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感人的历史教材:《战后遗华日本女性考》

——访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西园寺一晃


《中文导报》记者 张石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演艺学院院长,现天津传媒学院戏剧学院客座教授王乃真,执导纪录电影《战后遗华日本女性考》,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反响。


1930年代,日本军国政府鼓动平民参加“开拓团”来到中国占领地,为侵华日军提供后勤保障。当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时,年满13岁的日本女性们被军国政府认定为自愿留在中国的“遗华妇女”,自此被遗弃在中国的土地上,据后来统计有4,000余人。


而在“遗华妇女”遭遇苦难、生命危急的时刻得到了中国人的救助。她们怀着感激之情,坚强地活了下来。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她们又根据自己的生活现状,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本片通过日本留学生小林千惠的视角,以神田幸子女士的独白剧《回来的老奶奶》为契机,对8位日本战败后留在中国、与中国人组建家庭的日本 “遗华妇女”进行探访,揭示那段历史。


西园寺一晃。张石摄影


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日中友好协会顾问西园寺一晃先生,看了这部电影后非常感动,积极推广这部电影在日本的上映,本报记者10月28日,在日本参议院议员会馆,采访了西园寺一晃先生。


西园寺一晃先生介绍说,王乃真教授曾在日本的日本大学学习电影制作,他这部电影体现了战争中的“遗华妇女”的生活。今年是战后80周年,我非常希望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映。历史不能忘记,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部电影对推进日中友好与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特别希望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演,希望尽自己微薄的力量,通过联系各种民间组织,现已决定在日本的约10个地方上演,其中由西东京市日中友好协会主办的放映会将在田无公民馆举行;由丰岛区日中友好协会主办的放映会将在立教大学礼堂举行;由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主办的放映会将在善邻会馆举行;由创价学会主办的放映会将在创价学会总部举行;由神奈川县日中友好协会主办的放映会将在神奈川地球广场举行;由石川县华侨华人联谊会主办的放映会将在中华餐馆“招龙亭”举行;由满蒙开拓和平纪念馆主办的放映会将在该纪念馆内举行。


各地的支援者都热心支持这部影片的上映,对于遗华妇女和日本战争孤儿的理解,是了解过去的战争的最大的课题。


《战后遗华日本女性考》海报。王乃真提供 《战后遗华日本女性考》海报。王乃真提供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东三省,1932年建立日本的傀儡国“满洲国”,之后日本正式从其本土向“满洲国”移民。1936年,日本广田内阁决议了“满洲移民开拓推进计划”,该计划打算在1936年至1951年将500万人移居至满洲,实际实行了32万的移民。所谓“开拓”,其实是抢占当地农民正在耕作的土地。


1945年日本将在战争中失败,实行了按照政府高官、大企业经营者、军人和家属的顺序的归国计划,大量征用民间的卡车和汽车等,却对最下层的弱者——一般的女性和孩子们抛弃不顾。苏联参战后,使他们处于极其悲惨的处境。这样就出现了许多留在中国的日本人,包括遗华妇女和孤儿。对于这段历史,一般的日本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日本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


1950年10月16日至21日,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李德全应邀出席在摩纳哥蒙特卡罗城召开的国际红十字协会第二十一次理事会,会下与日本红十字会会长岛津忠承接触。岛津忠承希望李德全促成在华日本人的归国。


1952年12月1日,中国通过对日广播发表了调查核实后的在华日侨情况。主要内容是中国约有3万名日本侨民,他们受到中国政府的保护,生活安定;对于愿意回国的日侨,中国政府予以协助,日本可派适当机构或人民团体同中国红十字会协商。


但是当时的日本政府只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没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涉,使这些日本人无法归国,第二次被日本政府抛弃。


1953年1月,中国招待日本红十字会、日中友好协会、日本和平联络委员会(简称“三团体”)访华,1953年,日本的“兴安丸”载运了551名在华日本侨民,于7月2日抵达中国天津塘沽港,这标志着一批日本在华侨民的归国,后来他们到达日本的舞鹤港。


