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早盘,伦敦现货金价冲破4150美元/盎司,年内涨幅已经超过57%。
同一天,中国银行发公告说要上调积存金门槛,工商银行的积存金产品在支付宝上短暂显示"系统维护",不让开户。
10月初开始,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宁波银行接连发布风险提示,有的直接提高起购金额。
宁波银行在10月9日把积存金起购门槛从900元提到1000元,
工商银行10月13日把"如意金积存"最低投资额从850元调到1000元,
中国银行紧随其后,10月15日起把门槛从850元调到950元。
东京金店拒客,散户排队抢金条
不只是中国的银行在降温。东京黄金经销商Nihon Material开门营业仅一小时,新客户就已被拒之门外。
40岁的建筑公司董事大贯健司成功买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份贵金属——一根小金条,尽管需要等待一个月才能拿到货,他依然满心欢喜。
黄金投资者雪棣看着账户里接近50%的浮盈说:"黄金,于我而言是一种值得等待的资产。"这句话可能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从年初到现在,金价从2600多美元一路涨到4000美元以上,很多普通人真的赚到钱了。
国内的金价同样夸张,周大福、周大生这些品牌的金饰价格突破1200元/克,比年初涨了50%多。
10月15日,周大福等多家金店金价大涨20元/克,报1235元/克。全国黄金回收均价升到920元/克,创了年内新高。
小红书和抖音上到处是晒收益的帖子,"囤金"、"定投黄金ETF"成了热门话题。
很多人在问:"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银行为什么着急踩刹车
说白了就是怕出事。金价涨得太快,波动太大,散户容易冲动追高。
银行提高门槛,一方面是保护投资者,另一方面也是保护自己——别到时候客户亏钱了来找银行麻烦。
有银行人士说得直接:价格剧烈波动、市场情绪偏热的时候,提高投资门槛、发布风险提示,既保护散户,也防范机构自身的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
建设银行在公告里写得很清楚:近期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提升。
建议投资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工商银行也提醒:近期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贵金属价格波动较大。
客户经理们私下也在劝:"近期市场波动频繁,不宜盲目追高或短线操作。"
白银更疯狂,年内涨了快80%
相比黄金,白银的表现更夸张。
10月9日,现货白银首次站上50美元/盎司,13日盘中最高价达51.714美元/盎司,14日盘中价格最高冲到53.579美元/盎司,年内涨幅接近八成。
这波行情来得又急又猛。10月8日,伦敦现货黄金首次突破40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
10月13日盘中再创历史新高至4085美元/盎司。
截至发稿时金价虽然回落到4120美元/盎司,年内累计涨幅依然高达57%。
黄金ETF成交额破万亿
投资渠道的变化也值得注意,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内我国黄金ETF成交额已超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逾两倍。
2025年一季度,国内黄金ETF持仓增长23.47吨,较2024年一季度增仓5.49吨同比增长327.73%。
相比实物黄金,黄金ETF确实有优势:不用担心存储,随时可以买卖,门槛低,几百块就能入手。年轻人更喜欢这种方式。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我国黄金储备达7406万盎司,环比增加4万盎司,这已经是连续11个月增持。
全球央行也在买。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166吨。
美联储降息是关键
说到底,金价涨这么猛,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脱不了关系,
9月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市场预期接下来10月和12月还会各降25个基点,降息意味着美元贬值压力增大,黄金的避险属性就凸显出来了。
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说,黄金已经超越欧元,成为全球央行第二大储备资产。他预计,随着ETF资金持续流入,新增投资需求会成为未来金价进一步上行的动力。
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明明甚至认为,在乐观假设下金价有望突破4800美元/盎司。
他的理由是:现在主要是北美、欧洲的资金在流入黄金,亚洲资金在4月之后一直比较平淡,未来还有可能继续流入。
短期追高要小心
金价短期波动剧烈,盲目追涨容易翻车。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建议,普通投资者应该把黄金当成资产组合中的长期对冲工具,不是短线投机品。
定期投资有助于平滑风险,千万别重仓或者集中投入。
美国银行10月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43%的受访投资者将"做多黄金"列为最拥挤交易,超过了"做多七巨头"的39%。
这说明什么?市场已经很热了,拥挤的交易往往意味着风险在积聚。
业内人士提示要关注几个风险,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低于预期、地缘政治风险低于预期、全球经济增长超预期,以及全球央行购金不及预期。
任何一个因素出现变化,金价都可能大幅回调。
长期看好,短期谨慎
金价的长期上行逻辑还在。全球央行持续购金、美联储降息周期、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这些支撑因素短期内不会消失。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价值依然稳固。
但是短期来看,现在的价格已经不便宜了。追高有风险,回调可能随时出现。
对于普通人来说,与其在高位冲动入场,不如等市场冷静下来再做打算。毕竟投资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
银行收紧门槛、发布风险提示,其实是在给市场降温。
这个时候更需要理性,别让赚钱的兴奋冲昏了头脑。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