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班味吧#
现代人常如旋转之陀螺,奔走于尘世之间,不得停歇。众人或以为此乃幸福之途,以忙碌为荣光,以奔波为成就。然则,忙碌奔波是否真能带来幸福?此问颇值深思。
忙碌本身并非罪恶。人需有事可为,有业可图,方能使生命有所依托。孔子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无所事事之徒,往往陷入空虚困顿之中。然而,若忙碌失其本心,沦为机械之转动,则人生便如困于茧中,虽动而不进,虽忙而不乐。今人每以日程之满为荣,以休息为耻,实则已将自身异化为生产之器具,忘却所以为人之本真。
幸福非在外而在内,非在结果而在过程。若人终日奔波,心为形役,神为事耗,虽得万金,居华屋,亦难免中夜醒来,怅然若失。庄周谓“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虽似讽喻,实则道出人生至理:幸福在于心境之清明,不在外物之堆积。一味向外追逐,犹如逐影之犬,永无满足之时。
然则如何于奔忙中得幸福?关键在于主体之选择与心态。同一事也,或以为苦役,或以为乐事,全系于一念之间。若能以自主之心驾驭忙碌之事,使奔波成为自我实现之途径,则虽忙犹闲,虽劳犹逸。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非不事生产,而能在劳作中保持心灵之自由与超越。
由此观之,忙碌奔波本身非幸福之敌,盲目的忙碌、异化的奔波方为幸福之障。智者不拒忙碌而拒忙乱,不避奔波而避迷失。若能于万千事务中保持心灵之主宰,则忙碌可成为生命充实之印证,奔波可化为人生价值之实现。
今人处斯疾速之世,欲得幸福,不在避世绝俗,而在即世而出世,即忙而心闲。如此,则虽终日奔波,亦能于其中得幸福之真谛矣。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