到目前为止,遗华日本人包括家属已有20918人归国,其中有遗华妇女4174人(含家属共11537人),遗华孤儿2557人(含家属共9381人)。


就是这样,使这么多被日本政府两次抛弃的遗华日本人平安归国,但是有许多日本人不知道这一历史事实。我希望日本人了解这段历史。现在,在8月15日,有时日本首相会发表首相谈话,有的很好,有的不好。这使我想起德国,1985年5月8日,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在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德国人民永远不要忘记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他说:“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现在也是盲目的”,但是遗憾的是,日本领导人没有做出这样的反省,有很多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1978年,日本天皇(昭和天皇)不再参拜靖国神社。这一改变是因为1978年靖国神社秘密将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的合祀,到现在皇室也不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明智的选择。但是有许多政治家到目前还参拜靖国神社,他们参拜的理由是“对保卫日本的英灵的感谢”,我认为这是语言的游戏,应该对那些无辜牺牲的人们谢罪才对。这是历史认识的问题,这里包含着各种问题。


而对遗华日本人两次被日本政府抛弃的实际状况的了解,倾听他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十分重要,理论和现实是不同的。看了这个电影就会知道,正像周恩来总理所说的那样,将战争责任和战争受害者区分开来,侵略者(以日本军国主义为代表)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但广大的日本人民,尤其是普通民众,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日本人有人说,反对一切战争,这是错误的,比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就是正义的战争。对于反对一切战争的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必须认真学习历史,温故知新,让日本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远离战争,而这部电影,就是了解历史的最好教材。


我是在两年前,通过王乃真教授的弟弟介绍后,看了这部电影,非常感动,虽然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苦难,但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德报怨,送这些日本人在中国平安生活并平安归国,这是日本人要永远铭记的。



《战后遗华日本女性考》海报。王乃真提供


苦难已去 历史犹存 守护和平 面向未来


《中文导报》 记者 张石


在这部电影将在日本放映之际,王乃真导演接受了《中文导报》记者的采访。王乃真导演说: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共采访了10位遗华妇女,影片中出现8位,主要表现了其中的4位。这部片子历经十几年,我觉得这段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苦难已去,历史犹存,守护和平,面向未来。在战后80周年这个节点,我们要了解这段历史,把战争的负遗产变成正遗产。希望中日两国能够友好相处,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记者问,这些遗华妇女谈到他们的丈夫和中国家庭时是怎样说的呢?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和心情呢?


王导演说:她们无一例外地感谢他们的中国丈夫和家庭。有一位遗华妇女叫田中信子,她被遗弃在中国大陆时,遇到后来的中国丈夫刘文太一家。刘文太的母亲虽然失明且家庭贫困,但是不仅收留了田中信子,还把她的弟弟、妹妹都收留了。当时他们住在哈尔滨的郊区,由于他们兄妹三人是日本人,经常被人骂,但刘文太的母亲却告诉邻居们:你们不要欺负他们,他们现在都是我的孩子,不能再管他们叫“日本鬼子”。后来田中信子和丈夫在1948年结婚成家。田中信子曾说:刘家人都是善心人,在最艰苦的时候帮助过她,所以她也要尽力报答刘家。


这部纪录片,曾获2018年第16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特邀首映作品、长篇入围作品、复评入围作品,2021年中国(北京)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学会奖”教师组纪录片特等奖,“光影纪年”第十一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长纪录片类提名奖作品,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2023年年会学术成果推优活动社会关注特别单元优秀影片奖,2019年日本东京纪录片电影节长篇特邀展映作品。


2019年,在众多日本有识之士鼎力相助下,本作品在日本东京举办过2次自主上映交流会。2022年9月NHK电视台曾播出过导演采访与作品制作逸闻。


本片还获得了2025年英国纬度电影奖桂冠(Latitude Film Awards 2025 Bronze Winner),第10届美国影响力DOCS奖(10th Impact DOCS awards),并入围澳大利亚彩带国际电影节(Colortape Film Festival)、日本宫古岛国际电影节(Miyakojim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意大利 内布罗迪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zionale Nebrodi Cinema Doc)等。


