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飞书正式官宣加入双11备战,核心打法很明确,用好AI和多维表格,把电商效率重新搭一遍。
这消息一出来,不少做电商的朋友都有点兴奋,毕竟每年双11最头疼的就是“明明忙到飞起,效率却没跟上”。
近期飞书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晒了不少电商增效的实际案例,像伊芙丽、禾风一漾、蕉内这些大家眼熟的品牌,还有营养工厂、得到都在跟他们合作搞AI实践。

今年以来,飞书在电商行业的动作挺密集,一直在跟企业搭伙做AI落地,还特意把多维表格拎出来,说这是“AI跟业务融合的抓手”。
飞书有个观点我觉得挺有意思,说“电商是中国首个真正被AI深度变革的行业,双11就是AI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试金石”。
这话听着有点绝对,但细想下来,好像还真有道理。

很多人可能会问,AI能落地的行业不少,为啥偏偏是电商先被深度变革?其实飞书这时候加码电商,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而是市场诉求和行业特性凑到了一块儿。
2025年初大模型火起来之后,飞书自己观察到,平台里绝大多数AI实践都集中在电商领域。
过去一年,他们跟不少电商从业者、消费品牌聊过,发现这些人身上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既有对AI的焦虑,又有特别强的学习热情。

说白了,大家都怕在同质化竞争里掉队,所以特别想找到能真正用起来的AI工具,帮自己“多走一步”。
这种心态太真实了,电商行业本来就卷,谁先抓住实用工具,谁就多一分胜算。
更关键的是,电商行业本身就带着AI落地的“先天优势”,这三点优势要是没了,AI想扎根都难。
第一是数据基建够完备,电商算是数据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了,从做决策到实际执行,都靠数据说话。

像大家常用的ERP系统,聚水潭、旺店通这些,还有各平台的后台,抖音罗盘、淘宝生意参谋,早就攒了海量的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就是AI的“生长土壤”,没这东西,AI再厉害也没处发力。
第二是内容需求够旺盛,电商离消费者最近,变化也快,每天都要产出大量图文、视频、直播话术。
就拿短视频来说,头部商家一天要做上百条素材,光靠人工根本忙不过来。
AI的批量生成和精准匹配能力,刚好能解决“内容不够用”的痛点,这点怕是做电商内容的朋友最有体会。
第三是迭代速度够迫切,电商受季节、平台规则、竞品动态影响太大了。

就说双11,平台规则隔几天就变一次,要是反应慢了,之前的准备可能全白费。
多维表格的灵活迭代特性,能快速跟上这些变化,让效率优势被放大不少。
很显然,这三点凑在一起,电商成了AI落地的“天然沃土”。
聊完电商的优势,再说说飞书是怎么把AI和业务捏到一块儿的。

很多人用AI工具时都遇到过一个问题:AI工具和业务工具是分开的,用AI的时候要跳转到别的地方,用完再切回来,反而更麻烦。
飞书的解决办法,就是靠多维表格。
飞书给多维表格的定位很清晰,既是业务工具,又是AI抓手。
简单说,就是让AI自然嵌进商家的日常操作里,不用改原来的工作习惯,就能把效率提上去。
这个思路看着简单,实际落地靠的是两个核心功能:“AI列”和“自然捷径”。

大家用表格的时候,新建列是常有的操作。
飞书在这个环节直接加了AI工具调用入口,比如用DeepSeek写文案、用即梦4.0做图、用Kimi提取图片里的信息。
本来想单独打开AI工具干这些事,后来发现直接在表格里就能搞定,省了不少跳转的功夫。
影视飓风就用了这个功能,他们在多维表格里内置了圣图AI,只要填好创意和指令,几分钟就能批量生成20张以上的视频封面。
以前做封面可能要设计师熬半天,现在AI几分钟搞定,省下来的时间能多剪两条视频,这效率提升可不是一点点。
还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叫刘世奇,他用多维表格搭了个“数据抓取-AI分析-结合趋势”的工作流,把选品周期从原来的“按季度算”改成了“按天算”。
更厉害的是,他们团队才6个人,一年能卖3000万。

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可见工具用对了,小团队也能爆发出大能量。
除了嵌AI功能,多维表格还解决了电商的一个大痛点,数据分散。
做电商的朋友都知道,一般要同时运营抖音、淘宝、小红书好几个平台,数据散在各个后台,想看个整体情况得一个个导出来,特别麻烦。
飞书用RPA工具把全平台的数据抓过来,再结合AI分析,生成自定义的仪表盘。

这样一来,想看看“某个单品在抖音和淘宝的转化率对比”,直接看仪表盘就行,不用再依赖平台给的基础数据。
如此看来,这一下就把“数据孤岛”的问题解决了。
有了好用的工具,还得看实际用起来效果怎么样。
今年双11,飞书就晒了几个头部客户的案例,还把这些案例做成了行业模板,让其他商家能直接用。
交个朋友直播间用多维表格搭了个“直播驾驶舱”,把各个平台的直播数据都整合进去,AI还能根据数据生成第二天的直播策划方案和主播话术。

现在他们能做到7×20小时连轴转,主播话术要调整,半小时就能弄好。
以前调整话术可能要开会讨论大半天,现在AI直接给方案,效率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营养工厂的客服也用了这个工具,他们把客户的聊天截图发到飞书群里,系统会自动同步到表格里,AI接着就会生成问题总结和标签,比如“需求-售后”“产品-食品”,还能生成舆情看板实时监控。
没做这个之前,客诉处理要一天,现在几小时就能搞定,还能覆盖所有客户。
飞书说这些案例不是偶然,而是能复用的模板。

现在他们已经攒了覆盖MCN、品牌电商、跨境等多个场景的模板,中小商家不用自己琢磨,直接套用就行。
这对没什么技术团队的中小商家来说,太实用了,毕竟不是谁都有精力从零开始搭AI工具。
说到底,飞书做的事其实是当“工具的工具”,一边连着凉音、淘宝、京东这些电商平台,一边整合AI能力,帮商家从“数据孤岛”走到“全域经营”,从靠经验做事变成靠“数据加AI”做事。
今年双11,珀莱雅、蕉内、安克这些头部品牌已经在用飞书的方案备战了。

其实电商行业现在正从“靠人堆效率”转向“靠AI提效率”,飞书的多维表格刚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能落地的办法。
对商家来说,双11是每年的大考,能不能用对工具、提对效率,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成绩。
而飞书这次的尝试,也给AI和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样本。
以后要是有更多这样能落地的工具,电商行业可能会变得更有意思。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