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男人欲成大器,人脉次之!参透四句真言,迟早出人头地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前言

一个农村穷小子,六次落榜,天资平平,却成了晚清最牛的大臣,被人称作"半个圣人"。

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过人的天赋,凭什么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站稳脚跟,甚至影响整个朝廷的走向?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很多人以为成功靠的是人脉关系,可曾国藩却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成功来自内心的修炼。

那么,他到底悟出了什么秘诀?

农家子弟的逆袭路:从六次落榜到金榜题名

湖南湘乡的一个小山村里,曾家算不上富裕,但也不是赤贫。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个读书人,家里有几亩薄田,勉强能维持生计。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读读书,考个秀才,当个小官,就算不错了。

可曾国藩偏偏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孩子。

别人家的娃娃过目不忘,他却要反复背诵才能记住。

更要命的是,这小子的科举路走得特别坎坷。

第一次参加县试,名落孙山。

第二次,还是落榜。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整整六次失败。

村里人开始议论了。

有人说这孩子脑子不行,有人说曾家祖坟风水不好。

曾国藩的父亲也着急了,毕竟家里的钱都砸在儿子的读书上,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

道光十二年,已经23岁的曾国藩又一次走进了考场。

这一次,他终于考中了秀才。

村里人都说,这小子总算开窍了。

可曾国藩心里清楚,这不是什么开窍,而是他在一次次失败中学会了坚持。

他悟出了第一个道理:挺。

挺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曾国藩后来总结说,世上事情十有八九不如意,能挺过去的人才能成大事。

这个道理他用了一辈子。

无论是后来在京城做官遇到的各种刁难,还是组建湘军时面临的重重困难,甚至是与太平天国作战时的惨败,他都咬牙挺了过来。

官场沉浮:一个外地人在京城的生存法则

考中秀才后,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道光十四年,他考中了举人。

道光十八年,又中了进士。

这个曾经的落榜生,终于踏进了朝廷的大门。

刚到北京的曾国藩,就像所有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一样,处处碰壁。

京城里的官员大多出身名门,要么家世显赫,要么才华横溢,像他这样的"土包子"很难融入圈子。

更要命的是,官场上的规矩多如牛毛,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

曾国藩很快发现,在这个地方光会读书是不够的。

你得会做人,会处事,还得有胆量在关键时刻做出决断。

道光二十年,他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这是个清水衙门,没什么实权,但却是接触朝廷核心的好机会。

在翰林院的日子里,曾国藩学会了观察。

他发现那些真正有权势的人,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一批,而是最能把握时机的那一批。

当别人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出了选择。

这让曾国藩悟出了第二个道理:辣。

辣字的含义不是狠毒,而是果断。

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下决心时不拖泥带水。

曾国藩后来在处理各种复杂局面时,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无论是选拔人才,还是制定战略,他从不优柔寡断。

湘军崛起:从书生到统帅的华丽转身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让整个清朝政府都措手不及。

朝廷的正规军根本打不过太平军,各地官员要么逃跑,要么投降。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咸丰皇帝想到了曾国藩。

让一个文官去带兵打仗,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曾国藩自己也没想到,他这个从小拿笔杆子的书生,有一天会拿起刀枪。

可是形势逼人,国家危难当头,他不能退缩。

回到湖南后,曾国藩开始组建湘军。

这支队伍的成分很复杂,有农民,有地主,有读书人,还有一些绿林好汉。

要把这样一群人凝聚成有战斗力的军队,谈何容易。

很多人劝曾国藩,说这些人成分复杂,不好管理,不如招一些出身好的人。

曾国藩却有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用人不看出身,只看品格和能力。

一个人的出身无法改变,但一个人的品格和能力却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提升。

这就体现了曾国藩的第三个道理:敬。

敬不是对权贵的谄媚,而是对每个人人格的尊重。

他选人用人的标准很简单:忠诚、勤奋、有担当。

无论这个人出身如何,只要符合这些条件,他都会重用。

李鸿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个年轻的读书人刚来投靠曾国藩时,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甚至连马都不会骑。

但曾国藩看中了他的聪明和勤奋,不仅收他为弟子,还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后来李鸿章在苏州的表现证明了曾国藩的眼光。

那一战,李鸿章斩杀降敌三万,手段之狠辣让曾国藩都刮目相看。

宽容之道:化敌为友的人生智慧

在曾国藩的一生中,最能体现他人格魅力的,不是他如何对待朋友和下属,而是他如何对待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

左宗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左宗棠这个人才华横溢,但脾气火爆,说话直来直去,从不给人留面子。

早年他投靠曾国藩时,曾国藩对他礼遇有加,甚至主动向朝廷举荐他入仕。

按理说,左宗棠应该对曾国藩感恩戴德才对。

可是在处理太平天国问题上,两人产生了严重分歧。

左宗棠觉得曾国藩的策略过于保守,耽误了战机。

更过分的是,他竟然上书朝廷,公然弹劾自己的恩人。

这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几乎等于背叛。

朝廷里的很多人都等着看曾国藩的反应。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被自己提拔的人这样对待,肯定要报复回来。

可曾国藩的做法让所有人都意外。

他不仅没有反击,反而在公开场合为左宗棠辩护,说他是为了国家大局着想,情有可原。

这件事情的处理,体现了曾国藩的第四个道理:恕。

恕就是宽恕,就是包容。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必须有包容不同意见的胸怀。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支持你。

关键是要分清楚什么是原则问题,什么是具体做法的分歧。

左宗棠后来也被曾国藩的胸怀所感动。

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他多次向曾国藩请教,两人的关系得到了修复。

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它不仅能化解矛盾,还能赢得人心。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这四个字的最好诠释。

挺,让他在困境中不倒下。

辣,让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果断决策。

敬,让他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和支持。

恕,让他化解了无数矛盾和冲突。

这四个字,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理论,而是最朴素的人生智慧。

它们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靠投机取巧,不是靠溜须拍马,而是靠踏踏实实地修炼自己的品格。

当你的品格足够强大时,机会自然会来找你,人脉自然会向你靠拢。

结语

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成功的根本不在于你认识谁,而在于你是谁。

人脉固然重要,但如果你自己没有价值,再好的人脉也是空中楼阁。

真正能让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是内在的品格修养。


挺、辣、敬、恕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做人做事的全部智慧。

掌握了这些,你就掌握了成功的密码。

信息来源:

《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出版

《曾国藩传》,唐浩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晚清七十年》,唐德刚著,岳麓书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实录》相关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3

标签:历史   人脉   真言   出人头地   人欲   朝廷   太平天国   道理   品格   道光   翰林院   出身   京城   湘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