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下午,华盛顿白宫。
特朗普在镜头前签署了两项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对全球100多个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其中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加上此前的20%,累计税率达到54%。
这位"关税总统"估计以为,这次中国肯定得跪下求饶。
没想到,仅仅两天后,中国的反击就来了。
不仅对美国商品征收34%反制关税,更是祭出了稀土管制这张王牌——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命脉,瞬间被卡住了脖子。
对中国的这次反击,外媒形容得很准确:中国打出的每一张牌,都瞄准了美国经济的要害。
这次关税大战才开打半个月,美国就开始释放软化信号。
4月21日,沃尔玛和塔吉特的CEO们匆忙进入白宫,私下警告特朗普:全面关税政策可能严重扰乱供应链,未来几周美国超市货架可能空空如也。
美股、债市、汇市连续三杀,每当特朗普对中国口出狂言就暴跌,一缓和就暴涨,搞得华尔街人心惶惶。
可这些压力,2018年第一次贸易战时美国也经历过,为啥这次特朗普这么快就扛不住了?
关键在于,中国手里的牌比2018年强了太多。
先回顾一下2018年那轮较量。
当时特朗普的想法很直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太大,每年好几千亿美元流出去,必须收拾收拾中国。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计划对价值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2018年7月6日,美国正式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
中国商务部同日作出反制措施,对价值34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
那时候的博弈看似势均力敌,但中国其实处于相对劣势。
数字很说明问题: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占其货物出口总额的19.2%,而美国在中国进口中的占比仅为7.3%。从依赖度上看,中国更需要美国市场。
但美国也有软肋。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苹果、特斯拉这些巨头谁都不敢轻易放弃。
更关键的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门类齐全,很多美国公司的供应链深度绑定中国。
你加关税,成本最终还是得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
那轮交锋持续了两年多,双方都有损失,但谁也没能彻底压倒对方。
到了2025年,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对美国的依赖度大幅下降。
同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这为2025年的这轮较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次关税大战,中国展现出来的底气明显比2018年足了很多。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手里多了两张关键的新牌。
第一张是稀土控制权。
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权,从开采到精深加工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美国想找替代供应商?短期内根本不现实。
即使其他国家有稀土矿,但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成本优势。
今年4月4日,我国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效果立竿见影。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商务部关键矿产咨询委员会主席丹尼尔·皮卡德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说中国,说出口持续中断"可能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声誉"。
你看这个转变多有意思?之前是美国威胁制裁中国,现在是美国专家求着中国别断供。
4月15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说得更加直白:稀土是中国在此轮贸易战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中国打出了这张"强有力"的牌,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第二张是全球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更成了"世界供应链中心"。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更重要的是,中国对美国的依赖度大幅下降了。
2024年,中美贸易额为6882.8亿美元,看起来不少,但美国占中国进出口总额比重已降至11.2%,创下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最低水平。反过来,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依赖度却在增加。
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局面:中国不怕"脱钩",但美国怕。
再者说,美国这次对全世界挥舞关税大棒,把欧盟、英国、越南等100多个贸易伙伴都得罪了个遍。
原本应该是拉拢盟友围堵中国,结果把大家都推向了中国这边。正如中国台湾媒体人介文汲嘲笑的:从来没见过这种玩法,本来中国还得小心被"八国联军"围攻,现在看来,被八国联军围攻的反而是华盛顿。
从更深层次看,这次关税大战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美国那套控制别国的手段,对中国越来越不管用了。
过去几十年,美国怎么让其他国家听话?
主要靠几招:设置产业升级门槛,掌控技术标准,威胁金融制裁,进行军事威慑,最狠的是切断SWIFT支付体系。
这套组合拳,曾经让很多国家望而生畏。
可现在这些招数对中国都不好使了。
先说产业升级门槛。
以前美国可以通过技术封锁,让其他国家只能做低端制造,高附加值的活儿都被美国垄断。但中国已经在5G、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突破,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国。
你想卡我脖子?我有自己的技术路线。
再说技术标准设定。
美国曾经可以通过制定国际标准,让全世界都按它的规矩来。现在中国有自己的标准体系,而且在国际上话语权越来越强。华为的5G标准、中国的高铁技术,哪个不是世界领先?
金融制裁威胁更是如此。
SWIFT支付体系本来是美国的杀手锏。俄乌冲突后,西方切断了俄罗斯的SWIFT网络,想让俄罗斯经济崩溃。
但俄罗斯转而通过其他支付渠道和货币进行贸易,经济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垮掉。这说明,当有替代方案存在时,SWIFT制裁的威力就没那么大了。
对中国来说,情况更复杂。
美国很清楚,一旦对中国使用SWIFT这张牌,后果是双方都承受不起的。
中国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
真要把中国踢出SWIFT,全球贸易体系都会受到冲击,美国自己也会遭受重创。
光是加征关税导致中美贸易往来半瘫痪,就让特朗普寝食难安了,要是真敢切断SWIFT,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面对这样的僵局,美国开始寻找出路。
2025年5月,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
5月9日至12日,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访问瑞士,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了中美经贸高层会谈。
双方在日内瓦就关税等核心议题达成了阶段性共识,宣布取得"重大"与"实质性"进展,并承诺建立经贸磋商机制。根据协议,美国将在90天内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降至30%,中国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降至10%。
6月5日,中美两国元首还进行了通话。
但即便如此,中国的态度依然很明确:既然达成了共识,双方都应遵守。中方会严肃认真执行协议,但美方也应实事求是看待取得的进展,撤销对中国实施的消极举措。
很多人只看到了关税数字的起起伏伏,但真正的变化在更深的层面。
这次关税大战,最大的成果不是谁赢了,而是彻底暴露了美国控制其他国家能力的衰退。
过去,美国说制裁谁就制裁谁,说切断谁的贸易就切断谁的贸易。现在呢?对中国,这些招数统统失灵了。
更重要的是,其他国家都看在眼里。
如果连中国都能顶住美国的压力,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唯美国马首是瞻?
从2025年4月2日美国对全世界加关税以来,各国已经将和中国的合作深入程度作为与美国谈判的筹码。
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不仅是经济韧性,更是战略定力。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没有急于求成,也没有全面对抗,而是精准反击,有理有利有节。
从稀土管制到关税反击,从CIPS系统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正在构建一套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这个体系不是为了对抗谁,而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发展不受外部干扰。
中国外交部发布的"不跪!"(Never Kneel Down)中英双语宣传片,就是这种态度的体现:中国不退,世界的公理就有人守护。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关税大战加速了多极化世界的到来。
美国一家独大的时代正在过去,各国都在寻找更加平衡的发展模式。
而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面对霸权主义,不能一味退让,也不能冲动对抗,而要有策略、有节奏地反击。
站在2025年7月的时间点上看,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
美国已经意识到,光靠关税和制裁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的实力和韧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世界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各国都有权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发展道路。
这,可能比任何一场谈判的成果都更加重要。
因为它标志着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控制其他国家的时代正在终结。
而中国,正在成为这个新时代的重要推动者。
参考资料: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