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ABB在其位于上海的机器人超级工厂内举办了一场重量级新品发布会,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三大全新机器人系列——Lite+、新一代IRB 1200小型机器人和PoWa协作机器人。三款产品覆盖从基础搬运到精密加工、从工业自动化到人机协作的多个关键场景,代表了ABB对中国制造业转型需求的又一次深度响应。
尽管是一场新品发布会,但它所传达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这既是一场面向中端市场的战略调整,更是ABB在中国市场深耕三十年之后,对“本地创新、本地生产、本地服务”的一次系统性强化宣言。
新品背后是“领御华章”本地化战略的兑现
本次发布的三大系列各有侧重:Lite+系列专为基本的物料搬运及拾取和放置操作而设计,主打灵活性与易部署性,尤其适用于中小企业,降低自动化门槛;新一代IRB 1200在轻量化、速度与精度方面全面提升,更适合高节拍的装配、抛光和涂胶等高速、高精度应用;PoWa协作机器人系列是一款为速度、协作和效率而打造的紧凑型协作机器人,不仅具备5.8m/s的工业级速度,还支持“开箱即用”(从开箱到正常运行仅需60分钟)和无代码编程,释放中小企业部署协作机器人的时间与成本压力。从产品设计、制造到服务体系,ABB为中国客户提供的机器人产品90%以上已实现本地化生产。这种全价值链的布局,是外资企业在中国机器人赛道上极为罕见的深度下潜。
ABB推出三大全新机器人系列
这一系列本地化举措背后,是ABB对中国机器人市场演进脉络的深刻把握。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在过去十年大致走过了两个阶段:初期由外资品牌主导,主要聚焦高端制造领域;近年来,随着本土机器人企业快速崛起,中低端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产品性价比成为突出的竞争焦点,“价格战”现象也开始频繁出现。而眼下,中国机器人行业正进入“第三赛段”——需求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特别是在通用工业与中小企业中,客户更看重应用易用性、部署速度与性价比。
这一趋势验证了一个观点:真正的高质量自动化,不再是“高大上”的专属,而是“快、小、灵”的普及化技术。而ABB的优势,恰恰在于“平台化”与“生态整合”。3款新品全部搭载ABB自研OmniCore™控制平台,可与RobotStudio®等软件无缝协同,实现“硬件-软件-AI”的全面集成。这意味着无论是刚踏入自动化的工厂,还是希望迭代升级的中大型企业,均可在ABB生态内找到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不是“适配中国”而是“以中国为起点”
ABB机器人业务部全球总裁马思康在演讲中明确表示,未来机器人发展方向将是“自主性+多功能性”,机器人将不再依赖大量编程,而是具备视觉、感知与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实现“看得懂,听得明,做得准”。“我们追求的不只是更快的机器人,而是能自主判断环境、自动完成任务的智能系统。”马思康表示,“这正是我们此次3款产品背后的愿景。” ABB集团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中国区总裁韩晨,则强调了“中国优先”的产品策略路径已从跟随全球到反向输出:“很多年前我们是把海外产品拿到中国来适配,而今天我们在中国为中国开发产品,然后推向全球。”他特别提到,PoWa就是基于对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广泛调研后诞生的——一款能在低速人机协作、高效全自动化之间无缝切换的工业级协作机器人。
ABB机器人业务部全球总裁马思康
ABB面向国内客户提供的机器人中,90%以上已实现本土化制造,配套的伺服电机生产线年产能达6万台,ABB在超级工厂的自动化喷房也即将投入运营,这是中国第一条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全自动化喷涂生产线。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不是针对中国市场的简单“适配版”,而是以中国为需求原点研发的全球级新品:比如PoWa系列在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扩展至6种不同负载类别,负载范围从7kg~30kg,预计将被推向亚洲其他国家甚至欧美市场。
ABB集团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中国区总裁韩晨
结束语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占据全球一半以上的安装量。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机器人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创新试验场。对于ABB而言,三十年本地化深耕已结出成果:从全球第一家在中国实现研发、制造、服务全价值链落地的机器人企业,到如今真正“以中国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战略转型,ABB正在以中国为起点重构其全球市场打法。而中国制造,正是站在这场革新的“C位”。
内容来源:现代制造
责任编辑:朱晓裔
审 核 人:李峥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