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台湾,一战定乾坤,靠的是康熙皇帝的处事果断和识人之能

一、楔子

自古以来,台湾岛及其周边岛屿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和大陆地区一样,同属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往远了说,早在三国时期,东吴国主孙权就曾经派军队抵达过台湾地区,并绘制了粗浅的地形图。

此后的隋朝、唐朝、宋朝,中原王朝都曾经派人来到了台湾岛,安抚当地的居民。

到了元朝时期,朝廷正式在澎湖地区设置了巡检司,负责处理澎湖、台湾地区的民政事务。

这也宣告了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原王朝管辖,至今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

到了近代,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方国家的航海技术日新月异,同时也把侵略的触角伸向了全球各地,这也包括了中国的台湾地区。

明朝中后期,台湾地区先后被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占领,成为了它们的殖民地。

清军入关后,仍然有不少忠心于明朝的将领坚持着反清复明的斗争,郑成功就是其中之一。

1659年,郑成功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进攻南京城。

不过由于清军在人数、火力上以及后勤补给上占据了优势,再加上南京城高大巍峨易于防守,郑成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带着军队退回了福建大本营。

当时郑成功手底下共有军队十二三万人,再加上军士们的家属以及驻地的老百姓,加起来也就两百万人左右。

说白了,郑成功的基本盘也就两百万人,这和已经坐稳了江山,拥有七千万人口的清廷相比,压根已经无法正面相抗衡了。

基于此困境,郑成功不愿意再固守厦门,因为此处基本上无险可守。等清军积蓄起力量来,等待郑军的只有灭亡这一结局。

所以,郑成功把目光放向了一海之隔的台湾地区。

台湾离大陆很远,中间又有着深邃的海峡,风急浪高,算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如果能够撤退到那儿的话,至少能争取到一些喘息的机会。

只不过当时的台湾正被荷兰人占据着,他们拥有坚船利炮,实力并不弱。

不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信念很强,他以厦门为后勤补给基地,征调了两万五千名士兵、300艘战船,围困由荷兰人占据的台湾岛。

期间,荷兰的援军多次被打退。台湾岛的荷兰守军在损兵折将、弹尽粮绝的绝境下,只得挂起了白旗投降。

最终用了十个月的时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连带着周边的澎湖列岛也收入了囊中。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台湾先后经历了郑成功、郑经、郑克塽三代人的统治。

同时,这也是台湾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汉人政权,史称“明郑”。

二、康熙帝的果断

在收复台湾的第二年,郑成功就去世了,其爵位和权力由其子郑经继承。

说起来,这个郑经也不是个正经玩意儿。他的原配妻子是兵部尚书的女儿,贤良淑德,恭谨持家。

可是郑经嫌弃原配妻子太过于安静,没有激情,于是就勾搭上了三弟的乳母,两人还有了儿子。

此事被郑成功得知后,大为震怒,派人去将郑经处死。没想到,来人却被郑经策反。

不久,郑成功去世,郑经举着“延平郡王世子”的旗号从厦门出发,攻入了台湾,将叔叔郑袭击败并软禁了起来,成为第二任延平郡王。

郑经在位期间,基本上没什么大的作为,先是丢了厦门,后来只能把军民撤回到台湾本岛以防守为主。

清军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见状,决定趁此良机收复台湾。。

话说这个施琅,原本也是郑成功的部将。后来,因为打了败仗又违抗军令,而惹恼了郑成功。

施琅侥幸逃了出来,而他的父亲和弟弟都被郑成功所处死。

死里逃生的施琅在心里立下了誓言,一定要把郑家给打垮。

此后的他利用对台湾明郑军队的了解,上书康熙,详细叙述了平定台湾的方略,请求允许自己备战攻台。

年少有为的康熙皇帝把施琅的奏折拿到朝堂上,让众王公大臣们一同商议。

有过半的朝臣们都持否定意见,他们认为理由有二。

第一:三藩之乱刚平定不久,西南和东南地区还有些震荡不安,而国库又空虚疲惫,实在是没有太多的银两来荡平台湾。

第二:长久以来,台湾地区都远离中原正统王朝的腹地,人口稀少、物产贫瘠,土地也不算多,可以适当地舍弃,当精力放在西北和西南地区。

康熙听了众臣的讨论后,说了这么一番话:“台湾地区虽孤悬海外,但毕竟属于中国之地,收复它既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也可以保证东南沿海之地的安稳。”

福建总督姚启圣也赞同康熙的看法,力主出兵攻伐明郑。

康熙经过深思熟虑后,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攻台,统一中国。在他的安排下,由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和福建总督姚启圣一同负责平定台湾事宜。

其中,前线的战事由施琅负责,姚启圣则负责提供后勤保障。

三、一战定乾坤

施琅作为郑成功的旧将,对明郑军队的布置太了解了。而且他自身的本事也很强,对于收复台湾、报仇雪恨,他是信心十足!

他决定效仿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套路,也从占领澎湖列岛开始。

而且为了来一个出其不意,施琅决定在夏天风急浪高的时候,横渡台湾海峡,直接击垮明军。

不得不说,施琅的计策成功了。

公元1683年的夏天,施琅率领24000名清军,乘着数百艘战船进攻澎湖岛。

明军的主将刘国轩得知消息后,仓促率兵迎战。虽然明军在前期打败了清军,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清军打赢了澎湖海战后,身在台湾的郑氏家族知道已经无法抵挡了,只得乖乖投降。

就这样,康熙收复了台湾地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结语

我总结了一下,康熙之所以能收复台湾,统一天下,主要有以下两个优点。

第一:做事果断。尽管朝廷中有很多人反对出兵攻伐台湾,但康熙并不理会,坚持自己的意念,去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知人善任。最一开始,福建水师提督是万正色,此人是从四川调过来的,并不赞同攻伐台湾。

康熙见状,就把万正色撤了下去,改任施琅为水师提督。

而与此同时,福建总督姚启圣虽然和康熙站在同一战线,但是他想做主帅,而让施琅做副手。

对于这种情形,康熙并不认可,觉得姚启圣没怎么打过仗,对海战也不懂,还是负责后勤,好好辅助施琅比较好!

就这样,康熙坚持让施琅作为平台清军的主帅,最终成功收复了台湾地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历史   果断   康熙   皇帝   台湾地区   台湾   福建   澎湖   提督   水师   厦门   王朝   中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