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号那天,我刷到103岁的杨振宁先生在北京走了的消息,手里的奶茶都顿了一下。
这位物理学界的大牛一走,不光科学界集体难受,连咱们普通网友都跟着揪心,毕竟他的名字,上学时课本里就没少见,说是“活化石级的科学家”一点不夸张。
杨先生走了之后,清华很快设了缅怀室,我刷到网友拍的视频,里面摆满了花圈和鲜花,连角落都没空着。
后来看报道才知道,截至21号下午3点,光校外想进去缅怀的人就有4500多个提交了预约,缅怀室每天从早上9点开到晚上9点,就这还总有人排着队。
能让普通人和学生这么惦记的科学家,真没几个。
更受关注的是他的追悼会,据生前好友王宫保说,定在24号周五上午9点,地点是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
可能有人不知道,八宝山那地方可不是随便用的,一般都是给对国家、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用的,比如以前的老科学家、老艺术家。
杨先生能在这儿开追悼会,不用多说也知道他在咱们国家科研领域的分量。
本来想单纯感慨下“大师陨落”,但翻了翻中科院和清华物理系发的悼文才发现,他的贡献远不止课本里那点。
比如他当年提的“杨-米尔斯方程”,现在成了粒子物理的基础;还有他后来回国帮清华建高等研究院,拉了不少顶尖学者过来。
这么一看,大家缅怀的不只是一位老人,更是一位实实在在推动中国物理发展的“领路人”。
本来以为大家都在安安静静送杨先生最后一程,结果才过4天,网上就开始作妖了。
矛头居然全指向了翁帆女士,绕来绕去还是那老话题,21年前的“爷孙恋”。
都2025年了,还有人抓着年龄差不放,也是挺没意思的。
记得2004年12月24号,他俩在汕头登记结婚的时候,就因为54岁的年龄差闹过轩然大波。
杨先生比翁帆奶奶还大1岁,当时翁帆还在读研究生,媒体跟疯了似的往学校堵她,无奈之下她只能暂时离开学校。
媒体没堵到人,又转头去问她同学,结果人家同学直接怼回去了:“你们别再打扰她了,网上那些不公正的话都快让她伤心死了,我都替她难过。”
还说翁帆绝不是为了利益才结婚,人又可爱又善良。
更过分的是,有人借着杨先生离世的热度编谣言,说什么“翁帆只拿到一套别墅的居住权,现金全给了前妻的三个孩子”。
我一开始还纳闷这消息哪来的,后来才想起8年前杨先生的助理就辟过谣,说这些都是瞎编的。
还有个叫“宛宛的花园”的博主,居然把他俩的爱情说成“女性被压迫的故事”,这不纯纯为了流量没底线吗?还好平台出手快,直接把这人永久封禁了。
搞不清这些人咋想的,人家刚失去亲人,就这么往伤口上撒盐,良心不会痛吗?
其实骂归骂,很多人可能都没真正了解过,翁帆和杨振宁这21年到底是怎么过的。
光盯着年龄差瞎猜“图钱”,根本没看到人家婚姻里的实在日子。
翁帆以前在节目里说过,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她把自己的生物钟都调成跟老公一样,早睡早起,还跟着一起练太极拳。
不光是生活上,学术上俩人也能搭得上,一起翻译著作,一起讨论学术问题,没事还去山边散散步。
而且杨振宁还很贴心的教翁帆开车。
能把日子过成这样的夫妻,不管年龄差多少,都挺让人羡慕的。
还有人总问“杨先生走了,翁帆能拿到多少遗产”。
其实看他俩以前的做法就知道,钱对他们来说没那么重要。
这些年他俩一直在捐款,一会儿给清华物理系捐,一会儿给公益项目捐,手里估计也没留多少。
但翁帆说过,杨先生是她生命里的“带路人”,她能考上清华大学建筑历史系的博士,背后少不了杨先生的鼓励。
如此看来,杨先生留给她的,哪里是钱能比的?那是对学术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是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往前走的底气。
现在杨先生走了,49岁的翁帆还得继续往下走。
咱与其在网上瞎猜人家的日子,不如多学学杨先生对学术的较真劲儿,多给翁帆点安静的空间。
爱情本来就有很多样子,有人爱颜值有人爱钱,翁帆爱杨先生的学识和人品,这有什么好嘲的?
希望大家能理性点,少点诋毁多点包容,也祝翁帆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继续好好走下去。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