黑木瓜和芹菜奶油中。
曲霉菌是 Tadas Eidukevičius 用来减少食物浪费,提升食物风味的一个秘密。“这种真菌传统上用来制作米酒、米醋和酱油等等。它可以分解蛋白质,这意味着可以用肉屑、谷物作物废料甚至胡萝卜皮来制作类似酱油的东西。它们风味各有不同,介于鱼露、酱油、味增之间,拥有独特的魅力。”坚定与长久的实践,绿星便由此而来。
作家晚宴就像极与极的另一个端点,即矛盾又统一。第二季菜单围绕“Limits and Boundaries(限制与边界)”展开。从哲学到文化再到饮食,生活所有的限制与边界,皆在它的讨论之中。这道料理是为了挑战传统对食物认知的多层次创造。与标注主食材与明确风味的方式不同,Tadas Eidukevičius 选择一个混乱复杂的整体系统。它由超过 12 种时令食材组成,有意避免分类,无法通过其各个组成部分来定义。
“在创造新的菜色、构图或概念时,我常常回到一个问题:我的灵感在哪,它的起源在哪?”这便是第三套菜单“Beginning(开端)”。烟熏球茎甘蓝在深色蜂蜜和白葡萄酒糖浆中煮沸,配以腌柠檬和根菜酱,再加入防风草。这道料理寻找肉类消费的根源,面对肉类产品的过度消费,是否真的有必要。
是什么真正让我们成为了人?“To Be A Human”开始寻求答案,其中之一便是社区与传统。“传统应该是活着的、演变的。”烟熏鳗鱼刷上苹果糖浆,酸奶油混合新鲜的草本,小油条(churros)卷曲成环状。经典的料理在时代的演变下,展现新的风貌。
“我们正在等待那些不仅愿意满足饥饿感,而且愿意滋养思想的人。我邀请您体验一次旅程,在这次旅程中,食物将成为灵感的源泉,探索、质疑的工具。”用简单的主厨定义 Tadas Eidukevičius 并不准确,他的思想纵深已然触及社会的每个角落。正是如此,Demo 才超越商业模式的局限,成为流淌的、全息展开的艺术空间,链接食物、人与整个世界……
文章头图来源:Demo。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