王乃真:战后遗华日本女性考


—我的创作思考


1988年暑假期间,我和妻子参加了当时的文部省,为在日留学生体验日本家庭生活组织的亲善交流活动。我们被安排在神奈川县藤泽市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妇人家中与她的家人共同度过了一周的愉快时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迎接我们到来时,那位老人把头低伏在榻榻米上郑重地向我们致礼后,她慢慢起身,指着墙上身着旧日本军服的丈夫遗像,表情沉重地对我们说:“真对不起,我们日本人过去在中国做了很多坏事,请原谅我们……”


王乃真。王乃真提供


我被她的话震惊了,她诚恳反思日本侵华战争的态度令我刮目相看。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给无数中国人造成了巨大牺牲,也给许多日本平民带来了伤害。从那以后,战争与人性善恶成为我关注的课题……


2010年,看了央视播出的国产电视剧《小姨多鹤》,剧中主角“多鹤”的多舛命运让我深感震撼,由此萌生了寻访遗华日本妇女的想法。2012年,在哈尔滨红十字会石金楷先生的鼎力帮助下,我有幸对生活在中国和日本的几位遗华妇女进行了探访。


本片中那些曾经被日本军国政府的侵略“国策”所蛊惑,参加开拓团来到中国,战败后又被日本抛弃的女性们(日本政府调查数据,截至2018年4月30日,战后共有4166名妇女滞留中国),她们既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又是被侵略国历史记忆的“加害者”。她们一生背负着难以自辩的双重身份,在那个特殊年代为活下去而不得不接受命运坎坷的人生……


日本遗华女性和摄制人员等合影。摄影:王乃真。


我想通过本片揭露日本军国政府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给这些女性造成长久伤害的真相,更想通过她们讲述的亲身经历让中日两国观众了解,当日本战败后被遗弃的女性们在遭遇生存危机时,因中国人的善良相助,使这些曾为敌国“加害者”的她们才能在严酷的战后环境中得以生存。


本片拍摄、制作历经十余年,走访中国、日本各地三十万公里,纪录真实影像逾2500小时,用理性视角纪录了日本遗华妇女们亲历战争以及战后的坎坷命运。通过三代人的视点,各自诠释了憎恶战争、铭记中国救命恩人的真实情感。神田幸子女士出演的独白剧,演绎了遗华妇女们的多舛命运;遗华妇女们口述的人生经历,揭露了战争、战后的历史真相;留学生小林千惠的倾情探访,表达了日本青年女性对侵略战争与人性善恶的思考。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年份,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侵华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伤痕是不争的事实,客观认知并正确对待历史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态度和勇气。


我深知延续仇恨不能化解仇恨,更不能改变历史的过往。勇敢正视历史,如何将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转变为守护和平的信念,是我们当代人必须进行的思考与承担的责任。愿中日两国人民在战后80年之际,铭记历史,友好相处,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11


王乃真 导演


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学教授


1986年留学日本,1991年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导演专业。主修日本战后电影导演研究。


2003年至今,担任ISFVF・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日本横滨国际学生电影节、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央视农影电影中心年度优秀作品评审等多项评委工作。


曾获《中国评师网》2009年度通识课程最受欢迎十大教授之一,曾任CCTV-6电影频道《佳片有约》栏目日本电影解说嘉宾。


出版书籍:《动画事典-世界动画经典》、《百名日本动画作家》、《日本动画作品・艺术美学与思想》


翻译书籍:佐藤忠雄著《日本电影大师们》1-3卷;小笠原隆夫著《战后日本电影史》上、下卷;小笠原隆夫著《爱的足迹——山口百惠电影艺术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时尚   日本   战后   感人   教材   女性   历史   中国   日本人   战争   日中   妇女   西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