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阳光斑驳地洒进窗台,68岁的许阿姨端起刚泡好的茶,习惯性地准备边看新闻边慢慢品饮。
可就在前日的健康讲座中,老同事小刘突然低声问她:“听说喝某些茶会加速老人健忘,是真的吗?”有些人甚至说,“茶也是老年痴呆的催化剂。”
许阿姨一时有些茫然,明明自己一直觉得喝茶养生,为何还会被点名提醒?医生却一再强调,上了年纪,3种茶最好少喝。

这是真的吗?哪些茶要注意?莫非喝茶真的会让脑子糊涂起来?一场养生误区与科学认知的较量,悄然展开。
许阿姨带着疑惑,开始听取医生的说法:或许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能够防范老年痴呆的关键细节。
泡一杯好茶,真的会招来健忘的烦恼?一项2021年发表于《国际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合适喝茶能改善认知功能,但喝错茶或喝多茶,的确存在加重认知障碍风险的可能。
起因、机制背后究竟是否有据可查?让我们剖析喝茶和老年痴呆的复杂故事。
喝茶在中老年群体非常常见,有人赞它祛湿长寿,有人怕它“扰脑致糊涂”。

其实,茶中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成分,如儿茶素、茶多酚、叶黄素等,被证实对血管健康、抗氧化和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有益。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曾有一项队列研究显示,中等饮茶量可使认知障碍风险降低约12.4%。
“喝茶,错在不分体质、不讲分寸”。医学专家指出,特定茶类或过量饮用,确实存在加重脑部功能负担的风险。
尤其是在50岁以上、存在高血压、焦虑、失眠倾向或慢病史的人群中更应关注:不是茶本身有害,而是某些茶不适合特定人群持续大量饮用。
不仅如此,茶叶中的咖啡因、茶碱、鞣酸等成分,对部分老年人有刺激神经系统、抑制铁吸收、影响睡眠等潜在影响,长期累积对保护大脑健康不利。

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部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老年群体长期连续大量饮用重口味茶水,出现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的几率较未饮茶组提升了8.6%。
那么,医生反复强调的“3种要少喝茶”究竟是哪几类。真相远比想象更复杂。
浓茶。很多老年朋友喜欢“茶叶放得多、泡得久、色如墨汤”的浓茶。实际上,浓茶中咖啡因、茶碱含量极高,极易导致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夜间失眠。
久而久之,打乱正常作息,会引起记忆力减退、脑功能明显下滑。《中华神经科杂志》报道,连续6个月每天饮用高浓度茶,老年人群发生短期脑功能混乱的比例增加14.7%。

过甜茶。不少老人饮茶时加糖甚至奶精,怕苦。殊不知,长期摄入甜茶,会升高血糖,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加速脑血管老化。
英国营养学会的数据表明,糖分偏高的饮料摄入与老年痴呆、认知障碍的关联风险上升13%。而且高糖环境容易促发炎症反应和自由基增加,对认知系统构成威胁。
隔夜茶/久泡茶。有些老人喜欢一壶茶反复泡、反复加热。殊不知隔夜茶或长时间浸泡的茶,容易滋生微生物,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成分。
这些物质作为氧化剂,会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工作,时间长了加重大脑负担,无形中提升了认知损伤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食品安全研究》团队研究显示,隔夜茶样品亚硝酸盐升高达到48.7%,是风险主要来源。

专家建议,合理饮茶是防护认知健康的辅助手段,不是一切茶都需拒绝,更不是越喝越“糊涂”。要想喝对茶,应做到以下几点:
淡茶为主,每泡茶叶控制在3克左右,避免泡得太浓。咖啡因摄入适量即可,对脑健康无负担。
选用绿茶、白茶等轻发酵茶种,含有较多抗氧化成分。部分实验表明,绿茶多酚、EGCG等有神经保护作用。
杜绝加糖、果奶等高热量添加剂,保持原味最安全。高糖茶饮不利于老年人代谢。
泡茶别久浸,尽量控制5分钟以内,当餐饮完当天喝光。防止亚硝酸盐产生、微生物增多。

睡前2小时内避免喝茶,让晚上神经系统充足休息。保证睡眠是护脑关键,《中国老年医学杂志》数据:每天7-8小时睡眠者,认知障碍风险下降15.3%。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饮茶方式与认知健康关系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
《适度饮茶对中老年人神经保护作用的队列观察》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1
《中国疾控中心食品安全研究年鉴》2021-2022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