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部《少林寺》电影直接让一个原本破败的小庙子,瞬间成了全国孩子神往的武术圣地。有一阵,外地很多孩子不管成绩多好,偷偷攒钱车票,扛着书包就奔河南去,说啥也要“拜入少林门下”练一套罗汉拳,谁要拦都不带怕的。就这个气场,整个80、90后一波记忆杀,少林寺墙上贴的都是李连杰的海报。那时候的少林寺可不是“景区KOL”,就是个修修补补的小庙,和尚也不多。
李连杰后来自己爆的料,说电影开机头两天,剧组看着院里破凳破床,里头真没有“以武会友”的大僧人。电影里飞檐走壁、大打出手,现实里就是几个小和尚跟着义工晃悠。但就是靠几十年没人问的功夫,生生被李连杰和编剧捯饬成了全国人心心念念的“武术地标”。
往后再看,现在可能很难再有那种全民因一部电影而集体热血的时代,但那股“武侠梦”的劲儿,真的是靠电影一夜唤醒的。也正因为这样,电影带动了人气,功夫带火了庙子,本来穷得叮当响的少林寺,直接成了“灵气之地”,架不住全国观众往里冲。
李连杰后来说,其实当初以为就拍个冷门怀旧片,票房也就是几十万人。谁想到上映直接成爆款。后来他看着一茬一茬后生扔下学业跑向少林,心里其实有点痛,说怕“不自觉助推了盲目追风潮流”。
可是,这后面要是没点“头脑灵光”的操作,少林寺真就还是那个“电影外的小庙”吗?关键人物立马登场——释永信。他一上来就堪比商业鬼才,炮制出了“少林商标帝国”这套神操作。
那气势堪比大厂高管,往后纸面上少林寺可不是你想叫就能叫。你拍西游取经,想来寺庙采个景,麻烦先问问版权费要给多少,还得不带砍价的那种。
张纪中要拍新版《倚天屠龙记》,结果因为剧本里写了“少林寺”这仨字,对方直接甩来一封律师函,二话不说要价两百万。张导咬咬牙,赶紧让编剧改剧本,愣是从头到尾把“少林寺”统统换成别的地名。
周星驰拍《少林足球》,消息一传出,不等电影上映,对方又杀出来了。官方理由都用得“高大上”:“担心损害寺庙形象。”但深层理由就是奔着那一纸版费合同去的。周星驰也牛,死活不改名,结果电影在内地只放了个影子,香港本地小范围流传。不过“少林足球”成了话题热词,流行到现在。
有剧组不想惹事,直接给寺庙换了个鸡贼名字,什么“金顶秃鹫寺”。其实谁都知道,戏里那个寺庙指哪儿,观众心里一清二楚。
这些荒唐戏码,归结到底就是释永信的“生意头脑”太溜了。把一股子信仰文化,活生生搞成了资产运营。成立了自己的“少林武僧团”,踏遍全世界表演沾点少林味儿的功夫,巡演、捞金,两手都不落空。寺庙平时的样子也越来越像大公司了,每一分钱都要算得死死的。
不止如此,少林寺院里的“现代化”操作超乎你想象。投功德箱,二维码就贴在边上,动动手机,随时扫码。祈福超度,一项项写得砖头大字,明码标价。你想全家平安,那得给1899元,“寺内广播”专门喊一遍。不定时的禅修班,一期六天五夜,每人7980元,还得自理来去交通。
释永信个人生活就更叫人议论纷纷。关于“住别墅”“开豪车”之类八卦,各种传得神乎其神。面对外界“成佛成财”的奚落,他也是一副“泰然自若”,常说“为了寺庙发展,无可厚非”。什么“得道高僧”形象,全靠就这波危机公关撑着。
但纸再厚也包不住火。人算不如天算。方丈释永信最终没逃过落马,他那点“小九九”被查得干干净净。“涉嫌挪用公款”“与多名女子保持不正当关系”,再加上严重违背佛教戒律,被带走调查。那一刻,“天下第一禅寺”瞬间拉胯。
新主持上任后,局面开始变模样了。关于商标注册这事,公开表示,该杜绝的得杜绝,佛门清净地不宜再陷进商战泥潭。
少林寺这些年的腾飞,离不开一部电影的造神,也离不开各种商业操作添油加醋。
现在,铁打的庙子流水的方丈,少林寺终于走到个交叉口。是一条继续向钱看的老路,让黄金当香火,还是再往回找点本心,把清净放回菩提树下。风吹过墙头,只看最后谁能把“天下少林”这块金字招牌,真正守出点佛门气度。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