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最「狠」的真人秀,杀疯了

陈晓卿站在二楼。

看着谢霆锋在楼下疯狂吃吃吃吃。

这画面,不但馋哭了李诞,

也着实让屏幕外的我们狂咽口水,后劲儿太大了。

刚刚打台风的周末,无聊打开了部新综。

《一饭封神》。

难得养眼养胃还刺激肾上腺素的美食综艺。

不夸张,全中国最会吃和最会做的,几乎全都来了。

不切烤肠的谢霆锋,以「全球唯一米其林之友」的架势,戴上眼镜,穿上西装,做起了评委。

陈晓卿也不满世界吃吃吃了,担任总顾问和李诞一起,第一期光看着别人做,看着别人吃,想来早已是百爪挠胃,馋疯了。

如果说这三人,代表娱乐圈明星。

那么其他评委和上百位比拼选手,则称得上美食届明星中的明星。

借用选手的话说,「像校队队员碰上了乔丹」。

张勇,人称“荣叔”,新荣记创始人,中国黑珍珠摘钻、米其林摘星最多的餐饮企业家。

相比起荣叔的和蔼可亲,来自香港的郑永麒Vicky要犀利得多,这位精通中餐和法餐的顶级厨师,是「世界50佳餐厅」国内最高排名持有者。

评委之外,是100名选手。

选手中,以16位大厨和84位小厨暂分两大对阵阵营。

才播一期,已有68人出局,堪比厨师大逃杀,有了新锐小将大战老江湖风云诡谲那味儿。

尚不敢说,这是今年最好的美食综艺。

但当谢霆锋严肃认真的点评,选手之间纷纷拿出绝活儿的时候,真的让人梦回那个追《食神》的热血年代。

也在这个预制菜满天飞,食品安全频频暴雷,信任危机将要崩塌时,给人最基本欲望,撑住了一丝丝体面。

这场食林对决的封神之战,既有市井小厨热血逆袭,亦有大师对决的肃杀。

每一道菜,带着菜刀下的凛冽“剑意”,深深植入了中国美食的地域文化。


一饭封神的背后,

不同地域的美食人生。

看选手们炫技,看谢霆锋炫饭,固然相当过瘾。

第一战,为84位选手们的,入局战。

美的、帅的、野路子的、搞怪的、年轻有为的他们……轮番登场。

摆在面前的第一关,是如何用一道菜,征服三位评委的胃口。

有的人使出了看家本领,有的人另辟蹊径、别处心裁,

有的则时隔多年重现综艺名场面。

九转大肠哥带来了熟悉的大肠。

这一次烧制和摆盘都更老道了些,小哥也有了大哥的稳重。

就在Vicky缓缓起筷,可能还在做心理建设的时候,他舍命陪君子,主动提出“老师我陪你一个”,一口肠下了肚,嗯,这次是干干净净的。

沈阳鸡架小伙拉着一只鸡入场,带着沈阳鸡架天下第一的自信,将现场直接变成《人生一串》。

在长沙将小龙虾做得风生水起的小公主,虽然因“火锅底料”被判出局,但还是给小龙虾留下了席面,上了微博热搜。

这些来自不同地方,代表不同菜系的选手,本身就带有浓浓的地域特色。

印象比较深的,是这几位。

狮城黑马,客家华侨。

来自马来西亚一座小城,安邦。

即便是迁到海外,客家人骨子的美食基因从未变过,街头小店,一碗板面、刀马切、酿豆腐,让人始终记得根。

在这日常市井的烟火里,年轻小伙的意识,紧紧贴着老一辈的文化的传承。

他做了一道客家龙虾泡饭,赢得评委的入场券。

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要传承,保留记忆中的味道,让客家菜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被世界看到。

第一个过关的,是“狂”到不行的“厦夜星厨”。

来自厦门,是一家餐厅的行政总厨,江湖人称“康师傅”。

老饕们必定知道,这个94年小哥的实力,粤菜出身,却被称作是闽菜革新者。

虽是外乡人,也能做出有自己态度的菜。

曾为了精准把握闽菜的精髓,康师傅深入福建的大街小巷,品尝地道小吃,从沿海渔村到山区小镇,只为寻找最本真的闽味。

终用粤菜刀工,解构闽地山海,吸引了本地吃货们的追逐。

一如他说的,“八闽之地各有风味,我们做的是融合闽菜精髓的当代中国味。”

节目上,他做的是永春白鸭汤炖午鱼狮子球。

鱼选了被称为“闽南第一鲜”的福建山东午鱼。

然后用头水的紫菜做了狮子头,经过多次的摔打,确保它的黏连度,让它松而不散。

炖汤选的是一个三年的永春白鸭。

可以给汤提供鲜香的味道。

中间加了武夷山的笋,新鲜的马蹄腌,制过的鸡爪椒。

大厨谭师傅就对这汤很期待:“我最感兴趣就一锅汤,福建菜的一锅汤,而且它呈现的一些食材,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味道混在一起,应该不会错到哪里去。”

