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25年上半年芯片出口额对比:韩国5218亿元,中国是多少

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2025年上半年,韩国芯片出口额定在了733亿美元,同比还涨了超一成,这些年从三星的HBM到海力士的DDR5,韩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声量一直不小。

那么同期中国芯片出口额是多少呢?明明中国的出口额数字更亮眼,可为什么一提起芯片强国,多数人先想到的还是韩国?

2025年上半年,韩国芯片出口733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5218亿,但韩国基本是靠高端芯片撑起来的。

自从AI产业火了之后,全球AI服务器对高带宽内存的需求涨得跟翻跟头似的,光三星和海力士这两家,就占了全球HBM产能的80%还多。

这类芯片的单价特别高,一块HBM3的价格差不多是普通DDR5内存的5倍,订单更是像潮水似的涌过来,大多来自英伟达、微软这种要搭AI算力中心的巨头。

也难怪首尔江南区的房价有特殊支撑,三星和海力士每年给核心员工发的年终奖,够不少人直接在那儿买房,这也算是韩国芯片产业高端红利的一个小写照。

但韩国靠高端芯片赚高利润,可中低端产能不够,有些成熟工艺芯片反而得从中国进口,中国虽说出口量大,但高端芯片还得靠海。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芯片出口同比跌了11%,不是中国不想卖,是美国对高端芯片的禁令收得紧,连Nvidia的A100显卡都成了灰色市场的硬通货。

每块比原价贵出30%还多,这也能侧面看出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供给缺口。

其实这出口结构的差异,背后藏着两国完全不同的产业布局思路,韩国走的是集中资源攻高端的路子,中国则在补全产业链上使劲。

韩国政府对芯片产业的支持,来得直接又实在,2024年5月就推出了26万亿韩元的半导体补贴计划,光这笔钱就有1300亿人民币,尹锡悦政府还把半导体写进了国家战略。

就是只要能保住高端芯片的领先地位,预算上绝对不卡壳,到了2025年上半年,看到AI芯片的潜力后,韩国又宣布追加24.8万亿韩元,足足有1200亿人民币,专门用来研发AI芯片。

目标就是要把HBM和先进制程的优势攥紧,不让其他国家有赶超的机会。

三星的布局更显精明,一边在韩国本土工厂全力生产HBM,抢高端市场,一边悄悄扩建西安的NAND闪存工厂。

现在这座工厂的产能,占了三星全球NAND闪存总产能的25%,主要生产中低端存储芯片,专门供中国市场。

这种本土攻高端、中国产中端的两头布局,既避开了中国在中低端芯片上的产能优势,又能牢牢抓住中国市场的需求,算盘打得很细。

中国的应对则盯着补短板,2025年上半年,中国芯片企业花了1779亿元采购半导体设备,这金额比美国和韩国同期的设备采购额加起来还多。

这些设备里,一部分是用来扩建成熟工艺产线,保障中低端芯片的出口产能。

更关键的是投到了研发端,国产光刻机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有人在朋友圈晒的007打卡照里,背景就是光刻机的激光校准设备,配文写着再调0.1微米,就能过可靠性测试,看得出来进度抓得紧。

政策端的支持也没落下,中国第三期半导体大基金3381.81亿元已经到账,这笔钱没敢分散投,专门盯光刻胶、离子注入机这些卡脖子的环节。

要是只盯着上半年的出口额看,很容易让人觉得中国芯片产业已经很强了,可把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中国还有个更显眼的标签,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

每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大概6000多亿美元,而中国每年进口的芯片金额接近4000亿美元,占比超60%。

这些进口的芯片里,80%都是14nm以下的先进工艺货,就像华为、小米高端手机用的骁龙8Gen4芯片,还有数据中心需要的高端服务器芯片,基本都得靠台积电、三星代工,要么就是直接进口英伟达、英特尔的成品。

但与此同时,中国芯片出口的增长速度是真的让人惊讶,根据工信部2025年8月发布的数据,单月中国出口芯片333.9亿个,同比增长0.3%。

1-8月累计出口2330亿个,同比涨了20.8%,金额方面,1-8月出口额到了9051.8亿元,增长23.3%,算下来平均每次出口的金额大概38亿元。

为什么会出现大进大出的情况?核心原因是产能扩得快,这几年中国新建的芯片工厂里,成熟工艺产线占比超70%,像中芯国际的天津工厂、华虹的无锡工厂,产能上去了,自然有更多芯片能出口。

以前中国只能生产40nm以上的低端芯片,现在已经能稳定量产28nm芯片,部分企业甚至突破了14nm工艺,虽说良率还在升,但已经有能力出口中高端芯片了。

不过这种双身份也藏着隐忧,进口的是高价值高端芯片,出口的是低价值中低端芯片,相当于用10块中低端芯片的利润,才能换1块高端芯片的成本,这种量价倒挂,正是中国芯片产业要突破的关键。

现在全球芯片市场的格局很清晰,中国靠成本抢中端,韩国靠技术守高端,但这个格局正在慢慢变。

中国芯片的最大优势就是成本,因为成熟工艺产线集中,国内供应链配套又完善,中国造一块28nm的电源管理芯片,成本比台积电低20%到30%。

这种优势已经让不少海外企业感受到压力,东南亚的芯片设计公司,以前习惯找台积电代工,现在开始转找中国的晶圆厂,欧洲的汽车电子厂商,也把部分中低端芯片订单分给了中国企业。

但海外企业的优势也很突出,在7nm及以下的先进工艺领域,台积电、三星的技术至少领先3-5年。

像HBM、高端CPU这些细分领域,美国、韩国企业几乎垄断了市场,三星的HBM4预计2026年量产,而中国长鑫存储的HBM3还在测试阶段,预计2026年才能小规模量产,进度上差了一代。

不过中国的突破速度也在加快,除了光刻机研发,长鑫存储的HBM3已经完成了和国内某AI服务器厂商的适配测试。

虽说产能还没上来,但至少打破了只能依赖韩企的局面,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良率提上来后,已经能代工部分中端手机芯片,像小米的某款中端机型,就用了中芯国际代工的芯片,这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

未来的芯片战,本质上就是时间战,如果中国能在3-5年内实现7nm工艺量产,同时把HBM的产能提上来,那出口清单里高端芯片的占比会大幅提升。

到时候不仅能少依赖进口,还能直接冲击韩国、美国企业的市场,反之,如果海外企业继续在高端领域封锁技术,中国的出口可能还得停在走量阶段。

就像我们平时用的手机,下次要是遇到涨价,别只觉得是品牌溢价,很可能是首尔某实验室里,一块HBM芯片的测试又失败了,导致供应链紧张。

也可能是国内光刻机研发卡在了某个关键零部件,影响了中端芯片的产能。

芯片产业的每一个数据波动,最后都会落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我们盯着930亿和733亿这两个数的差距看,因为它不只是两组冰冷的数字,更是中国芯片产业从大往强走的必经之路。

信息来源:

韩国上半年ICT出口超1150亿美元 芯片出口达733亿--新浪财经

中国芯片出口继续快速增长,依托成本优势,反杀美国芯片--FM950广西音乐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科技   韩国   中国   出口额   上半年   芯片   三星   产能   低端   光刻   工艺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