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的蓬勃演进正深度重构媒体生态格局,地方主流媒体如何在这场系统性变革中勇立时代潮头?今年以来,云浮融媒(集团)启动近年来规模空前、周期持久、覆盖广泛的“智媒学堂”培训工程,以全员专业能力的迭代升级,奋力吹响媒体融合变革的突围号角。
作为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云浮融媒(集团)以“智媒学堂”为抓手,全面落实《云浮市融媒体中心系统性变革实践》中“人才强媒”战略部署,通过“百日练兵”加速队伍从传统采编向“采写编评摄录”全媒型人才转型。
高燃开课,淬炼“十八般武艺”
云浮融媒(集团)党委书记、主任叶红杰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一年,也是云浮融媒的“变革提质年”。云浮融媒全力打造“智媒学堂”,学堂中搭建“书记讲堂”“名师讲坛”“青年论坛”“每周一讲”“研学交流”“部室沙龙”等6个培训平台,全年举办不少于12期培训班,实现员工培训全覆盖,确保专技人员年度培训学时每人不少于3天。邀请大学教授、行业资深专家及集团业务骨干授课,课程锁定摄影摄像、技术应用、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干货套餐”,既涉及DeepSeek应用实战、AI赋能创意生产、智媒云助力采编管理、做好国际传播等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最新成果,也包含融媒爆款打造、直播策划运营、手机新闻视频拍摄与剪辑实战等实操技巧,学员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准时“开卷”。在强调全员“试炼”、全技能“解锁”、全方位“进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岗位群体设置“必修”“选修”要求,多样化检验学习成果,鼓励员工学以致用。
AI“探界”,媒体“破界”
在“智能创作小助手”等采编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分享方面,云浮融媒邀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老师张晓栋、陈澍杰授课,围绕智能技术与媒体场景融合,推动媒体技术创新落地,让参训员工深度理解了数据驱动的管理思维内核,更通过实操教学帮助团队掌握了智能创作工具的核心技巧,为集团智能化转型进程夯实了技术基础与人才储备,为媒体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AI赋能智慧融媒高质量发展与实践方面,邀请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VIP咨询部张睿峰围绕AI技术驱动媒体融合的底层逻辑、AI在媒体场景中的多元应用案例、智慧融媒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作分享,不仅展现了AI技术在智慧融媒领域的落地成果,更为集团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如何借助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行动参考。
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张睿峰授课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张晓栋、陈澍杰授课
聚焦国际传播,让中华文化“出海”又“出彩”
为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巩固外宣阵地优势,特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院长蔡红,以“对外交往中的文化自信与做好国际传播”为主题开展专题授课,从多个维度剖析国际传播的核心逻辑,包括文化自信的根基作用、传播策略的精准化以及实践案例的深入剖析等,特别分析如何通过“故事化表达”打破文化隔阂,为云浮融媒(集团)的外宣工作注入新思维,更凸显了地方媒体在国家国际传播大局中的责任与使命——以文化自信为底气,以精准传播为抓手,让本土故事走向世界,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基层力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院长 蔡红授课
云浮:打造“离世界中心最近的世外桃源”影视生态圈
为把城市推广融入影视创作,拓展外宣新路径,特邀云浮籍青年导演陈仕忠以“云浮电影产业发展的机遇与路径”为主题开展专题授课。陈仕忠结合自身创作实践与行业洞察,从电影的文化价值、经济赋能及城市形象塑造等多维度,剖析了影视作品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为云浮外宣工作提供了创新思路。“一部好电影就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宣传片”,他建议云浮融媒(集团)探索“故事化外宣”,通过参与影视协拍服务、孵化本土IP等方式,助力云浮故事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鲜活注脚。
