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花4499元买的Pocket 3,节后直接跌到3599元,这波血亏900元谁能忍?”10月8日,大疆多款产品降价的消息冲上热搜,评论区瞬间被“大冤种”的自嘲刷屏,而大疆“双十一常规促销”的回应更让争议进一步发酵。一边是消费者的维权怒潮,一边是品牌的降价操作,这场风波背后远不只是“促销惹的祸”。
此次大疆的降价力度堪称“史上罕见”,覆盖了从手持影像到无人机的多个核心品类。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价1478元,Mini 4K航拍无人机降幅同样达到1478元,而上市近两年的爆款口袋云台相机Pocket 3,不仅标准版直降700元,全能套装更是狂降900元,降幅高达20%[__LINK_ICON]。更有甚者,Mavic3 Pro等高端机型降价超3000元,电商平台促销页面一经上线便被抢爆。
但狂欢的背后是另一群消费者的崩溃。大量国庆期间刚入手的用户晒出订单维权,有人刚线下提货不到24小时就遭遇降价,追问门店时却被明确告知“不可能降价”;有人在山姆等渠道购买仅十天,联系客服只得到“抱歉、不保价”的敷衍回应[__LINK_ICON]。更刺眼的是渠道“双标”——线上部分店铺可享7天价保退差价或30天无理由退货,线下消费者却被统一拒绝,这种差别对待让不满情绪彻底爆发。
面对满屏质疑,大疆官方回应称此次价格调整是“双十一常规促销安排”,提前预告是为帮助消费者规划购买决策,并表示正通过多渠道提供支持。但这个说法显然没能平息怒火,网友直接回怼:“国庆买的时候怎么不预告?这算哪门子提前告知”,更有人吐槽回应“没诚意,全是借口”。
事实上,降价的真实原因藏着行业竞争的暗流。数据显示,大疆全球智能影像设备市场份额已从2023年的19.1%跌至2024年的13.2%,而影石创新同期份额已攀升至35.6%,专业赛道压力陡增。更致命的是跨界围剿——OPPO已启动手持影像设备项目,vivo首款云台相机也即将上市,这些手机厂商凭借供应链优势和线下渠道便利,正步步紧逼大疆的生态壁垒。
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价既是“清库存”也是“筑防线”。Pocket 3等机型已步入生命周期末期,降价可为2026年一季度即将发布的迭代款铺路;而超常规的降价幅度,本质是构筑价格护城河——让刚入局的对手若跟进降价则面临亏损,若高价上市则难以吸引用户,为新品争取缓冲时间。
这场骂战的本质,并非消费者拒绝促销,而是对“ timing陷阱”和“渠道歧视”的不满。正如有网友所言:“早买早享受没问题,但刚原价卖完就断崖式降价,这不是促销是割韭菜”。尤其是线下门店在降价前仍承诺“不会降价”,这种信息差让消费者感觉被刻意误导。
律师明确表示,企业有权自主调整价格,但合理规划降价节奏、减少用户心理落差是品牌责任,由此引发的反感需企业自行承担后果。而线上线下的售后双标更戳中痛点——同样是真金白银消费,仅因购买渠道不同就待遇悬殊,暴露了品牌对线下渠道管理的疏漏,也消耗着用户的信任。
对消费者而言,眼下最实际的应对是善用售后规则:线上购买且仍在保价期的可申请退差价,符合30天无理由退货条件的可果断退货;线下用户可持续跟进品牌政策,或向市场监管部门反馈诉求。更长远来看,面对数码产品“早买早亏”的现状,重大促销节点前观望已成更稳妥的选择。
对大疆而言,此次风波是一记警钟。在激烈竞争中,降价确实是抢占市场的有效手段,但品牌根基终究是用户信任。若为短期销量牺牲老用户体验,甚至出现渠道管理混乱,可能会陷入“降价换销量,口碑丢存量”的恶性循环。毕竟,消费者可以等双十一再买,也可以选择对用户更友好的品牌。
这场降价争议早已超越单一事件,成为科技品牌平衡市场竞争与用户体验的典型考题。如何在“活下去”和“被喜欢”之间找到平衡,不仅是大疆需要解答的问题,更是所有消费电子品牌必须面对的课题。
更新时间:2025-10-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