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数千万中国用户打开电脑时,系统托盘弹出的蓝色提示框——“Windows 10支持服务已终止”。
这个从2015年7月29日诞生的操作系统,陪伴全球用户走过整整10年零2个半月后,正式卸下了“安全护盾”。
但比告别更让人焦虑的是前路,微软强推的Windows 11因高门槛遭集体抵制,据媒体报道,Windows 10终止服务的行为将导致2.4亿台电脑沦为电子垃圾,因此无数用户在评论区吐槽微软的“强制淘汰”。
Win10的“国民度”从不是情怀堆砌,而是用十年时间磨出来的口碑。
2015年它登场时,接下的是Win8留下的烂摊子,2012 年推出的Win8强行植入触屏专属的Metro界面,砍掉用户依赖的开始菜单,导致很多企业用户装完即降级回Win7,微软手机业务同步崩盘,一度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
Win10的横空出世堪称“精准救场”,它不仅找回了经典开始菜单,更重构了桌面操作逻辑,让很多用户重拾熟悉的使用习惯。
虚拟桌面功能让打工人实现“工作、追剧、查资料”三屏切换,窗口拖拽自动分屏的设计,更是比苹果早6年实现原生支持。
更难得的是微软对用户意见的响应速度,这种倾听姿态在操作系统领域极为罕见,也让 Win10的用户粘性远超历代版本。
10月14日之后,Win10 用户面临的不是“不能用”,而是“不敢用”。
微软官方明确表示,停服后将彻底终止安全更新、技术支持和软件补丁,这意味着电脑会失去“防火墙”,病毒攻击、数据泄露风险骤增。
但摆在用户面前的三条路,每一条都布满荆棘,最直接的升级 Win11,却被硬件门槛拦住去路。
微软强制要求Win11设备配备TPM2.0安全芯片,但这种用于加密数据的硬件在电脑中普及率较低。
根据此前的数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有2.4亿台电脑因缺乏该芯片无法升级,而Windows 10终止服务的行为,将导致这些电脑沦为电子垃圾。
所以摆在这些用户面前的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不就是更换设备,要不就花30美元或者1000个微软奖励积分,来注册微软的扩展安全更新程序。
花钱续命看似可行,实则是“无底洞”,微软推出的扩展安全更新服务,普通用户每年需支付30美元,但仅提供最基础的安全补丁,既无功能更新,也不包含技术支持,因此最终只能换回Win10“裸奔”。
用户抵制Win11的核心,并非不愿接受新系统,而是它“配不上十年等待”。
上线四年多来,Win11始终在“修 bug”和“改界面”中反复横跳,至今未实现UI设计统一,开始菜单、设置界面、文件管理器的设计风格互不兼容,让用户直呼“割裂感严重”。
反观Win10,十年迭代已臻成熟,截图涂鸦、专注助手等小功能精准踩中日常需求,这种用着顺手的体验,正是Win11最缺失的。
有网友尖锐指出,微软不再关心用户需要什么,只关心能从用户身上赚什么。
Win10的成功,本质是微软“蹲下来听用户说话”的产物,而Win11的争议,源于巨头在转型中丢掉了初心。
2.4 亿台老电脑的困境,不过是这种矛盾的集中爆发,当科技公司眼里只有商业利益,忘记了产品的本质是服务于人,再好的技术也会失去温度。
Win10的谢幕已成定局,但用户对“好用、贴心”的需求永远不会消失,这场停服风波,或许会成为微软的“清醒剂”,毕竟,再强大的商业帝国,最终也得靠用户的信任立足。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