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诗颖
睡眠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良好的睡眠对于维持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认知和记忆力有重要作用。想要睡得好,需要避开哪些误区?11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孙伟围绕睡眠健康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首先,不建议饮酒助眠。睡前饮酒虽然能够促进入睡,但是酒精会破坏正常的睡眠结构,导致浅睡眠增加、深睡眠减少,而且饮酒以后容易早醒。长期饮酒助眠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可能发展成酒精依赖,所以不建议饮酒助眠。
声音助眠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而且觉得舒服的声音类型,而不是随便播放一个“助眠”的声音。如果是“怕吵”,可以选择“白噪音”,比如老式电视机的雪花声,用来屏蔽外界的干扰。如果是“脑子停不下来”,睡前思虑比较多,可以选择“粉红噪音”,例如缓慢的波涛声、森林里的风声或持续的降雨声,帮助放松。如果听声音助眠,建议设置定时关闭,避免整夜播放助眠的声音。需要注意的是,听声音助眠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手段,不能替代规律作息等健康睡眠习惯。
对于工作日睡眠不足的人群,周末补觉是一种常见的补偿行为。短期来看,这确实有助于部分偿还前一段的“睡眠债”,可以暂时缓解睡眠不足带来的疲劳感,一定程度上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但是不规律的睡眠模式,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这不仅会使下周一的起床变得格外困难,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最有效的补觉方法是平时尽可能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欠下“睡眠债”。如果周末确实需要补觉,建议补觉时间不要太长,比平时晚起1-2个小时即可。
关于安眠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担心安眠药成瘾而拒绝使用,或者自己乱吃安眠药,都是不恰当的。考虑需要用药的情况有以下几个:遭遇严重的压力性事件,导致急性失眠;经过严格的非药物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失眠仍未改善;因躯体疾病如疼痛,或心理问题如焦虑等导致的失眠。以上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安眠药。
避免药物依赖的关键是: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间断、按需服用。不同类型的失眠,用药选择不同。必须由医生评估失眠的原因和类型,开具最适合的药物。短期服药的主要目的是快速打破失眠的恶性循环,为长期的认知行为治疗争取时间。并非每晚都必须服用安眠药,可以尝试间隔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

孙伟强调,“好睡眠”的核心标准不在于睡眠的时长,而在于次日的状态。如果第二天能够感到精力充沛、思维清晰、情绪稳定,那么这就属于高质量的睡眠。反之,如果白天频繁犯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躁,即使睡眠时间很长,也意味着睡眠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编辑:严哲川
来源:金羊网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