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宁晓敏
实习生丨陈欣
出品丨鳌头财经
又一家国货饮料要落入外资?
近期,有媒体透露称美国私募股权机构KKR拟收购一家中国饮料公司85%股权,猜测是大窑饮品。
大窑方面给出的回应是:不予置评。
2023年,就曾有传闻说大窑汽水或被可口可乐收购,当时大窑的回应是大窑饮品与可乐没有过任何形式的收并购交流或接触,还强调“作为一家纯民营企业,大窑饮品从未计划,也不可能被外资品牌收购或控股” 。
而时隔2年,大窑此次的“不予置评”跟上一次回应被收购比起来,倒是显得有点模糊。
传闻称KKR拟收购大窑饮品
据相关媒体报道,全球顶级投资机构KKR拟收购一家中国饮料公司85%股权,猜测是大窑饮品。大窑的回应是不予置评。
资料显示,大窑饮品始建于1983年,前身为呼和浩特八一饮料厂,是内蒙古地区最早一家军办企业,后经转制正式更名为内蒙古大窑饮品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大窑汽水通过餐饮渠道切入市场,从北方市场打入南方,是冰峰、北冰洋等一众区域品牌汽水中全国化布局较为广泛的品牌。
自成立以来,大窑饮品打造了“大窑嘉宾”“大窑橙诺”“大窑荔爱”“大窑冰畅”等经典产品,开创了中国大汽水品类,同时持续完善产品矩阵,推出了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能量风味饮料、茶饮料五大品类。2022年-2025年,大窑饮品签约实力演员吴京成为品牌代言人。
公开资料显示,大窑饮品在2023年的营收规模已突破30亿元。据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大窑饮品的年营收规模在50亿元左右,已成为国产汽水行业的“扛把子”。
今年1月,传闻大窑饮品欲筹划最快在2025年下半年港股IPO,当时大窑方面也给出了媒体回应:公司暂未考虑IPO事项,以经营发展为主。
实际上,大窑的“卖身”传闻不止这一次。2023年,大窑被传可能被可口可乐收购,当时大窑迅速否认,并表示“不可能被外资品牌收购或控股。”2024年7月,大窑又被传出将被维维股份收购,随后维维股份和大窑先后否认。直到此次传出KKR的介入,大窑饮品似乎摆脱不了“被收购”的风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全国化”的品牌扩张与自建基地
大窑的发展史是非常励志的,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垄断商超渠道的年代,创始人王庆东走的是差异化路径——餐饮渠道,并且以“农村包围城市”,从烧烤摊、大排档、农家乐、小食店等餐饮场景做起。520毫升极具性价比的玻璃瓶包装、定价5-7元,大窑汽水就此诞生,并且迅速在北方市场的餐饮渠道打下一片江山。
大窑还非常慷慨地给中小餐馆让利,汽水的出厂价仅为终端零售价的35%左右,这种渠道驱动的商业模式,让大窑营收快速增长,相关媒体报道2024年大窑营收已经突破50亿元,约为北冰洋的3倍,冰峰的10倍,净利润率在10%-15%之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外,为了走出北方市场,2014年就定下要做全国品牌的大窑,也不可避免得走上了消费品牌惯有的营销驱动熟路。2021年,正值国潮消费复兴,大窑以“大汽水喝大窑”开启了品牌战略升级,并签下吴京作为品牌代言人,广告也铺天盖地展开。
由于大窑的经典产品是玻璃瓶装,与塑料瓶的便利相比,玻璃瓶的运输半径受限。大窑市场总监苏彩艳曾表示,“玻璃瓶产品只能覆盖500公里以内的运输半径,太远的距离会造成损耗,以及增加物流成本。”因此,大窑在全国范围内自建生产基地,以实现全国销售的目标。
根据大窑官网,宁夏大窑生产基地一期、二期分别于2017年、2020年投产,吉林大窑、辽宁大窑生产基地于2021年8月投产,内蒙古大窑样本生产基地于2022年落成投产,安徽大窑生产基地于2022年6月建成投产,陕西大窑生产基地于2024年5月底投产,山东大窑生产基地于2024年7月投产。截至目前,大窑已经建设了7大生产基地,全国化布局基本成型。
谨防堕入并购“陷阱”
照理来说,大窑目前发展势头表面向好,一方面品牌打出了一定名气,另外生产基地又差不多布局完成,为什么会频频传出被收购的声音。
有相关业内人士分析,或许是巨大的投入和资金需求掣肘了大窑,过去几年大窑又要打造品牌影响力,广告投放花费巨大,又要扩建工厂进行全国扩张,玻璃瓶运输半径的限制也使其被迫走上了重资产自建工厂的道路,7大生产基地的花费不容小觑。并且,大窑如今在商超KA渠道的势力依然单薄,而商超KA渠道的玩法与大窑熟悉的餐饮渠道不同,可口可乐等在规模和价格优势明显,农夫山泉等水饮料茶饮料企业也早就站稳脚跟,大窑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那么,如果被大型资本收购,是否能挽救大窑现阶段面对的资金困境。
此次的传闻收购方KKR的实力还是非常雄厚的,作为并购起家的老牌PE,KKR素有“华尔街收购之王”之称,也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KKR在中国的投资也不乏明星案例,例如字节跳动、乖宝宠物、圣农发展等。
如果得到KKR的资金支持,或许能一定程度缓解大窑现阶段的资金压力,但长期来看更换了大股东是否会让经营前景发生变化,尚且不得而知。
以往,我国的汽水品牌被外资绞杀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汽水行业百花齐放,8家老国有碳酸饮料厂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沙示、北京北冰洋、山东崂山可乐、武汉二厂、上海正广和、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被称为“汽水八大厂”。
然而,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代表的国际饮料巨头,以“合资”的名义,一举收购或并购了包括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山东崂山可乐、武汉二厂、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沙示在内的7大饮料品牌,并且在实际控制后停止其生产和推广,使得上述品牌或搁置、或消失。
除了汽水饮料行业,外资并购中国品牌致使其发展严重受损的案例同样有之。2000年,法国达能集团收购了乐百氏92%的股权,成为乐百氏实际控制人,在达能呢的带领下,乐百氏业绩严重下滑,经历了巨额亏损和大规模裁员,乐百氏这一品牌也再未有往日辉煌。2008年,强生集团以百分之百的股权控制并收购了当时的国民品牌大宝,如今大宝已经鲜少在各大平台看到。
大窑在面对短期危机时,或许需要好好思考长期发展和利益,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是蒸蒸日上的大窑。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