是的,鲜的汤,嫩的鱼,美味的狮子头,让他成功获得荣叔的好评与全场欢呼。

想来,这份“狂”不仅来自对美食的极致探索,亦来自闽南山海给足了底气。

“用福建的食材来呈现我心中的闽南山海,用最本真的食材做最真实的味道,就是大美不言。”

如果说沿海的大美不言,在于极鲜,那么内陆的火辣爆炒,则是那一身的江湖气。

一上舞台就吹响小号的“灶台老顽童”,闪亮登场。

这个成都71岁的爱笑小老头,就是光头香辣蟹的创始人。

炒招牌香辣蟹,引得李诞在楼上直跺脚。

香、辣,溢满全场,恰如人们一提起川西平原,就想起在火锅儿里热辣滚烫的成都。

江湖气,讲义气,老顽童将一代人的记忆,全倾注在了这道菜里。

“小时候物质太匮乏了,18岁以后做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我就想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做一个厨师,吃香的喝辣的。

80年代的末期,我50块钱起家,就开始做这一道光头儿香辣蟹。因为我天生喜欢快乐,性格比较外向,所以我的工友们,都叫我‘灶台的老顽童’”。

他的小店儿,不对,已经很多人爱的大店儿了,总在深夜,将人心捂暖。

谢霆锋是他的食客,他说:“本哥哥亲自做,亲自上,美不美,第一嘴?。”

和谢霆锋一样,全场都开心地乐了。

油热,蟹下锅,直接生炒,接着料酒、蒜末、姜片倒下,蟹变成了最勾人的模样。

没有复杂的步骤,没有精致的摆盘,稍显粗暴的一锅香辣蟹,不仅实现了老顽童吃香的喝辣的人生理想,也让谢霆锋回头,忍不住,偷吃了一口又一口。

直接放言,要不是录节目,直接一锅干掉了。


做自己的风味,

做地方的特色,足以封神。

同样豪放的叔,还有这位——寻真味美叔。

即便有千万粉丝爱看他做菜,他依旧自嘲是个野路子。

没有专业学习,全凭一腔热爱,做出美食,也不忘记传承中华民族美食文化。

美食文化是什么?

四个字:不要浪费。

所以他,亮出的是自己成名的拿手菜——一鸭十吃。

用七八斤的鸭子短时间内做出十道菜,评委惊呼:“一人做了一桌”。

光是看叔,用六种不同的方式去烹饪鸭子的各个部分,将鸭子的每一分价值用到极致。

就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虽因时间原因,鸭子有些小失误,没入局,仍要给叔狠狠鼓掌。

女性厨师,也是节目里,相当精彩的一部分。

谁说女生不适合做厨师,她们做起菜来,既大气,又不缺细腻。

比如,伦敦面条女王。

《主厨的餐桌》唯一中国选手,她做的是西安的面。

像大多数起早贪黑的妇女一样,女王姐姐最开始做面条,出于被动养家的目的。

12岁辍学,08年去了英国,在伦敦开面馆。

一次偶然机会,面馆被一位有名的美食评论家光顾,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

面馆被《卫报》报道,还登上网飞纪录片。

这才让老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惊呼中国居然有这么好吃的面。

面条女王也在伦敦火了起来。

不仅把陕西油泼面带到国外,还教会了歪果仁拿起筷子。

还有宝岛一枝梅。

是个脸圆圆的很可爱的小姐姐。

她来自台湾苗栗,客家人,擅长做客家菜。

也创新地将客家酸菜、梅干菜,和东星斑结合,做出了这道刺葱油封东星斑配梅干菜鲍鱼高汤酱汁。

不夸张,念完这道菜,肚子已经咕咕叫了好久了。

来自香港的“化学系靓厨”,学的是化学,却把厨师当成了职业理想。

她做惠灵顿牛柳时,小女生的温柔褪去了些,智性的魅力爆棚。

有的呢,则是野性魅力爆棚。

”山野里的哼哼“在参加节目前,刚从南极回来,刚给一批科学家做完了中国菜。

她喜欢探索,去野外寻找食材。

想象一下,一个带着帽子的女生在森林田野寻寻觅觅,生命力的故事感油然而生。

我不是女王”,则是励志派的代表。

姐姐经历过人生的坎坷,曾被人三次炒鱿鱼,让她怀疑自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好在,她在厨房里找回了一些自信。

