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古八景中有一景“嵬峰摩霄”,指韩城西南群山中突出的那处山峰,即嵬山,嵬山之高已经接近天了,形容山高之意。但是关于嵬山,现在已经没有人在使用这个称谓了,现在习惯上称之为禹山或者巍山,称禹山,是与大禹有关,韩城西部是梁山山脉,诗经韩奕开篇就是“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而称巍山,则是因为不喜欢嵬这个字,以前有个嵬东乡,民间有一种传说,山将鬼压住了,影响了发展,所以就改为巍东或卫东,嵬山也就被称为巍山了。
因为本文主要讨论山顶的庙宇,所以采用韩城市文物志的名称巍山。
韩城市文物志《巍山庙遗址》:巍山庙遗址位于治城西南14公里处的巍山之颠,山顶向西、北和东南延伸出三条梁,呈星形。自南而上,有石狮一对和石牌坊。牌坊对面是戏台。向北又有一石牌坊,上书“韩原圣母”四个大字。顶峰是娘娘庙、后土庙。石柱,石梁,殿顶覆盖铁瓦,有钟楼和古钟。每年九月初九日有庙会。登高环望,韩原景色尽收眼底。惜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现存石狮一对、石牌坊两座和明代碑石五通。山上有古柏一株,胸围近5米。山北梁端上有建国后树立的三角塔,海拔标高 1224.1米。
嵬峰摩霄虽然入选韩城古八景,但存在感一直不高,估计与这几个字相对生僻有关,也可能与韩城的地理环境有关,山太多了,按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它大部分时间存在于古籍之中,韩城新建的运动公园等也有介绍,但关注的人还是少。韩城人真正关注的是山上庙和那株充满神奇色彩的古柏。
庙宇被毁后山顶散落了许多硬质构件,近年有村民对其遗迹进行了简单清理,恢复了九月九庙会,特别那株古柏,历经苦难依然挺立,站在韩城古城,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古柏雄姿,多年前一次雷击,古柏一枝变枯,形成一枯一荣的新景观,当地人将之神化,常常在树下许愿求子,据说很是灵验。
巍山上的后土庙和娘娘庙始建于何时,没有太多的资料,但后土祭祀却源远流长。后土庙和娘娘庙虽然名称不同,但祭祀的神灵却是一致。在它的对面,就是山西万荣县的后土祠,万荣后土祠由于历史上有多位皇帝亲临祭祀,特别是汉武帝的多次祭祀,后土祠祭地成为与泰山封禅齐名的祭祀活动。
几年前韩城在寻找古韩侯城遗址时,在韩城巍山东侧原下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由于无法明确是韩侯城,当时暂定名为芝阳城,在芝阳城西北角向巍山方向,还发现了一段夯土遗迹,引发了关于巍山后土庙的一些猜想,会不会是当年芝阳城的先民们去巍山祭祀后土的道路呢?
从万荣后土祠丰富的资料中,我们知道后土祭祀的历史非常久远,起码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那么和万荣一河之隔的韩城后土祭祀,起源于何时值得研究,韩城现存的文化遗存中有许多后土庙,如国宝单位西原村玉皇后土庙就非常有名。而韩侯国是西周时期周成王所封,这时期的后土祭祀应该已经成熟。如果能找到巍山后土庙与韩城早期后土祭祀的关系,是不是对于研究韩城历史又是一大贡献?
韩城有些学者建议将巍山后土庙与万荣后土祠一起研究,在没有更多证据的情况下,借鉴万荣后土祠的资料来研究,也是一种方法。韩城有明确历史记载的资料证明,汉武帝来过韩城,李自成来过韩城,但同样明确他们两人没有到巍山后土庙。唐高祖李渊没有称帝时路过韩城,但民间传说还是有其他皇帝来过,比方与巍山后土庙有关的传说,说当年宋真宗在后土祠祭地后,曾西渡黄河来韩城巍山祭地。
关于宋真宗来韩城,其实还有一种传说。相传韩城名医房寅曾帮宋真宗梦中治病,所以宋真宗封房寅为法王并建庙祭祀,宋真宗在后土祠祭地后来韩城,可能是找法王。仔细分析,宋真宗不论来韩城后土庙祭祀或者找法王,可能性都不大,因为皇帝祭土是一项非常隆重的官方活动,仪式和行程提前早有安排,不可能临时动议来韩城,而且一条黄河对于当时来说,是非常大的难关,汉武帝多次到后土祠祭地,但只有一次路过韩城,更多的原因是司马迁父亲的功劳。而且如果宋真宗真的来过韩城,官方绝对会有记载。
我站在巍山庙遗址向下看,树林中散落的石质构件好像也在看我。前一段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护宝寻踪,有很多场景是在韩城拍摄,看过以后再来巍山庙,我想解开许多历史谜团,有时需要一个机遇。大结局中穆见晖对方堃说的那段话,其实也在讲因果,正如巍山山顶那株古柏,一枯一荣间,不是告诉人们一种哲理吗?
记不得这是第几次来到巍山,但这次应该隔了好长时间,因为这次来,除了上庙的那条土坡,全是水泥路了,庙下方新建的信号塔十分壮观,附近的村民们也享受到了便利,小车直接开到家门口了,从一户人家中传出的笑声,让我感到很是欣慰,求神拜佛都不如做好自己。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