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提起杨贵妃,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不是一位风华绝代、闭月羞花的美人?被誉为“大唐第一美女”,她的容貌千百年来被无数诗人歌颂、画师描绘。
但问题来了——她真的像传说中那般倾国倾城吗?在没有美颜滤镜、也没有艺术加工的唐代,真实的她,或许远超你的想象,甚至可能颠覆你对“美”的认知。
杨玉环,出身在蜀中的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杨玄琰曾是隋朝的官员,叔父杨玄感也是朝廷命官。
从小,杨玉环就在这样典型的官宦家庭中成长。
作为家中的掌上明珠,杨玉环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
她学琴棋书画、能歌善舞,还精通音律。
美貌与才华兼备的杨玉环,很快便在家乡小有名气,被称作"羞花"——因为花儿见了她都会羞愧自惭形秽。
命运似乎总是眷顾美人。
十五岁那年,杨玉环的美貌已经在长安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个姓李的贵族少年慕名而来,特地拜访杨家求亲。
这个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
李瑁初见杨玉环,便被她秀丽端庄的仪态吸引。
他魂不守舍地回到王府,求母亲武惠妃为他向杨家提亲。
武惠妃见儿子如此欢喜,又知杨家世代簪缨,女儿定是才貌双全,便欣然应允。
就这样,在两家尊长的撮合下,杨玉环和李瑁喜结良缘,风风光光地成了寿王府里的主母娘娘。
年方十五的杨玉环,怎会想到,一纸婚书竟是她命运转折的开端?
成婚后的杨玉环虽是寿王妃,却也难掩女儿家的娇羞。
每当李瑁携她出行,长安城里的百姓无不交口称赞:"瞧,那位就是寿王妃杨玉环,真真是国色天香!"杨玉环听了,总要低头掩面,玉颊飞红。
而李瑁见状,便会宠溺一笑,轻轻握住妻子的手。
寿王府里,杨玉环恪尽职守,侍奉公婆,照拂下人,把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
虽是贵为王妃,她却从不摆架子。
府里上下,没有不夸赞杨妃贤惠体贴的。
李瑁与有此妻,自是美满婚姻,羡煞旁人。
然而,好景不长。
就在杨玉环与李瑁新婚燕尔之时,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却暴病身亡。
寿王府上下都因痛失主母而悲恸不已。
谁能料到,就是这场变故,让杨玉环平静的人生泛起了惊涛骇浪。
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去世后,唐玄宗身边再无令他倾心的女子。
这位风流成性的帝王开始萎靡不振,群臣劝谏采纳新的妃嫔。
这时,有人提起了杨玉环的美貌。
好奇心驱使唐玄宗召见了杨玉环。
第一眼,他就被眼前这位国色天香的美人征服了。
他当即决定,要纳杨玉环为妃。
寿王面对圣命,也只得忍痛割爱。
杨玉环入宫后,凭借美貌和才情很快赢得了唐玄宗的宠爱。
她被封为贵妃,地位和权势直线上升。
据说,他们二人如此情投意合,竟至两次出宫幽会,最终仍被唐玄宗宠幸追回。
这段佳话,也成了后世津津乐道的"两相欢"典故。
大家不要以为古代美女都是瘦弱纤细的。
在盛唐时期,丰腴一度是最高的审美标准。
若是用今天的眼光看,杨贵妃可真算不上苗条。
据考证,她身高约1.6米,体重130斤左右。
然而,正是这副稍显丰满的身姿,成就了杨贵妃的倾国倾城之貌。
加上精致的五官——丹凤眼、樱桃小嘴、小巧鼻子,她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梦中情人"。
诗仙李白曾写诗赞美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堪称一代绝唱。
天宝十四年,史称"安史之乱"的动乱爆发。
叛军迫近长安,唐玄宗只得携杨贵妃等亲信仓皇出逃。
在经过马嵬坡驿站时,将士们拦住了皇帝的车驾。
马嵬坡下,愤怒的将士们拦住了车驾,高声质问:"国家败亡,祸根何在?!"他们愤恨地指着杨贵妃和她的亲信,高呼道:"就是这个狐媚子!她蛊惑了圣上,荒废了朝政,终酿成这番祸乱!留她不得!"