云浮籍青年导演 陈仕忠授课
■剪影
其他精彩子学堂回顾
云浮融媒(集团)融合采访部记者分享手机新闻视频拍摄与剪辑。
云浮融媒(集团)创意生产部分享短视频创作教程。
云浮融媒(集团)编辑二部分享相机使用技巧。
云浮融媒(集团)编辑二部分享现场拍摄制作以及vlog拍摄流程。
云浮融媒(集团)编辑二部分享短视频采编播发流程。
云浮融媒(集团)编辑二部分享横竖屏拍摄的差异以及手机直播的操作。
与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调研组交流。
与Sony公司进行技术交流。
■亮点
实战练兵 以“智”提“质”
本次特训营不搞纸上谈兵,更强调实战历练。例如第五期短视频创作课程结束后,采编人员需在一周内完成选题策划、拍摄剪辑并产出成品,交由创意生产部或编辑二部作为下期点评素材。接下来的课程更将AI深度植入采编全链条——通过智能写作助手10分钟生成民生报道初稿,借力AI视频工具自动匹配热点画面的BGM与字幕,运用数据算法预判传播爆点优化分发策略。这些实战演练让记者编辑亲历“技术赋能生产力”的变革:效率倍增——AI辅助信息抓取与框架搭建,使突发报道响应速度提升50%;创意破界——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多版本标题、海报,让传统新闻“轻量化转身”;精准触达——用户画像分析驱动内容定制,助力“三量齐飞”(质量、流量、能量)从目标变为常态。
参训记者运用AI剪辑工具制作的《颜值担当》美丽乡村短视频,单条播放量超50万;“镇镇有声 云浮好物”直播团队通过智能数据分析,实现场均观看量提升120%。学员在“AI赋能创意生产”课程中,使用智能写作助手10分钟生成民生报道初稿,突发新闻响应速度提升50%,印证了技术对生产力的乘法效应。
自“智媒学堂”系列培训活动启动以来,云浮融媒(集团)员工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升。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形式,为全体员工提供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和平台,共同推动云浮融媒(集团)在媒体融合的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课堂所学与工作需求紧密贴合,既富理论知识又具实操价值,堪称一场“及时雨”。“通过‘智媒学堂’,我学到了很多摄影摄像的心得与技巧,已经迫不及待要在实战中大显身手了,今后我也要拍爆款抢流量!”编辑陈树清听课后信心满满。
当新闻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更多精力可投向深度调查与创意孵化——这正是云浮融媒以“智”提“质”的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声音
书写融合发展新答卷
记者罗强:本次培训是一场“思维破壁”之旅。国际传播课程教会我如何用世界语言讲好本土故事,AI赋能实践则揭示了技术对内容生产的乘法效应。作为一线记者,我将坚持“移动端即主战场”的理念,把智能工具作为延伸眼力、脑力的“新器官”,在“拍剪传”全流程中践行“内容为核、技术为翼”,让云浮高质量发展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响、更入心。
记者梁振: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媒体人既是见证者,更是探索者和实践者。这一课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做到“能想会干、能写会说、能跑善拍”,争当全媒时代的“多面手”“排头兵”。通过“智媒学堂”对AI工具、短视频创作及国际传播的系统学习,我认识到技术赋能不是替代专业,而是为深度内容插上翅膀。未来我将以“实战即练兵”的态度,将智能创作、跨文化传播等新技能融入一线采访,让优质报道更快、更准、更活地触达受众。
记者石世富:本次培训如同一场“及时雨”,浇灌了全媒体时代记者的成长土壤。从智能工具的灵活运用到国际传播的文化破壁,从镜头语言的精准表达到数据思维的深度渗透,“智媒学堂”让我明晰了“全能型记者”的进化路径。我将坚持“学用相长”理念,把AI技术作为内容创新的引擎,把文化自信化为对外宣介的底气,在“策采编发”全链条中践行“三量齐飞”,以更硬核的脚力、更敏锐的眼力、更创新的脑力,讲好高质量发展的云浮故事。
记者蔡嘉美:“智媒学堂”为我打开了技术赋能内容的“工具箱”。从手机拍摄剪辑的轻量化创作,到AI工具驱动的高效采编,课程让我深刻领悟到“小而快”的融媒生产逻辑。未来我将以“一机在手,全程无忧”为目标,把剪映技巧、智能创作工具融入田间地头的采访现场,让新闻产品既有泥土气息又有科技质感,真正实现“质量破圈、流量突围”。
云浮融媒(集团)的每一次飞跃,都始于思想的破冰、成于行动的突围。“智媒学堂”大幕已启,最终会孵化出怎样的“云浮融媒全媒战队”?云浮融媒人将笃行“变革提质”,书写融合发展的精彩答卷。据2025年上半年统计,集团全媒型人才占比已突破85%,“智媒学堂”的实战化培训模式成为推动人才转型的核心引擎。
撰文:杨雷 梁振 朱雅渝
拍摄:张君宜 植发炜
策划:杨雷
编辑:彭玉静 赖秀梅
校对:秦诗慧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