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在历史上它也有与大陆分离的时期,但就跟中国的历史主流是统一一样,台湾每次在分离后,都会再次回归祖国。历史证明:不论有什么样的阻力,不论有什么样的势力,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竟如此浩荡,不可阻挡。关于中国国运与中华民族命运的台湾问题,终会有解决之时。今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四次收复台湾的故事。
早在南宋乾道七年,泉州知州汪大猷便派遣舟船水师驻守澎湖,风浪中飘摇的哨船,成为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澎地区布防的标志。
到了元朝至元二十七年,元世祖设立澎湖巡检司,将台澎地区正式纳入福建同安府管辖,文书往来间,行政管辖的脉络愈发清晰。
明朝初年,朱元璋的海禁政策留下隐患,撤除澎湖巡检司后,倭寇趁机以台湾为跳板,频频袭扰东南沿海,百姓深受其苦。
万历二十九年冬,福建海面的倭寇遭明军围歼,残部狼狈逃回台湾。镇守金门的福建都司沈有容看着海面上散落的战船残骸,下定决心要追穷寇。

▲倭寇一直以台湾为跳板,威胁明朝海防
他挑选最勇猛的敢死之士,驾着高大楼船,借着西北季风扬帆东进,经澎湖直抵台湾西南海岸。
海战打响,明军先发制人施放火箭,火舌舔舐着敌船,倭寇顿时乱了阵脚。眼看败局已定,倭寇把抢掠来的财货抛入海中,想引诱明军争抢。
沈有容治军极严,将士们无一人分心,依旧猛追不舍,将海上之敌全歼。
登陆后,沈有容一边张榜安民,一边继续清剿残寇,深山里坚持斗争的台湾义军早已等候多时,他们熟悉地形,与明军紧密配合,把倭寇的游兵散勇逐个歼灭。
倭寇头目仓皇下海逃遁时,台湾百姓涌上街头,捧着热茶迎接明军,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从国外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时为明朝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春节前夕。
17世纪初,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殖民者盯上台湾。他们以经商为幌子,天启四年在台湾筑城,随后用利诱、威胁的手段不断扩张,最终将整个宝岛置于殖民统治之下。当时在厦门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看着满清统一大陆的局势日渐明朗,心中萌生收复台湾的念头,既为建立抗清根据地,更为解救被荷兰人压迫的高山族同胞。
顺治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着200余艘战船、2万5千将士横渡台湾海峡。船队抵达鹿耳门时恰逢涨潮,将士们趁势登陆,迅速占领海边阵地。他采取先打小股敌人的策略,拿下赤嵌城后,又派兵严守海岸拦截荷兰援兵,随后将矛头指向荷军总督揆一驻守的热兰遮城。这座城堡城垣坚固,配备西洋大炮,郑成功不愿将士们无谓牺牲,下令砍伐竹木,在城四周筑起栅栏、挖掘深壕,将城池团团围住。
日子一天天过去,城里粮尽水绝,从南洋赶来的援兵一次次被击退。揆一派人带着书信求和,许诺献上10万两银子,只求留在台湾,每年再纳银1万两。郑成功断然回绝:"惟有还我台湾,可放尔一条生路。"康熙元年一月,城中荷军只剩十之二三的兵力,郑成功发起总攻,揆一不得不扯起白旗投降。

▲郑成功收复台湾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走遍宝岛各地。有一次,高山族同胞捧着金、银、野草和泥土来见他,他笑着收下野草和泥土,把金银退回,说自己是来收复国土的,不是为了钱财。故事很快传遍全岛,高山族同胞深受感动,纷纷加入开发台湾的行列。
郑成功还送给他们耕牛和农具,派人传授耕种技术,曾经以打猎为生的部落,渐渐学会了开垦农田。
据《诸罗县志》记载,那时汉族移民和高山族以兄弟相称,甚至通婚联姻,民族融合的暖流在宝岛流淌。可惜郑成功积劳成疾,收复台湾当年便病逝了,他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爽继续治理台湾。
除此以外,在世界史上,郑成功获得的热兰遮城堡之战的胜利,也标志着在东西半球的第一次正式海上对决中,东方取得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胜利,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明末清初的两岸虽然分属两个政权,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中国”的认同。清廷从不认为台湾是“外国”,而郑成功也没有“独立为国”的打算,这为之后台湾重归中央管辖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后来当郑氏政权开始有裂土为王的打算时,两岸关系就必然发生根本性变化,清廷不得不加快统一的步伐。
随着时间推移,郑氏政权逐渐生出裂土为王的心思。郑经曾向康熙提出,要台湾按朝鲜例成为清朝属国,这个分裂主张被康熙断然拒绝,在清廷眼中,台湾从来不是外国,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
双方谈谈打打多年,康熙二十年,郑经去世,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自相残杀,最终由刘国轩、冯锡范拥立郑克爽继位。
此时康熙已平定三藩之乱,国力强盛,收复台湾的时机成熟了。他任命精通海战的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让他打造战船、操练水师。

▲康熙为庆贺收复台湾,绘制了《钦定平定台湾凯旋图》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领清军东征,经过七天激战,攻克澎湖,全歼郑军精锐。澎湖失守后,郑克爽六神无主,刘国轩劝他顺应时势归顺清廷。
消息传到北京,有些满族大臣主张拒绝投降,直捣台湾报仇雪恨,康熙却摇摇头说:"台湾兵民同是炎黄子孙,既愿臣服,何忍再以刀刃相加?"他下旨接受投降,承诺赦免所有人的罪过。
8月11日,清军东进至台湾鹿耳门。郑克爽率文武百官,在岸边迎接王师,向施琅缴上印玺、台湾疆域图、土地户籍册。
与大陆为敌22年的台湾,终于统一,成为福建省的一个府。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使台湾成为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最高地方行政区。
好景不长,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此后五十年,台湾同胞在殖民统治下饱受苦难,却从未放弃回归祖国的信念。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在《宣战布告》中宣布,所有涉及中日关系的条约一律废止,《马关条约》也在其中。

▲托庇神威,重归祖国
中国的主张得到盟国支持,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将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十月上旬,中国军队陆续开赴台湾,准备接收。
25日上午,台北公会堂里举行受降仪式,短短五分钟,结束了日本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陈仪通过电台宣布:“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皆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本人特向我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台湾现已光复!”公会堂外掌声雷动,百姓们举着国旗欢呼雀跃,不少老人流下激动的泪水,分离五十年后,宝岛终于重回祖国怀抱。
从沈有容驱倭到郑成功逐荷,从康熙统一到抗战光复,每一次都印证着一个真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潮流。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