人群中也有附和的声音:"杀了这祸国妖妇,大唐还有救!"
杨贵妃闻言,霎时间脸色惨白。
她颤抖地抓住唐玄宗的手,乞求道:"陛下,妾身冤枉啊!事到如今,哪里还顾得上妾身性命?只求陛下千万保重龙体,莫要为了我而伤了国本啊!"
唐玄宗见爱妃如此,心如刀割。
他环顾四周,只见文武百官和三军将士脸色铁青,眼露凶光。
人群中"杀"的声音此起彼伏。
唐玄宗知道,自己已是众矢之的,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皇帝苍老的脸上,泪水久久不止。
他颤抖地握住杨贵妃的手,哽咽着说:"爱妃,是朕对不住你啊!朕实在是无能,竟护不了你周全。
你受苦了!"
杨贵妃泣不成声,也握紧了皇帝的手:"陛下,妾身能伴君王多年,此生足矣。
此番诀别,妾身只盼陛下善自珍重,励精图治,再造盛世!"
两人就这样紧紧相拥,泪眼朦胧中,仿佛回到了初见的少年少女时光。
可是,这份刻骨铭心的爱,终究抵不过乱世沉浮。
唐玄宗含泪亲手将白绫套在了杨贵妃的颈项,亲手结束了爱妃的生命。
年仅三十八岁的杨贵妃,就这样香消玉殒,埋骨异乡。
从此,马嵬驿旁,只余风雨飘摇;沧海桑田,不见当年鸳鸯。
这段本该海誓山盟的爱情,成了让无数后人扼腕叹息的千古绝唱。
面对混乱的局面,失去军心的唐玄宗别无选择。
他含泪赐死了爱妃杨玉环,年仅38岁。
从此,这段本该海誓山盟的爱情,成了一段千古絮语的悲剧佳话。
杨贵妃香消玉殒,唐玄宗却难以忘怀。
他曾四处派人寻觅杨贵妃的魂魄,可"上穷碧落下黄泉",却终是杳无音讯。
思妇成疾的唐玄宗不久后也驾崩了。
纵观杨贵妃跌宕起伏的一生,她似乎就是命运无常的缩影。
她生而美貌,仿佛就注定了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然而,正是这份美貌,将她推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杨贵妃的人生,何尝不是无数古代女性的悲欢写照?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作为女性,她们大多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
即便是杨贵妃这样有才情,有手腕的女子,最终也逃脱不了成为权力牺牲品的结局。
如果杨贵妃生在今天,她的人生轨迹会不会有所不同?以她的智慧和胆识,或许会成为一代女强人,在商界叱咤风云;以她的美貌和才情,或许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娱乐巨星;又或者,她会低调地过完一生,做个自由自在的普通人……
然而,在那个遥远的盛唐,杨贵妃终究只能成为时代洪流中的一叶浮萍。
她或许也曾渴望掌控自己的人生,奈何时势造英雄。
繁华过后,留给她的,只有那句千古绝唱: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若干年后,无数文人骚客仍在咏叹杨贵妃的绝世风华和千古遗恨。
而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唐美人,早已化作马嵬驿旁的一抔黄土。
杨贵妃的故事,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悲歌,更是封建时代无数女性宿命的缩影。
美人终究敌不过乱世沉浮,爱情也抵不住时间流逝。
然而,正是无数这样鲜活而悲切的人生,构成了华夏五千年风雨飘摇的底色。
今天,当我们回望杨贵妃的一生,除了惋惜,更多了几分敬意。
一千多年后,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早已超越了个人,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成为大唐盛世的永恒符号。
她的故事,将和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清平调》一起,世世代代,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流淌。
然而,美人虽逝,芳名长存。
杨贵妃最终没能以美貌改变自己的命运,却以此成就了一段流芳百世的传奇。
她的存在,已经超越了个人,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美的象征。
杨贵妃到底是红颜祸水,还是绝世佳人?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她曾绽放过,她的美丽、她的才情、她的悲欢离合,永远地留在了这个世界,丰富了华夏文明的内涵。
本文综合整理自《新唐书》《旧唐书》、白居易《长恨歌》等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