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线上论文更新。本周共上线研究论文26篇。以论文第一单位国别统计,中国发表7篇,美国11篇,英国、丹麦、德国各2篇,比利时和荷兰各1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农业科学院、隆基绿能公司以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5年以第一单位发表的第10篇CNS顶刊成果。
封面:中国嫦娥六号带回的28 亿年前的玄武岩样本,中国科学家揭示了月球的背面的起源和进化谜团
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使用强腐蚀性试剂或重金属催化剂,排放趋近于零,环境友好特性突出,高度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方向。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完成工程放大,具备年产3吨氘代酸碱的能力,为其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闫军营博士后(排第一)、蒋晨啸副研究员和曾雄志特任副研究员。
论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大徐铜文教授、汪耀明特任教授和李震宇教授。
徐铜文,国家杰青、教育部特聘教授、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在合肥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天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南开大学博士后,1997年起任职中国科大,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香港理工大学为论文第二单位,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李庆教授和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女,国家杰青,天大毕业)为论文共同共同作者。
王书肖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鹏城实验室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单位,论文最后通讯作者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宋清海教授,哈工大肖淑敏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宋清海,1979年出生,国家杰青,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25),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纳米光子学的研究。在复旦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起任职哈工大。
肖淑敏,1980年出生,国家级青年人才,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24),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纳米光电功能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
在中山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复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起任职哈工大。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进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国家级青年人才,华南师大毕业,研究成果多次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等】。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吴福元院士为论文最后通讯作者。
论文最后通讯作者为国家级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谷晓峰研究员。
论文最后通讯作者为隆基绿能研究院技术总监何博博士。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