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Walk游东阳!这些城市专属彩蛋,你知道几个
在时光长河的潺潺流淌中
每座城市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典籍
而文物
则是其中最璀璨的篇章
镌刻着岁月的密码
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周末在东阳
不想走千篇一律的路线
想要探索城市的专属彩蛋
东阳彩蛋挖掘计划
等待喜欢探索的你!
溪桥石马,静默守望于东阳卢宅肃雍堂后月塘之畔,其形古拙而意深长。据卢宅《三峰家志》记载:“雅溪堤上犹见何氏墓道石马”。何氏早于卢氏迁居雅溪,且族中英才辈出,尤以南宋名相何梦然最为显赫。其官至宰辅之位,载入《宋史·宰辅表》青史留名。
双泉井位于新安街与下梓城巷交界处,俗称双井头。双泉井于南宋中叶由徐氏开凿,距今已八百余年。旁立有郭佐唐撰写的《徐氏双泉碑》,碑载:南宋初年,徐氏始祖徐伯川自龙游迁东阳城北隅定居,四世同堂,子孙昌盛。曾孙徐宗绍(1155-1225),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始建宗祠,祠前掘深井,泉水甘温。上设两井圈,便于汲水,命名双泉,而此支徐氏嗣孙也称为“双泉徐氏”。
四眼井位于东门街叱驭桥南、爱国北路西侧的东溪旁。井盖由两块各凿两圆口的石板铺设而成,因有四个井眼,故称四眼井。旧时,四眼井水甘甜清冽,终年不涸。盛夏农忙时节,附近乡民多汲此井水当凉茶喝。遇大旱之年,溪水断流,老城水塘、水井干涸,几乎全城人都到四眼井汲水。
东阳历史悠久,旧时县衙所在地的吴宁古城曾有四大正门——迎阳门、双岘门、瞻婺门、通江门。古城墙遗址位于东街和环城东路交叉口西南侧,据史料记载为明清时期城墙遗址,现修有一段古城墙。
普同宝塔位于西甑山水竹坞古道的尽头,是东阳少见的僧墓塔。相传清顺治年间,东阳遭遇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山脚下的村民无粮可食。水竹庵里的比丘尼把仅存的粮食悉数分发给饥民,自己却在饥寒交迫中圆寂。村民感念她们的舍己为人之举,在水竹庵旁募资建造了此塔。
石潭古塔位于东阳市歌山镇石潭村西部,建于清晚期,朝东而立,形制古朴。此塔为惜字塔,体现着古人惜字如金,崇文重教的传统,有字的纸不能随意乱扔,必须郑重地焚烧。当地又称“烧纸炉”。
5尊石佛塑于湖溪镇前山何村山麓间的一块巨大石屏岩上,塑造的是“西方三圣”的形象,依天然山势凿造在山体的巨石上,身穿通肩大衣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文静秀气,是金华地区最年长的石屏岩造像。
缓步走近湖溪郭宅那隐匿于山水之间的石洞书院,抬眸间,书院后山岩壁上的朱熹题刻便映入眼帘——篆书“石洞之门”。四个大字,恰似一扇时空之门,将今人引向了当年石洞书院的群贤毕至的盛景之中。彼时,朱熹、叶适、吕祖谦、陈傅良、陆游等人都曾来石洞书院讲学论道,以文会友。
当我们沿着石洞书院后山拾级而上,在山涧的岩壁间,在山涧的岩壁间,仍能找到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摩崖石刻,其中“石洞之门”便是朱熹所题,“月峡”,则为宋代王徕所书。
文物不会说话
但它们是历史的活字典
这个周末
让我们在东阳的街巷转角
与千年前的文明来一场浪漫邂逅吧
来源:东阳文旅编辑:厉源二审:蒋智
终审:王中华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旅游 东阳 彩蛋 城市 石洞 朱熹 书院 石屏 石佛 岩壁 井位 南宋 宰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所有内容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