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拉到2005年,那会儿离二战结束都60年了,日本一些右翼团体突然又开始“作妖”,他们满世界嚷嚷,说美国欠他们一个道歉。道歉?道什么歉?为往他们头上扔原子弹的事儿道歉。
他们找上了当年那个按下按钮的飞行员,一个叫保罗蒂贝茨的美国老爷子。当时蒂贝茨都90岁了,身体也不好,但这帮人可不管,又是抗议又是施压,非要让他为广岛和长崎死去的20万日本人下跪谢罪。
老爷子躺在病床上,听说了这事儿,没怂,也没发火,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话。
就这一句话,直接把所有日本右翼的脸给打肿了。
他说:“你们向中国道歉了吗?”
日本人说,原子弹下,死的很多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妇女和儿童,这难道不是屠杀吗?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毕竟生命是无辜的。但凡事都得讲个前因后果。广岛、长崎那几十万人的死,账真的该算在美国人头上吗?
这笔账的根,在日本军国主义自己身上。
咱们把历史的进度条往前稍微拉一拉。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国力上来了,野心也跟着一块儿膨胀。甲午战争赢了,日俄战争也赢了,两次都是以小博大,这下可把他们牛坏了,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是亚洲的主宰,甚至想跟全世界掰掰手腕。
于是,那帮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彻底把国家带上了一条不归路。他们全面侵华,在中国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接着席卷东南亚,偷袭珍珠港,把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美国,也给拖下了水。
战争打到1945年,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海军的联合舰队基本被打光,工业城市被李梅的“火攻”烧成了一片片白地。为了让他们赶紧投降,少死点人,中美英三国发了个《波茨坦公告》,意思就是:你们赶紧的,无条件投降,不然就让你“迅速完全毁灭”。
结果呢?日本政府压根不搭理,还叫嚣着要“一亿玉碎”,搞什么“本土决战”,准备拉着全体国民跟盟军死磕到底。
这下美国人也看明白了,跟这帮疯子讲道理是没用的,非得一巴掌把他们彻底扇醒不可。可真要登陆日本本土,美军自己也得赔进去上百万条人命。
就在这时候,一个叫“曼哈顿计划”的秘密武器搞定了——原子弹。
于是,任务就落到了保罗蒂贝茨的肩上。为啥是他?因为这哥们太靠谱了。他是B-29轰炸机的首席试飞员,对这款飞机的性能了如指掌,而且从1942年开始就在欧洲战场执行各种高危轰炸任务,经验老道,胆大心细。
1945年8月6日,蒂贝茨驾驶着以他母亲名字命名的“艾诺拉盖”号轰炸机,在广岛上空投下了那颗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
那颗“小男孩”在广岛上空炸开,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瞬间,城市没了,几万人在高温中直接“蒸发”,连骨灰都没剩下。后续因为核辐射,死亡人数最终攀升到20万左右。
确实,很惨烈。但当时全世界,包括咱们中国,几乎没人同情日本。为啥?四个字:自作自受。
他们嚷嚷着自己的妇女儿童死得冤,那他们有没有想过,当他们的军队在别国烧杀抢掠,屠杀别国妇女儿童的时候,那又算什么?
蒂贝茨老爷子这句话,真是问到了灵魂深处,像一把淬了火的匕首,精准地插进了日本右翼的心窝子。
你说广岛死了20万人是屠杀,那1937年在南京,你们用最残忍的手段虐杀了超过30万中国平民,又算什么?这个数字,比广岛的死亡人数还多出整整10万!
更关键的是,性质完全不同。
美国投原子弹,目的是为了终结一场由日本发动的、席卷全球的战争,是为了避免更多人(包括日本人自己)死亡。而南京大屠杀呢?纯粹是为了发泄兽性,是一场有组织、无差别的反人类暴行。日军军官甚至搞起了“百人斩”杀人竞赛,比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还恬不知耻地登报炫耀。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他们在华北搞“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他们在中国东北成立731部队,拿活生生的中国人做细菌实验、活体解剖,手段残忍到令人发指;他们强征数十万中国、朝鲜等国女性充当“慰安妇”,使其遭受无尽的凌辱和折磨。
根据战后最保守的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高达3500万人!这背后是多少个破碎的家庭,是多少血和泪!
对这一切,日本道歉了吗?
没有。他们不仅不道歉,还想方设法地篡改历史。他们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说“慰安妇”是“自愿”的;说731部队只是在进行“正常的医学研究”;甚至把那场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美化成“进入”中国,是为了帮助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直到今天,他们的教科书还在模糊其词,他们的政客还在年复一年地参拜靖国神社,那里供奉着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
一个连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都不敢承认,甚至矢口否认的国家,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为结束这场罪恶而采取的行动道歉?
这已经不是双重标准了,这是毫无底线的无耻。
面对日本方面长达数十年的纠缠和指责,蒂贝茨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后悔和动摇。
他不止一次地在采访中说:“我是在执行命令,那是一次拯救了无数生命的任务。我每晚都睡得很好。”
对他来说,逻辑很简单:第一,我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第二,那颗炸弹结束了战争,如果不投,登陆日本本土作战,美军要死100万,日本人自己可能要死上千万,哪个代价更大?
他的一生,因为那次任务,被贴上了“刽子手”的标签,也承受了无数的非议。但他活得坦荡。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一个正义的目标。
2007年,92岁的蒂贝茨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留下遗嘱:不举行葬礼,不立墓碑。他要求将自己的骨灰撒入英吉利海峡。
他这么做,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坟墓成为一个争议之地,不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一个可以继续炒作、抗议的由头。
原子弹下无冤魂——这句话或许有些绝对,毕竟战争中总有个体是无辜的。但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军国主义的战车所绑架,狂热地支持侵略,为每一次“胜利”而欢呼,为每一次屠杀而庆祝,那么当最终的审判降临时,这份苦果,就必然要由整个国家和民族来吞下。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见的不仅是过去,更是现在和未来。日本选择性地记住广岛的悲情,却刻意遗忘南京的惨剧,这种“受害者叙事”,骗不了任何人。
直到今天,他们依然欠中国,欠所有被他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一个真诚的道歉。
记得,就不会重蹈覆辙。
参考文献:
[美] 戈登托马斯, 马克斯摩根-维茨. 《エノラ・ゲイ号の選択―原爆投下パイロットの運命》.
张宪文 主编.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李忠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问题研究》. 《抗日战争研究》, 2015年第3期.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