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声音的背后,必然是众多声音的共鸣



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为自己买一束鲜花。因为她知道,我们还是得面对生活中的时时刻刻,还是得面对宴会过后的孤独和寂寞。无论她走进花店时,有多少明艳的色彩扑入眼帘;无论她挑选时,双手触碰到多少支鲜艳欲滴的骨朵,仍难掩内心的焦灼不安。用花装点,只是一种掩饰。




就如伍尔夫在写《一间自己的房间》时所感慨的:“当岁月的皮囊被丢进树篱,剩下的就是现实;它是往日的留痕,是我们的爱与恨。”



在爱与恨中转换、挣扎的人们,排除了种种抑制,只剩下直接的情感。这可以说是一种自发的、纯洁的状态,也可以说是简单到容易被冲击的状态。




在复杂的社会化进程中,我们习惯了用面具伪装自己。那生命之内最深的本源,那意识之下的无意识,以及一切的人性,都是我们很难触及的。自己对自己成了陌生人,也便没有什么能伤及自我。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保护,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剥离。




“在一个人声音的背后,必然是众多声音的共鸣。”




从枷锁到自由之路,便是解放双眼双耳,让身体从容自在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美文   声音   共鸣   树篱   骨朵   说是   状态   皮囊   明艳   本源   枷锁   眼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