43岁转行,从秘书到厨师,开了家私房菜店,上杂志封面。

她把对人生的不放弃,放在了这道经典粤菜——豉油鸡上。

一道极其考验火候和功力的家常菜,在她的一次次汤汁浇筑下,让她重拾信心。

不管男女,不论年轻或老去,一个人一道菜。

美食的背后,是人生的一串终极解码。

即,做自己的风味,做地方的特色,便足以封神。


16个省的宝藏食材,

统统都端上桌了。

84人,最终只有16人入局。

这16位小厨,直接迎来了下一关,与大厨一对一PK。

这意味着,一轮淘汰赛后,更精彩的“厨神争霸”开始了。

而他们所面对的,全是大咖中的大咖。

第一位,帅晓剑帅大厨。

中国美食界最具代表性的明星大主厨,也是帅帅精致家常味创始人,前上海诺莱仕游艇会行政总厨。

就连谢霆锋都说,没想到帅老师会来参赛,他曾是锋味的美食顾问。

其他大厨也陆续亮相:

比如,黎子安,亚洲50强餐厅Neighborhood 创始人兼主厨);

比如,梁伟浩,中国香港厨师协会前主席;

还有邵德龙,中国首批米其林星级厨师、红棉行政总厨、王钦锐(夫妻肺片非遗传承人及夫妻肺片总店行政总厨);

等等。

小厨与大厨的对决,从选定同一种食材开始。

而这些来自16个省份,极具有代表性的食材,像是一段丝线,将一地的风味,慢慢牵引出来。

说实话,我最期待这一部分。

甚至可以称之为整个节目的最高潮。

到目前为止,比了两对。

第一个是贵州毕节木姜子组,帅大厨对战光头伙夫小厨。

亦可称之为“稳重派”PK“创新派”。

在一片期待声中,帅大厨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用经验分析了木姜子后,帅大厨决定先用萃取设备提取木姜汁露。

他要做的是酸米油小黄鱼和番茄米皮。

这种吃法在如今,已经不多见了,帅大厨选择回归,用大道至简的方法,将毕节木姜子的独特风味发挥出来。

果然,鱼的鲜、汁的酸、木姜子的香,最终完美呈现,大获全胜。

当然不能说光头伙夫的,就一败涂地。

就像评委说的,只是遇到了太强的。

光头火夫用了另一种心思,来展现毕节木姜子。

先一杯应季的木姜子刺梨汁气泡水,让李诞蠢蠢欲动。

再用木姜油与浆水调制了一个酸汤,最后成就了一碗木姜子贵州牛肉面

看着是大家很熟悉的牛肉面,但光头伙夫有着自己的打算,要做就做大家熟悉但没有体验过的,这才有挑战,有意思嘛。

虽败,尤荣。

第二场PK的主题,是吉林长白山刺龙芽

对阵的,是一对冤家兄弟,大有“是兄弟,就来砍我”的气势。

两个年轻小伙,谁也不打算,放过谁。

一个是厦夜星厨,一个杨艳彬。

因厨艺而成为朋友,惺惺相惜的两人,这次做了对手。

因为太了解彼此,所以面子不给,只有因过于熟悉而不收敛的嚣张。

一个说着打谁都是九一开,一个回着轻轻松松把他打趴下。

整个你来我往,这要爆炸的火药味儿,让厨艺对决,变得更好看起来。

都是南方的哥俩,如何用这份北方的食材,做出自己的味道。

星厨做的面线糊配五香卷,狠狠地卷,每一步都像是在说“拿出绝学,卷死兄弟”。

这道甜苦搭配恰到好处的菜,最终被评为“很温柔的苦”。

当北方带着个性的食材,用闽南的口感来呈现,像极了一个北方大汉被南方的大海,抚平了哀愁。

杨艳彬也做了卷儿。

经典的春卷,和他招牌石榴包,再搭一点跳水泡菜,这一组菜品,他取名为刺龙芽的一生。

用来隐喻自己这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

从这城,到那城,仔细想来,我们也是一根刺龙芽,不管走到哪里,被什么文化包围接纳,也都还带着家乡的风味。

融合的意义,成长的意义,显现化了。

看这个节目,其实很轻松,也很快乐。

这或许是美食,天生的治愈力。

跳出治愈系,它还将中国特别多元的地方色彩,包容了进去。

陈晓卿曾说,在中国做烹饪比赛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中国太大了。

美食没有高低,一地风土,生此地的王者。

但我们可以通过,尝过一道菜,品味出不同地儿的风土人情。

理解这不同的一日三餐啊,如何嵌入生活的平凡宇宙。

.

.

.

看到有网友分享了一份大厨小厨名单。

大厨版

小厨部分版

嗯,突然,

手里的外卖就不香了。

· END ·


【版权说明】

本文图片来自综艺《一饭封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5

标签:娱乐   大厨   美食   封神   厨师   中国   选手   评委   毕节   闽南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