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事不停,中国通缩损失扩大,供应链受双重冲击

国际上这些年战事就没停过,先是俄乌那边打得火热,现在中东红海又闹腾起来,直接把全球供应链搞得一团糟。中国这边呢,本来经济就有点儿喘不过气,通缩问题还没解决好,又被这些外部冲击砸了个正着。损失不是小数目,供应链断了链子,企业日子难过,物价还往下掉,大家消费也提不起劲。

红海通道是全球贸易的大动脉,好多船从那儿过,现在因为局势紧张,胡塞武装老是袭击船只,搞得航运公司胆战心惊。不少船只好绕道好望角,那路程多出好几千英里,时间拉长,费用直线上升。

2025年上半年,这问题还没见好转,船公司像马士基就警告说,这种中断至少得拖到年底,甚至2026年才能缓过来。运费涨了30%多,交货期从几周变成两个月,这对出口欧洲的货物打击最大。中国出口钢材、光伏组件这些东西,本来竞争就激烈,现在物流成本一高,价格优势没了,企业只能咬牙硬扛。

铁矿石进口每吨多出150元,炼油厂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想想看,本来计划好的订单,现在延误了,企业库存堆积,回款慢,现金流吃紧。全球集装箱流量都受影响,欧盟那边进口增长了,但中国作为大出口国,承受的压力最大。

绕航不光费油,还让港口拥堵更严重,船队调度乱套。俄罗斯石油出口转向中国和印度,但制裁一紧,中国国有油企从2025年头九个月就暂停买俄罗斯油,采购量降到每天25万桶以下。这不光是能源问题,还牵扯到整个供应链稳定。

俄乌冲突这边,进入第三年了,能源市场乱成一锅粥。原油价格在高位晃荡,2024年10月布伦特原油一度冲到78美元一桶,就是因为中东紧张加俄乌升级,供应中断的担心推高了报价。但整体看,2025年油价预期是往下走的,因为供应过剩。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乌克兰的协议1月1日就断了,欧洲彻底甩开俄气,转向美国液化天然气。中国作为大进口国,能源成本高企,炼油企业没法把涨价传到终端,只能自己吞苦果。

俄罗斯化石燃料出口到中国占了40%,2025年8月中国买了57亿欧元,但9月收入降到每天5.46亿欧元,最低水平。制裁让俄罗斯出口受挤压,中国买油犹豫,市场份额争夺激烈。天然气价格波动大,欧盟那边涨了三四倍,中国也跟着受牵连。投资增速放缓,地缘政治风险让能源计划打乱。

华盛顿的压力威胁俄罗斯能源市场,禁令破坏全球稳定,价格大起大落。中国需求放缓,2024年8月石油消费年比降50万桶一天,连续四个月下滑。这不只影响油价,还拉动全球需求增长只有90万桶一天,2025年也就100万桶。伊朗出口到中国的油,主要从哈格岛走,1.6百万桶一天,要是中东再乱,供应风险大增。中国原油库存有11亿桶,够炼油厂用75天,但这缓冲不是无限的。

国内通缩这事儿,已经纠缠好一阵子了。2025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降2.8%。这数据看着小,但影响深远。猪肉价每斤掉到5.5元,远低于保本线6.5到7元,整个养猪业亏本运营。

从6月起,猪肉由涨转降,三季度降幅扩大,10月10日生猪价12.50元一公斤,同比跌超20%。鲜菜降7.9%,鸡蛋降6.6%,拉低CPI 0.21个百分点。能源侧,汽油降7.3%,能源整体跌3.3%。

生产端更冷,PPI连续负增长,煤炭加工降24.5%,黑色金属冶炼降8.6%。光伏设备降11.4%,锂电池降5.1%,这些新产业本该是亮点,现在产能过剩,盈利难。2025年上半年,光伏主链企业亏超180亿,组件前五家净亏160亿。钢材价同比降8.6%,中小企业生产就亏本。铁矿石进口涨150元一吨,国内市场却需求不足,库存甩卖压低价格,形成死循环。2015年PPI负增长54个月,那时CPI还没收缩,现在双降更危险。

核心CPI从3月回升,9月到1.0%,19个月高点,但离2%目标远。债务风险冒头,房贷家庭压力大,房产低于市场价10%到20%卖掉。日本90年代教训在那,地产泡沫破后通缩20年,宽松政策难提振。中国不同,有14亿内需,政策工具多。

这些冲击叠加起来,供应链承受不住。企业进口原材料涨价,物流慢,产品却得降价卖。钢材行业典型,成本高市场价低,中小企业两难。被动销售压低行业价,形成降价亏本再降价的圈子。各国央行定2%通胀目标,就是为稳税收、企业盈利、市场预期。

中国核心CPI回升显示消费韧性,但差距大。通缩让资产缩水,债务刚性,风险高。今年房产甩卖就是例子。国际战事升级,让脆弱环境更糟。红海拥堵让出口欧洲货物绕行,成本涨30%,周期长两个月。俄乌扰动能源,原油高位波动,国内炼油成本高,无法传导,只能降价维持销量,加剧通缩。

破局得靠政策。稳物价上,储备肉投放,鲜菜产销对接,平抑波动。前三季度鲜果水产品涨1.2%,对冲下行。供应链稳定,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国内物流,8月9月PPI环比持平,降幅收窄0.3%。

多边主义,推动中欧班列扩容,中老铁路运营,多元化通道化解风险。宏观上,财政货币政策发力,减负扩需促消费。核心CPI回升证明消费潜力,PPI收窄显示生产企稳,多元化布局抗外部风险。14亿需求和完整工业体系,是底气。

这双重冲击严峻,但中国有能力应对。通缩损失扩大,供应链受挤压,但政策显效,经济会走出漩涡。企业得调整策略,政府继续发力,大家一起扛过去。战事不停,外部不确定多,但内部韧性强,未来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战事   中国   损失   国际   俄罗斯   红海   能源   企业   风险   中东   成本   欧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